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您的職場權益:身心障礙者合理調整義務全解析
親愛的申訴人,您好!
在追求職場平等的道路上,身心障礙者往往會面臨獨特的挑戰。當您在求職或工作中,因為身心障礙而感到被不公平對待時,您並非孤單。台灣的法律為保障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權益,特別課予雇主「合理調整義務」。這篇文章將深入淺出地為您解析相關法律規定、重要概念,並透過實務案例,讓您更清楚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
什麼是「就業歧視」?拒絕合理調整也算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雇主對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歧視,不單單只是直接拒絕僱用或給予不利待遇。更重要的是,如果雇主沒有正當理由,拒絕提供您所需的「合理調整」,這也可能構成基於身心障礙的歧視!
這項核心精神,源自於我國憲法對平等權的保障,以及以下重要的法律條文:
《就業服務法》第5條第1項:「為保障國民就業機會平等,雇主對求職人或所僱用員工,不得以種族、階級、語言、思想、宗教、黨派、籍貫、出生地、性別、性傾向、年齡、婚姻、容貌、五官、身心障礙、星座、血型或以往工會會員身分為由,予以歧視;其他法律有明文規定者,從其規定。」
這條法律明確規定,雇主不得因為您的身心障礙身分而給予不利的差別待遇。法院實務也認為,拒絕提供合理調整就是一種歧視行為。
此外,《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16條第1項也強調: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16條第1項:「身心障礙者之人格及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對其接受教育、應考、進用、就業、居住、遷徙、醫療等權益,不得有歧視之對待。」
這兩條法律共同為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權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雇主的「合理調整義務」:不只是消極不歧視,更是積極協助
「合理調整」是什麼呢?它指的是在不造成「過度負擔」 的情況下,雇主必須進行必要的修改與調整,以確保身心障礙者能夠與其他人平等地享有或行使工作權利。它的目標是追求實質上的平等,讓身心障礙者能全面參與社會。
這項義務是個別化的積極義務。也就是說,當雇主知道您有身心障礙且可能需要調整時,就應該主動與您對話協商,共同找出適合您的調整措施。這些措施可能包括:
- 改善職場工作環境
- 提供工作設備或輔具
- 調整工作條件或工作方法
這些都屬於《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實施方式及補助準則》第3條所定義的「職務再設計」範疇,雇主甚至可以向政府申請補助,減輕其負擔。
案例分享:從實務判決看懂合理調整的界線
案例一:小陳的停車收費員工作
小陳是一位重度視障者,原本在某交通單位擔任路邊停車收費員。後來單位認為他因視力問題,不適合騎車或夜間外勤工作,因此終止了與他的勞動契約。小陳認為這是歧視,提出申訴。
法院審理後認為,雇主確實有考慮小陳的身體狀況並提供過調整,但小陳要求轉調完全的內勤工作,這已經超越了雇主調整職務的 「期待可能性」 ,因為內勤工作也需要一定的視力能力,而小陳的重度視障可能無法勝任。因此,法院最終認為雇主在已盡合理調整義務後,依「不能勝任工作」解僱小陳,並未構成歧視。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 合理調整義務有其界線。如果員工提出的調整需求,已經根本性地改變了職務的核心內容,或對雇主造成過度負擔,雇主在符合「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下終止契約,可能不構成歧視。
案例二:小美的請假爭議
小美是一位身心障礙者,在某學校工作。學校因為她未在勤時間而登記曠職,小美不服,認為學校沒有與她協商合理調整就限制她的請假權利。
法院判決學校敗訴,強調雇主(學校)在知悉小美有身心障礙及合理調整需求時,就應該主動開啟協商對話程序,而不是單方面做出不利的決定。學校未經協商就限制小美的權利,難以認定有正當理由,因此構成歧視。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 雇主主動開啟協商對話的重要性!一旦雇主知道您有身心障礙及合理調整需求,就應該積極溝通,找出解決方案。拒絕溝通或提供合理調整,很可能就會構成歧視。
您可以怎麼做?捍衛自己的權益!
- 明確表達您的需求:具體且書面地向雇主說明您的身心障礙狀況,以及因此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並提出您認為可行的合理調整建議。例如,您需要特別的輔具、彈性工時,或是工作內容的調整。
- 積極參與協商:在與雇主溝通時,積極表達您的意見,提供相關資訊,並配合評估。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 保留所有溝通紀錄:無論是書面、電子郵件或會議紀錄,都請妥善保存。這些都是未來申訴時的重要證據。
- 尋求外部協助:如果雇主拒絕溝通、拒絕提供合理調整,或您覺得受到歧視,您可以向您所在地的勞工主管機關(例如勞工局)提出就業歧視申訴。他們會介入調查並協助處理。
記住,法律保障您的就業機會平等。了解自己的權利,並勇敢地為自己發聲,是您在職場上邁向實質平等的第一步!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什麼是「合理調整」?雇主一定要提供嗎?
A: 合理調整是指在不對雇主造成「過度負擔」的情況下,雇主必須為身心障礙者進行必要的修改與調整,以確保您能與其他人平等地工作。這包括改善環境、提供輔具、調整工作方法等。雇主有這項積極義務,但若調整要求已超出其「期待可能性」或會造成「過度負擔」,則不在此限。
Q: 我該如何向雇主提出合理調整的要求?
A: 建議您以書面形式(如電子郵件或書面申請)向雇主提出。內容應具體說明您的身心障礙狀況、因此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您認為可以幫助您克服困難的具體調整措施。明確表達您的需求,並保留所有溝通紀錄。
Q: 如果雇主拒絕提供合理調整,我該怎麼辦?
A: 若雇主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合理調整,您可向您所在地的勞工主管機關(如各縣市勞工局)提出就業歧視申訴。請務必提供您與雇主溝通的相關證據,例如書面要求、對話紀錄等,以利主管機關調查。
Q: 雇主說我的要求會造成「過度負擔」,這要怎麼判斷?
A: 「過度負擔」的判斷會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包括雇主的規模大小、財務狀況、調整措施的成本、對公司營運的影響,以及雇主履行義務的「期待可能性」。例如,對小型店家而言,其所能提供的調整範圍可能與大型企業有所不同。這是一個個案判斷,建議您可尋求勞工主管機關的協助進行評估。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