薪水被偷扣?最低工資保障你的血汗錢!
辛苦工作了一整個月,拿到薪水條卻總覺得不對勁?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的薪水好像比別人少,或是老闆給的數字怪怪的?別擔心,這篇文章就是為你而寫!身為「律點通」,我將帶你一起搞懂台灣的「最低工資」規定,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血汗錢,不再讓你的努力被低估!
什麼是最低工資?新法上路有什麼不同?
簡單來說,「最低工資」就是政府規定,老闆最少要支付給你的薪水金額。這不只保障你的基本生活,也是確保勞工獲得合理報酬的重要底線。
過去,我們常說「基本工資」,主要依據《勞動基準法》。但從2024年1月1日起,台灣有了專門的《最低工資法》!這部新法讓最低工資的審議更公開透明,也更強化了對勞工的保障。
最重要的是,不論你跟老闆怎麼約定,薪水都不能低於這個標準。如果約定了更低的工資,法律上會直接認定你的工資就是最低工資!
《最低工資法》第5條:「勞工與雇主雙方議定之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其議定之工資低於最低工資者,以本法所定之最低工資為其工資數額。」
這條文的意思就是:老闆給你多少薪水,都不能比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還少。就算你跟老闆私下說好一個比較低的數字,法律也不承認,你的薪水還是會被視為最低工資的金額。
我的薪水有沒有低於最低工資?「工資」怎麼算?
要判斷薪水有沒有低於最低工資,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才算「工資」。根據法律規定,工資是指你因為工作而獲得的所有報酬,包括薪水、獎金、津貼,只要是「經常性」發放的,都算在內。
但要注意,有些獎金或津貼,如果不是每個月固定發放,或者有條件限制(例如全勤獎金,如果你請假就拿不到),就不一定會被算進最低工資的範圍內。所以,看薪水條時,要看的是老闆實際支付給你的「經常性」薪資總額,而不是單看基本薪資欄位喔!
老闆如果給太少,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老闆給你的薪水低於最低工資,可不是小事!政府會對老闆處以罰鍰,而且金額不低!
《最低工資法》第17條:「勞工與雇主雙方議定之工資低於最低工資者,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雇主或事業單位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依事業單位規模、違反人數或違反情節,加重其罰鍰至法定罰鍰最高額二分之一。經依前項規定處以罰鍰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公布該事業單位或事業主之名稱、負責人姓名、處分日期及罰鍰金額,並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應按次處罰。」
這表示:
- 罰很多錢:老闆會被罰新臺幣2萬元到100萬元。如果情節嚴重,罰款可能更高!
- 會被公布名稱:違法的公司名稱、負責人姓名、罰款金額等資訊,會被政府公布出來,讓大家知道這家公司不遵守規定。這對老闆來說,是很大的商譽損失。
- 限期改善,按次處罰:如果老闆被罰了還不改進,政府會要求限期改善,如果時間到了還沒改善,就會一次又一次地罰錢,直到改善為止。
《勞動基準法》第79條第1項第1款也有類似的罰則,金額一樣是新臺幣2萬元至100萬元。
真實案例分享:看看別人怎麼爭取權益!
這些法律條文聽起來有點硬,我們來看看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例子,你會更清楚:
案例一:牙醫診所的薪水陷阱
小雅在一家牙醫診所工作,某個月因為家裡有事請了幾天假。結果,診所給她的薪水比最低工資扣除請假天數後,應該拿到的金額還要少!小雅覺得不合理,向勞工局申訴。雖然診所辯稱小雅有請假,但法院最終判決,即使請假,老闆給的薪水仍不能低於法定最低工資按比例計算後的餘額。診所除了被罰錢,還被公布了名稱。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即使有請假,老闆給的薪水還是有最低底線,不能隨便亂扣!
案例二:差一點點也違法!全勤獎金不能亂算
小陳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每個月領23,000元,當時的最低工資是23,100元。公司只差100元,就低於最低工資了!公司辯稱他們的薪水有包含「全勤獎金」,加起來就超過最低工資了。但法院發現,小陳在職期間從來沒領過全勤獎金,而且全勤獎金也不是每月固定發放的「經常性給與」。所以,法院認定公司確實給薪不足,一樣被裁罰並公布名稱。這個案例提醒我們,老闆不能隨便把非經常性的獎金算進最低工資裡,就算只差一點點,也是違法!
如果我遇到低薪問題,該怎麼辦?
- 確認與收集證據:
- 首先,上勞動部網站查詢最新的最低工資標準。
- 仔細核對你的勞動契約、薪資單、打卡紀錄(或班表)、銀行轉帳紀錄等。這些都是重要的證據!
