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除了享受,更要懂稅!
辛苦一輩子,終於迎來期待已久的退休生活,本該是享受成果的時刻。然而,面對退休金的領取與申報,許多長輩常感到困惑:我的退休金會被課稅嗎?哪些部分能免稅?又該如何規劃才能讓退休所得最大化?
別擔心!身為您的律點通,我們將深入淺出地為您解析台灣的退休金稅務規定,無論您是公務人員、勞工還是農民,都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到專屬的節稅秘訣,讓您的退休金領得更安心、更聰明。
退休金種類與稅務大不同
台灣的退休金制度多元,不同身分領取的退休金,其稅務處理方式也大不相同。了解這些差異,是您規劃退休所得的第一步。
公務人員退休金:免稅年資要算清楚
對於公務人員來說,退休金的免稅規定是您最關心的重點之一。根據《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條例》,您的部分退休金是可以免稅的: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條例》第9條第1項:「第 一條所定人員或其遺族依第 四條規定領取之退休金、退職酬勞金、退伍金、退休俸、贍養金、撫卹金、撫慰金、遺屬金、資遣給與、中途離職者之退費及其孳息,屬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繳付基金費用年資所計得部分,免納所得稅。」
白話來說,如果您是公務人員,您所領取的退休金中,屬於中華民國109年12月31日(即2020年12月31日)以前繳付退休撫卹基金年資所計算出來的部分,是不用繳所得稅的。計算方式則是依據這段免稅年資佔您總年資的比例來決定。這項規定是為了保障舊制年資的權益。
案例故事:李老師的退休金與改革
李老師是位奉獻杏壇數十年的退休公務員,退休後每月領取退休俸。然而,幾年前政府推動年金改革,讓許多像李老師一樣的長輩擔心退休金會縮水。李老師不解,認為這是國家侵害了他應得的權利。
其實,司法院大法官在釋字第782號解釋中已說明,公務人員退休金中由政府提撥的部分,被認定為是國家基於照顧退休人員生活而給予的 「恩給制」給付,而非一般勞工的「遞延工資」。因此,立法者在面對退撫基金永續經營等重大公共利益考量下,有權在符合比例原則的前提下進行適度調整。法院也認為,每月領取的退休俸屬於 「繼續性法律關係」 ,新法實施後適用於後續的給付,並不構成法律溯及既往。所以,政府在考量基金永續與世代正義下,對退休金制度進行的調整,是符合憲法的。
勞工退休金:最低收益有保障,領取時才課稅
對於廣大的勞工朋友,您的退休金主要來自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這筆專戶最大的特色就是享有最低收益保障。這表示,您的退休金運用收益,不會低於當地銀行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計算的收益,如果不足,差額會由國庫補足,確保您的退休金不會因為市場波動而縮水。
案例故事:王伯伯的退休金何時課稅?
王伯伯在民國88年退休,領到了一筆退職所得。他聽說所得稅法有修法,不確定自己這筆退休金該如何申報。他想知道,是不是只有修法後的年資累積部分才需要課稅?
法院對此類案件的看法很明確:所得稅的課徵時點,是在您「實際領取」退休金的時候。也就是說,您在職期間雖然不斷累積退休金,但那時還沒有「所得」產生。直到您真正領到退休金的那一刻,才有所得,並應依照當時有效的稅法規定來課徵。所以,王伯伯在88年領取的退休金,就必須依88年當時的所得稅法規定來申報課稅,與服務年資累積的時間點無關。
農民退休儲金:提繳有優惠,收益也保證
政府為保障農民退休生活,也特別設計了農民退休儲金制度。這項制度提供了直接的稅務優惠:
《農民退休儲金條例》第7條:「農民每月提繳之農民退休儲金,不計入提繳年度自力耕作、漁、牧、林、礦之所得課稅。」
這意味著,您每月提繳的農民退休儲金,在提繳的那個年度,可以不列入您的自力耕作等所得來課稅,直接減少您當年度的所得稅負擔。此外,農民退休儲金也和勞工退休金一樣,享有最低收益保障,不足的部分由國庫補足,讓您的儲金更穩固。
外國專業人才:退休金制度選擇影響深遠
如果您曾是或正準備退休的外國專業人才,您在台灣的退休金制度選擇可能影響您的退休金累積與稅務處理。依據《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第24條規定,從事專業工作之外國專業人才,原則上適用《勞工退休金條例》。但若您在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本法修正施行前已受僱且仍服務於同一事業單位,並於修正施行之日起六個月內書面表明,可選擇繼續適用《勞動基準法》的退休金規定。這個選擇一旦做出,就不能再變更,因此當時的決定對您現在的退休金權益有著關鍵影響。
聰明退休,這樣做就對了!
