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的家人辛苦工作,卻發現薪水遲遲未入帳,甚至連應有的勞工退休金也沒看到時,那種焦慮與不安,我們完全能體會。面對這種情況,許多勞工家屬可能感到徬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別擔心,律點通將為您深入淺出地解析台灣的相關法律規定,讓您了解勞工的權益,以及當雇主遲延給付工資時,您和您的家人可以如何應對。
薪水遲發,是違法的!您該知道的法律規定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薪水遲發,是違法的行為! 台灣的法律對於工資的給付有著嚴格的規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勞工的基本生活。
什麼是「工資」?不只底薪,這些都算!
您可能以為工資就只是底薪,但實際上,法律定義的「工資」範圍更廣。
《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規定,工資是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包括薪金、獎金、津貼等任何名義的經常性給與。這表示,只要是您家人因為工作而定期獲得的報酬,無論名目為何,都屬於工資。
薪水何時發?怎麼發?法律有規定!
雇主對於工資的給付,必須遵守「全額直接」和「定期給付」兩大原則:
《勞動基準法》第22條第2項:「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但法令另有規定或勞雇雙方另有約定者,不在此限。」
這條規定告訴我們,雇主必須將薪水一毛不少、直接發給勞工本人。除非有法律特別規定(例如法院扣押)或勞雇雙方合法約定(且不得低於法定標準),雇主不能隨意扣除或延遲發放。
《勞動基準法》第23條第1項:「工資之給付,除當事人有特別約定或按月預付者外,每月至少定期發給二次,並應提供工資各項目計算方式明細;按件計酬者亦同。」
這條則明確要求雇主必須定期發放工資,原則上每月至少兩次。即使勞雇雙方約定每月發放一次,也必須遵守「定期」的原則。此外,雇主還必須提供詳細的工資明細,讓勞工清楚知道薪水的計算方式。
除了薪水,勞工退休金也不能少!
除了工資,雇主還有義務為適用《勞工退休金條例》的勞工按月提繳退休金。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6條第1項及第14條第1項,雇主每月必須至少提繳勞工每月工資的6%到勞工的個人退休金專戶。如果雇主沒有提繳或提繳不足額,也屬於違法行為。
薪水遲發,雇主會面臨什麼後果?
當雇主遲延給付工資時,不僅勞工權益受損,雇主也將面臨多重法律責任:
1. 除了補薪,還要給「遲延利息」!
雇主遲發薪水,除了要補足欠款外,還必須支付遲延利息。根據《民法》第233條第1項:
《民法》第233條第1項:「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
這表示,從薪水應發卻未發的隔天起,雇主就必須按照法定利率(目前為年利率5%)計算遲延利息給勞工。這筆利息雖然看似不多,卻是法律保障勞工權益的重要一環。
2. 政府會罰錢,還會「公布公司名稱」!
雇主遲延給付工資,會被勞工行政主管機關(例如勞工局)處以行政罰鍰。根據《勞動基準法》第79條第1項第1款,雇主違反工資給付規定,最高可被處以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鍰。更重要的是,依《勞動基準法》第80條之1第1項,主管機關還會公布違法事業單位或負責人的名稱,並限期改善,若不改善將按次處罰。這對企業的聲譽將造成嚴重打擊。
3. 勞工可以合法離職,並要求「資遣費」!
如果雇主遲延給付工資,勞工有權利不經預告就終止勞動契約,並請求資遣費。這是《勞動基準法》賦予勞工的自保權利。
《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勞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五、雇主不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者。」
這意味著,您的家人不需要忍受雇主持續欠薪,可以合法地離開,並要求雇主支付資遣費,這是對勞工權益的重要保障。
4. 如果是非法解僱,雇主仍要繼續付薪水!
在某些情況下,雇主可能會因為不當理由解僱勞工,導致勞工無法提供勞務。此時,即使勞工沒有工作,根據《民法》第487條的「雇主受領勞務遲延」規定,只要解僱不合法,雇主仍需繼續支付勞工薪資,直到僱傭關係合法終止或勞工復職為止。這對雇主而言,是個相當沉重的負擔。
真實案例分享:薪水遲發,他們這樣討回公道!
以下是兩個經過匿名化處理的真實案例,讓您更了解法律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作:
案例一:阿明被欠薪又沒退休金,法院判雇主全補還加利息
清潔工張大哥和李大姐,辛苦工作了好幾個月,卻發現薪水一直沒準時進帳,連雇主承諾提撥的退休金也沒看到。他們心裡很慌,不知道該怎麼辦,家裡還有開銷要顧。在了解自己的權益後,他們鼓起勇氣向法院提告。最終,法院判決雇主不僅要補足所有積欠的薪水和退休金,還得支付從欠款那天算起的遲延利息。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雇主遲延給付工資和未提繳退休金,是必須付出代價的。
案例二:小芳因公司欠薪果斷離職,成功拿到資遣費
年輕的設計師小陳,因為公司連續好幾個月都遲發薪水,讓她生活壓力很大。她嘗試溝通無效後,決定不能再忍受下去。小陳根據法律規定,向公司發出通知,表示要終止勞動契約,並要求公司支付積欠的薪水、資遣費和補足勞工退休金。雖然公司一度拒絕,但小陳透過法律途徑,最終成功拿回了她應得的一切,也順利申請到非自願離職證明,可以去申請失業給付。這個案例證明,勞工在面對雇主欠薪時,有權利主動終止契約並請求資遣費,不必被動忍受。
勞工家屬可以怎麼做?實用建議報您知!
