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釐清獎金是否工資,保障您的加班費權益

釐清獎金是否工資,保障您的加班費權益

律點通
2025-08-29
5分鐘
勞動法/勞資爭議勞資關係薪資爭議
LINE

辛苦加班,您的獎金真的算「薪水」嗎?這會影響您的加班費!

各位加班費爭議的勞工朋友,您是否曾覺得自己的加班費算起來怪怪的?或者,您領到的各種獎金,到底有沒有被公司列入「薪水」來計算?這可不是小事!在台灣,您的獎金是否被認定為「工資」,將直接影響到您的加班費、退休金等重要勞動權益。今天,律點通將帶您深入了解這個關鍵問題,幫助您釐清自己的權益。

什麼是「工資」?勞基法這樣說

首先,我們要了解《勞動基準法》對「工資」的定義,這是判斷獎金性質的基礎。

《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簡單來說,只要符合以下兩個核心要素,不論公司給付獎金的名義是什麼,都可能被認定為「工資」:

  1. 勞務對價性:這筆錢是您因為「付出勞務」而獲得的報酬。例如,您完成某項工作、達到某個業績目標而領到的錢,就具有對價性。
  2. 經常性給與:這筆錢是雇主在制度上、慣例上會反覆給付,讓您對這筆錢有合理期待,覺得這是您穩定會領到的收入。如果只是偶爾、不確定、或純粹看公司盈虧才發的,就可能不具備經常性。

為什麼「工資」的認定對加班費這麼重要?

因為您的加班費計算基礎,是依據您的「平均工資」而來。如果您的獎金被認定為工資,那麼這筆獎金就必須納入平均工資的計算,進而拉高您的加班費基數,讓您領到應得的加班費!反之,如果獎金不被算入工資,您的加班費就會被低估。

哪些獎金「可能不是」工資?

相對地,有些獎金通常被視為「恩惠性」或「獎勵性」給與,不屬於工資範疇。例如,《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10條第2款就列舉了一些例子,像是年終獎金(但需視實際狀況判斷)、競賽獎金、研究發明獎金、特殊功績獎金等,如果這些獎金不具備勞務對價性及經常性,就可能不被認定為工資。

公司有賺錢,就一定要發獎金嗎?

除了上述的「工資」定義外,還有另一種法定的獎金給付義務,那就是《勞動基準法》第29條的規定:

《勞動基準法》第29條:「事業單位於營業年度終了結算,如有盈餘,除繳納稅捐、彌補虧損及提列股息、公積金外,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與獎金或分配紅利。」

這條法規是強制性規定。意思是,就算您的勞動契約或公司規定沒有提到,只要公司在會計年度結束時有盈餘(扣除稅捐、彌補虧損等),而且您全年工作沒有重大過失,公司就必須給您獎金或紅利。這筆獎金不一定會被認定為工資,但公司仍有給付的義務。

實際案例分享:獎金到底算不算工資?

案例一:小陳的年終獎金被認定為工資

小陳在一家公司擔任內勤,他每年的年終獎金會根據他的考績和工作效率來發放。有一年,小陳因為考績不佳,公司決定不發或少發年終獎金。小陳認為年終獎金是工資,公司不該隨意扣發,於是提起訴訟。

法院審理後認為,這家公司的年終獎金雖然名為「年終」,但其發放與員工的工作績效效率指標達成直接相關,而且是每年都會發放,具有勞務對價性經常性。因此,法院認定這筆年終獎金屬於「工資」。不過,由於公司有明確且合理的考績制度,並依據小陳的考績結果決定發放與否及比例,法院最終認為公司依照規定處理並無違法。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即使是年終獎金,如果它與您的工作表現密切相關,且是常態性給付,就很有可能被認定為工資。

案例二:金融業阿美的專案獎金不被認定為工資

阿美在一家銀行擔任理財專員,除了基本薪資外,她還會領到一筆「國內通路獎勵專案」獎金。這筆獎金的發放條件很複雜,除了業績,還會考量客戶權益、風險控管、法規遵循等非財務指標,而且如果員工在獎金發放前離職,或者有違規情形,就不會發給。

後來,銀行因為在員工離職時未發放這筆獎金,被勞動局裁罰。銀行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審理後認為,這筆專案獎金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員工久任,並在遵守法令、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提升理財專員的投入與貢獻。它的發放條件不僅僅是勞務提供,還涉及多重考量,不具備單純的勞務對價性經常性。因此,法院認定這筆獎金屬於鼓勵、獎勵性質的給與,而非「工資」。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特別是金融業等特殊行業,如果獎金發放條件複雜,涉及公司整體策略、風險控管、法規遵循、客戶權益等因素,且有鼓勵員工久任的性質,法院可能會傾向認定其為恩惠性或獎勵性給與,而非工資。

勞工朋友,您可以怎麼做?

  1. 仔細檢視您的勞動契約與公司規定:了解公司對各種獎金的發放條件、計算方式和性質說明。雖然名目不代表一切,但這是您初步判斷的依據。
  2. 保留相關證據:收集您的薪資明細、工作規則、獎金辦法、考績紀錄、出勤紀錄等,這些都是未來爭議時的重要證據。
  3. 評估獎金的實質性質:思考您領取的獎金,是不是因為您提供勞務而獲得?是不是穩定、常態性會領到?如果是,它被認定為工資的可能性就很高。

結論:保護自身權益,從了解「工資」開始

獎金是否屬於「工資」,是影響您勞動權益的關鍵。了解《勞動基準法》的相關規定,並檢視自身情況,能幫助您判斷自己的加班費是否被正確計算。當您對獎金的性質有疑慮時,務必積極收集資訊,保障自己應有的權益!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的年終獎金到底是不是工資?

A: 年終獎金是否為工資,不能只看名稱。如果您的年終獎金是根據您的個人績效、考績、或公司獲利狀況,且每年常態性發放,讓您有合理期待,那麼它很可能被認定為工資。但如果公司明確說明這是純粹恩惠性、不定期發放、或與您的勞務提供無直接對價關係的獎金,則可能不屬於工資。建議您查閱公司的獎金辦法和薪資單,並回想其發放慣例。

Q: 公司發的「績效獎金」或「業務獎金」算工資嗎?

A: 這類獎金通常與您的工作表現或業績直接掛鉤,具有「勞務對價性」。如果它們是您常態性可以領取、且有明確計算方式的報酬,那麼被認定為工資的可能性非常高。例如,業務人員按銷售額比例領取的獎金,通常會被視為工資。

Q: 如果我的獎金被認定是工資,對我有什麼好處?

A: 最大的好處就是您的「平均工資」會因此提高。平均工資是計算加班費、退休金、資遣費、職業災害補償等的重要基礎。平均工資越高,這些權益的金額就越高。此外,工資必須全額直接給付勞工,公司不能隨意扣發。

Q: 公司可以隨意取消或更改獎金發放辦法嗎?

A: 這要看獎金的性質。如果獎金屬於工資,公司要取消或大幅更改,可能涉及變更勞動條件,需與勞工協商同意。如果公司僱用人數達30人以上,獎金發放辦法通常會訂在工作規則中,工作規則的變更需要報請主管機關核備並公告。公司不能單方面任意取消或更改工資性質的獎金。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