了解了不同退休金的稅務眉角後,接下來是實用的規劃建議,讓您的退休所得申報更順利。
退休金領取與申報小撇步
- 公務人員:務必確認您的退休金中,屬於中華民國109年12月31日(即2020年12月31日)前年資所計得的免稅部分,在申報所得稅時正確列報,以享受免稅優惠。同時,了解年金改革的合憲性,安心規劃財務。
- 勞工:您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有最低收益保障,即使市場不佳,也不會低於定存利率。領取時的退休金屬於「退職所得」,通常會適用特定的免稅額或定額減除,請留意當年度的所得稅法規定。
- 農民:善用提繳年度的所得稅優惠,每月提繳的農民退休儲金可不計入當年度的自力耕作等所得,有效降低稅負。同時,也享有最低收益保障。
公司股權與遺產稅:退休金準備金的眉角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持有未上市櫃公司股權,在計算公司淨值(進而影響遺產稅)時,公司的員工退休金準備金能否作為負債扣除,是個常見的爭議點。稅務機關的認定標準是:必須是公司實際提撥到專戶,並且經過稅捐稽徵機關核定的金額,才能被認定為負債。單純的精算報告或內部估列,在稅務上是不被認可的。因此,若有相關規劃,務必確保程序合規,避免日後爭議。
結語
退休生活是人生重要的階段,妥善規劃退休所得的稅務,能讓您的財富更穩固。無論您是哪種身分的退休所得申報人,了解相關法規、善用免稅規定與保障機制,都能幫助您更有效地管理退休金。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的退休生活,提供一份清晰的稅務指南,讓您安心享受每一天!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公務人員退休金的免稅部分怎麼計算?
A: 公務人員退休金的免稅部分,是根據您在中華民國109年12月31日以前繳付退休撫卹基金的年資,佔您總年資的比例來計算。這部分所計得的退休金,依照《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條例》第9條規定,可以免納所得稅。具體比例會計算到月,並在您領取退休金時由相關單位提供資料。
Q: 勞工退休金的最低收益保障是什麼意思?
A: 勞工退休金的最低收益保障,是指您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所產生的運用收益,不得低於以當地銀行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計算的收益。如果實際運用收益低於這個標準,不足的差額會由國庫來補足。這項保障確保了您的退休金不會因為市場波動而貶值,提供了一定的保本機制。
Q: 農民提繳退休儲金有什麼稅務好處?
A: 根據《農民退休儲金條例》第7條規定,農民每月提繳的農民退休儲金,在提繳的當年度,可以不計入您自力耕作、漁、牧、林、礦等所得來課稅。這是一項直接的所得稅優惠,能夠有效降低您當年度的綜合所得稅負擔。
Q: 退休後領到的退休金,所得稅是怎麼算的?
A: 退休後領取的退休金,通常屬於「退職所得」。《所得稅法》對退職所得設有免稅額度及定額減除規定。例如,一次領取者有特定的免稅額度,超過部分會依規定課稅;分期領取者則會將每年領取總額減除一定數額後,再計入綜合所得課稅。具體稅額會依您領取方式、金額以及當年度的所得稅法規定而定,建議您在申報時參考財政部公告的免稅額度。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