當您的家人遇到薪水遲發的問題時,您可以提供以下協助與建議:
1. 蒐集證據,保護權益
證據是維護權益的關鍵。 建議家人妥善保存所有與工作相關的文件,例如:
- 勞動契約書:證明僱傭關係和約定薪資。
- 薪資單、薪資明細:證明應發薪資與實際入帳金額。
- 銀行存摺明細:證明薪資入帳日期和金額。
- 打卡紀錄、出勤紀錄:證明出勤狀況。
- 與雇主溝通的紀錄:例如電子郵件、通訊軟體對話(Line、WhatsApp等)、錄音等,內容應包含催討薪資、雇主承諾發薪或解釋欠薪原因等。
2. 尋求協助,主張權利
- 向勞工局申訴:這是最直接也最快速的方式。您可以向當地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勞工局)提出申訴,請求他們介入調查,限期命令雇主給付工資,並對雇主處以罰鍰。
- 申請勞資爭議調解:透過勞工局或民間團體申請調解,由公正第三方協助勞雇雙方協商解決爭議。
- 提起民事訴訟:如果調解不成,或雇主拒絕配合,勞工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雇主給付積欠工資、未提繳的勞工退休金,以及遲延利息。如果符合條件,也可以一併請求資遣費。
3. 考慮終止契約,另尋出路
如果雇主持續欠薪,導致家人生活困難,可以考慮依據《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不經預告終止勞動契約,並向雇主請求資遣費。這能讓家人盡快脫離困境,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結論:別讓權益睡著了!
薪資是勞工辛勤工作的對價,也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柱。當您的家人遇到薪水遲發的問題時,請務必記住,法律是站在勞工這一邊的。積極蒐集證據、尋求協助、主張權利,是維護家人權益最重要的步驟。別讓應得的報酬被無故侵占,勇敢地為自己和家人爭取公平與正義!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雇主說公司經營困難,所以薪水會晚發,這樣勞工可以接受嗎?
A: 即使雇主聲稱公司經營困難,也不能單方面決定遲延發放薪水。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2條第2項和第23條第1項,工資應全額、定期給付。如果雇主確實有困難,應與勞工協商並取得書面同意,且約定內容不得低於法定標準。但勞工沒有義務接受延遲給付,即使口頭同意也可能在法律上被認定無效,因為工資給付是保障勞工生活的強制規定。勞工仍有權利主張雇主違法遲延給付。
Q: 如果雇主遲發薪水,勞工可以要求多少遲延利息?
A: 根據《民法》第233條第1項,雇主遲延給付工資,勞工可以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的遲延利息。目前台灣的法定年利率是5%。這筆利息會從薪水應發卻未發的隔天起,一直計算到雇主實際付清薪水的那一天為止。
Q: 勞工被欠薪後,如果決定辭職,還能拿到資遣費嗎?
A: 是的,如果雇主不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即遲延給付薪水),勞工可以依據《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的規定,不經預告終止勞動契約。在這種情況下,勞工可以向雇主請求資遣費,並要求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以便申請失業給付。這是法律賦予勞工的合法權利。
Q: 除了薪水,雇主沒有按時提繳勞工退休金,勞工該怎麼辦?
A: 雇主有義務按月為勞工提繳勞工退休金。如果雇主未提繳或未足額提繳,勞工可以向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勞工局)提出申訴,要求雇主補提繳。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31條第1項,雇主除了要補繳退休金外,還會被加徵滯納金。勞工也可以在民事訴訟中一併請求雇主補足積欠的退休金。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職場言語風暴:公然侮辱、誹謗罪被告的法律求生指南
面對職場言語糾紛衍生的公然侮辱或誹謗罪指控,您是否感到無助?本文將深入解析台灣《刑法》相關條文,透過實際案例,幫助刑事被告釐清法律責任、了解訴訟程序,並提供實用建議,讓您在法律戰中不再迷茫,掌握自身權益。
職場性騷擾自保術:女性勞工權益指南與雇主責任
妳在職場上是否曾感到不被尊重?面對性騷擾,妳的權益是什麼?本文深入解析《性別平等工作法》,透過真實案例,教妳如何辨識職場性騷擾、了解雇主義務,並提供實用申訴管道與自保建議,讓妳勇敢捍衛自身權益,打造性別友善的工作環境。
政府補助案的法律眉角:銷售必懂的津貼性質與風險
政府津貼補助是市場機會,但也潛藏法律風險。本文將深入淺出解析津貼補助是「行政處分」還是「行政契約」的關鍵區別,並透過實務案例,教導銷售人員如何識別潛在風險、保護交易,並在與政府或受補助客戶合作時,做出更明智的判斷,確保您的訂單與客戶關係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