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血汗錢別白費!資遣費「假扣押」教你自保
當您面臨公司營運不佳,甚至有歇業、脫產的傳聞,最擔心的莫過於辛苦工作換來的資遣費會不會因此泡湯。別擔心!在台灣的法律中,有一項強而有力的保全措施,叫做「假扣押」,它能幫助您在訴訟確定前,先一步鎖定雇主的財產,確保未來能順利拿到應得的資遣費。今天,律點通將帶您深入了解這項重要的法律工具,讓您的權益不再睡著!
什麼是「假扣押」?勞工為什麼需要它?
簡單來說,假扣押是一種「預防性措施」。當您對雇主有金錢請求(例如資遣費、工資),但擔心在漫長的訴訟過程中,雇主可能會脫產、轉移財產,導致將來就算打贏官司也拿不到錢時,就可以向法院聲請假扣押,暫時凍結雇主名下的部分財產,確保您的債權能被執行。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聲請假扣押有兩個核心要件:
- 有金錢請求權:您必須對雇主有確實的金錢請求,例如積欠的資遣費或工資。
《民事訴訟法》第522條第1項:「債權人就金錢請求或得易為金錢請求之請求,欲保全強制執行者,得聲請假扣押。」
- 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 :這表示您必須讓法院相信,如果現在不採取保全措施,未來很可能拿不到錢或很難拿到錢。這通常需要提出證據,例如雇主財務狀況惡化、有脫產行為等。
《民事訴訟法》第523條第1項:「假扣押,非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者,不得為之。」
這裡的「釋明」標準,並非像「證明」那樣需要百分之百的確鑿證據,只要能讓法官初步相信您所主張的事實有相當可能性,就足夠了。
勞工請求資遣費的法律依據
許多勞工以為只有被公司解僱才能領資遣費,其實不然。即使是您主動終止勞動契約,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也能向雇主請求資遣費!
- 雇主違法導致勞工終止契約:若雇主不依約給付工資,或違反勞動契約、勞工法令,導致您的權益受損,您都可以依據《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規定,不經預告終止契約,並請求資遣費。
《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五、雇主不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或對於按件計酬之勞工不供給充分之工作者。六、雇主違反勞動契約或勞工法令,致有損害勞工權益之虞者。」
- 資遣費的計算與給付:不論是雇主依法解僱或勞工依法終止契約,《勞動基準法》第17條都明確規定了資遣費的計算方式(每滿一年發給一個月平均工資)及應在終止契約後30日內發給的期限。
勞工專屬福利!假扣押擔保金大幅降低
一般民眾聲請假扣押,法院通常會要求提供請求金額三分之一的擔保金,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但針對勞工權益,法律有特別的優惠!
為了減輕勞工的經濟壓力,《勞動事件法》及《勞資爭議處理法》都明文規定:
《勞動事件法》第47條第1項:「勞工就請求給付工資、職業災害補償或賠償、退休金或資遣費、勞工保險條例第72條第1項及第3項之賠償與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事件,聲請假扣押、假處分或定暫時狀態之處分者,法院依民事訴訟法第526條第2項、第3項所命供擔保之金額,不得高於請求標的金額或價額之十分之一。」
這意味著,當您聲請資遣費的假扣押時,法院所要求的擔保金,最高不會超過您請求金額的十分之一!這項規定大幅降低了勞工聲請假扣押的門檻,讓您更有能力保障自己的權益。
實務案例解析:他們是這樣保住資遣費的!
透過實際案例,您會更清楚假扣押是如何運作的:
案例一:公司財務惡化,小陳及時保全資遣費
小陳在一家老牌化工廠工作多年,某天開始,公司不僅拖欠薪水,還傳出財務狀況急轉直下的消息。小陳擔心自己應得的資遣費會血本無歸,於是向法院聲請假扣押。法院審查了公司的會計師查核報告及資產負債表,發現公司流動負債已超過流動資產,且總負債大於總資產,明確顯示公司經營狀況不佳,恐無力清償債務。因此,法院裁定准許小陳以請求金額十分之一的擔保金,對公司財產進行假扣押,成功保住了他應得的80多萬元資遣費。
案例二:公司積極脫產,小美迅速行動防堵
小美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最近公司突然出現一連串不尋常的舉動:大量出清庫存、轉移經銷權,甚至在短時間內資遣了數十名員工。小美察覺公司有積極處分資產、意圖脫產的跡象,擔心自己的資遣費會因此泡湯。她立即向法院聲請假扣押,並提出這些公司異常行為的證據。法院認為,這些積極處分財產的行為,已足以導致將來難以執行,因此也裁定准許了小美的假扣押聲請,保障了她200多萬元的資遣費權益。
勞工如何自保?實務操作指引
- 證據保全:務必妥善保存所有與您的勞動契約、薪資單、打卡紀錄、離職證明、勞資爭議調解紀錄,以及任何能證明雇主財務狀況不佳或有脫產意圖的證據(例如:公司停業公告、裁員通知、雇主承認財務困難的訊息或錄音等)。
- 及時聲請:一旦發現雇主有財務惡化、脫產跡象或明確拒絕給付資遣費時,應立即採取行動。假扣押的執行甚至可以在裁定送達給雇主之前或同時進行,能有效防止雇主預先知悉而脫產。
- 釋明重點:在聲請狀中,除了說明您請求資遣費的法律依據外,更要具體釋明假扣押的原因,例如雇主積欠工資、公司財務報表顯示虧損、公司縮減營業規模、大量資遣員工、有資產移轉跡象等。
- 擔保金準備:雖然勞工聲請假扣押的擔保金有十分之一的優惠,但仍需預先準備。若資力不足,可以考慮向法律扶助基金會申請協助。
結論:主動出擊,保障您的勞動成果
資遣費是您辛勤工作的應得報酬,當您面臨公司可能無法支付資遣費的困境時,假扣押是您強而有力的法律武器。了解並善用這項保全措施,能在關鍵時刻為您的權益築起一道防線。請記住,主動維護自身權益,是保障勞動成果的最佳方式!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聲請假扣押後,是不是就能立刻拿到資遣費?
A: 假扣押是一種「保全」措施,目的在於凍結雇主的財產,確保未來判決確定後有財產可供執行,並非立即就能拿到資遣費。您仍需透過訴訟程序,取得勝訴判決後,才能聲請強制執行,實際領取資遣費。
Q: 我怎麼知道雇主有沒有「脫產」或「財務惡化」?有哪些跡象可以觀察?
A: 您可以觀察雇主是否有以下跡象:公司開始拖欠工資、大量解僱員工、公司無預警停業或裁撤據點、變賣公司資產、負責人避不見面、收到其他債權人對公司的追討通知、或公司對外宣稱財務困難等。這些都是聲請假扣押的重要線索,建議盡可能收集相關證據。
Q: 聲請假扣押需要準備多少擔保金?
A: 根據《勞動事件法》及《勞資爭議處理法》的特別規定,勞工就資遣費等請求聲請假扣押時,法院所命的擔保金,不得高於您請求標的金額或價額的十分之一。這項規定大幅減輕了勞工的經濟負擔。
Q: 如果雇主已經聲請破產或進入清算程序,我還能聲請假扣押嗎?
A: 如果雇主已經進入破產或清算程序,依據法律規定,將會停止對公司財產的強制執行程序,包括假扣押。此時,勞工應依破產或清算程序申報債權,並依《勞動基準法》的規定,勞工債權享有優先受償的地位。因此,若公司已進入破產或清算,聲請假扣押的實益會降低,應改循破產或清算程序處理。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