- 與雇主溝通:
- 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先試著跟老闆或人資部門溝通,禮貌地提出你的疑問。有時候可能只是會計作業上的疏失。
- 尋求外部協助:
- 如果溝通無效,或你擔心被報復,可以直接向你所在地的「直轄市、縣(市)政府勞工局」或「勞動檢查機構」申訴。他們會進行調查,而且會為你保密身分!
- 你也可以撥打「1955勞工諮詢申訴專線」尋求協助。
- 申請法律扶助:
- 如果你需要打官司,勞動部也有提供「勞工訴訟扶助」服務,可以申請相關補助。
結論:捍衛自己的薪水,從了解權益開始!
你的每一分努力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報酬!了解最低工資的規定,知道如何判斷自己的薪水是否合法,並在權益受損時勇敢發聲,這是每個勞工都應該學會的功課。別讓不肖老闆侵蝕你的血汗錢,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勞動權益吧!
如果你還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的協助,請記得利用政府提供的申訴管道,讓專業單位來幫你!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的月薪看起來不高,怎麼判斷有沒有低於最低工資?
A: 首先,你要知道目前政府公告的最低工資是多少(可以上勞動部網站查詢)。接著,核對你的薪資單,把所有「經常性」發放的薪資項目加起來(例如:本薪、職務津貼等),看看總額有沒有低於最低工資。如果你的薪水是時薪制或日薪制,也要換算成月薪來比較。特別注意,如果公司有給全勤獎金或績效獎金,要看這些獎金是否每月固定發放,且沒有達成條件的限制,才可能被計入工資範圍。
Q: 如果發現老闆給的薪水比最低工資少,我該怎麼辦?
A: 你可以先收集好所有證據,例如勞動契約、薪資單、打卡紀錄、銀行轉帳紀錄等。然後,可以嘗試與老闆或人資部門溝通,禮貌地說明你的疑問。如果溝通無效,或者你擔心被報復,可以直接向你所在地的「直轄市、縣(市)政府勞工局」或「勞動檢查機構」提出申訴,他們會派員調查,並且會為你保密身分。你也可以撥打「1955勞工諮詢申訴專線」尋求協助。
Q: 老闆說全勤獎金算在基本工資裡,這樣對嗎?
A: 不一定對!根據法律規定,「工資」是指你因工作而獲得的「經常性給與」。如果全勤獎金是每月固定發放,且沒有任何條件限制(例如請假就不發),那它可能被認定為工資的一部分。但如果全勤獎金有條件限制(例如必須完全沒有遲到早退或請假才能領),或不是每月固定發放,那麼它就不會被計入最低工資的計算範圍。判斷的關鍵在於其「經常性」和「勞務對價性」。
Q: 萬一老闆不承認低薪,我需要準備什麼證據?
A: 最重要的證據包括:勞動契約(證明勞雇關係和約定薪資)、薪資單或薪資明細(證明實際發放金額)、銀行存摺或轉帳紀錄(證明薪資入帳金額)、出勤紀錄(例如打卡紀錄、班表、簽到簿,證明你的工作時數)。這些都能有效證明你的實際工作狀況和所得。
Q: 老闆會因為這樣被罰錢嗎?罰多少?
A: 是的,如果老闆給付的工資低於最低工資,會被主管機關處以新臺幣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鍰。罰款金額會根據事業單位規模、違反人數、違法情節、累計違法次數或未依法給付的金額等因素來決定。情節嚴重者,罰款會更高,而且公司名稱和負責人姓名還會被公布,如果限期未改善,甚至會被按次處罰。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職場性騷擾自保指南:掌握權益,勇敢發聲
您是否在職場遭受性騷擾,卻不知如何是好?這篇文章是為您而寫。我們將深入淺出地解析台灣《性別平等工作法》的關鍵條文,教您辨識性騷擾、理解雇主責任,並透過真實案例,提供具體的求助與自保策略,幫助您在面對困境時,不再孤單無助,勇敢捍衛自身權益。
面對性騷擾指控:被告的法律自保與應對策略
當您被捲入性騷擾指控時,焦慮與困惑在所難免。這篇文章將為您深入解析台灣性騷擾的法律定義、可能面臨的民刑事責任,並透過實務案例與具體建議,助您理解如何蒐證、應對調查,以及維護自身權益。掌握法律知識,是您理性面對指控的第一步。
政府補助案的法律眉角:銷售必懂的津貼性質與風險
政府津貼補助是市場機會,但也潛藏法律風險。本文將深入淺出解析津貼補助是「行政處分」還是「行政契約」的關鍵區別,並透過實務案例,教導銷售人員如何識別潛在風險、保護交易,並在與政府或受補助客戶合作時,做出更明智的判斷,確保您的訂單與客戶關係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