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派遣勞工必懂:承攬或勞動契約?保障權益關鍵判斷

派遣勞工必懂:承攬或勞動契約?保障權益關鍵判斷

律點通
2025-08-29
5分鐘
勞動法/勞資爭議勞資關係合約糾紛
LINE

派遣勞工,您的權益該如何保障?

身為派遣勞工的您,是否曾對自己的工作合約感到困惑?究竟是「勞動契約」還是「承攬契約」?這兩者看似相似,卻是決定您能否享有《勞動基準法》、勞工保險、退休金等保障的關鍵!

在台灣,許多企業為了彈性用人,會選擇與勞務提供者簽訂「承攬契約」,但實際運作上,卻可能與「勞動契約」無異,形成所謂的「假承攬、真僱傭」。這不僅讓您的權益受損,也可能讓公司面臨法律風險。今天,就讓律點通帶您深入了解這兩種契約的差異,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

辨別契約類型:從「從屬性」開始

判斷您的契約是勞動還是承攬,最核心的關鍵詞就是「從屬性」。簡單來說,就是您在工作過程中,對雇主(或定作人)的依賴程度有多高。法院在實務上,通常會從以下三個面向來綜合判斷:

1. 人格從屬性:誰說了算?

這指的是您在工作時,是否需要服從公司(雇主)的指揮監督,並接受其管理與規範。想想看,您是否有以下情況?

  • 工作時間、地點、方式:公司是否規定您的上下班時間、工作地點,甚至詳細指示您該如何完成工作?例如需要打卡、請假,或遵守公司內部的規章制度。
  • 親自履行勞務:您是否必須親自完成工作,不能隨意找人代班或轉包給別人?
  • 拒絕工作的權利:您是否有權利拒絕公司指派的工作?
  • 考核與懲處:公司是否會對您的工作表現進行考核,甚至有權對您進行懲處?

2. 經濟從屬性:誰承擔風險?

這指的是您是否是為了公司(雇主)的營業目的而工作,並且不需承擔營運風險。簡單來說,您是在為自己當老闆,還是為公司打工?

  • 報酬性質:您的收入是固定的月薪、底薪,還是完全依照完成的工作量或成果來計算?是否會因公司盈虧而直接影響您的收入?
  • 營運成本:您是否需要自行負擔工作所需的設備、工具、車輛維修、油費等成本?
  • 營業目的:您提供勞務的目的是為了公司的業務,還是以自己的名義對外承攬業務?

3. 組織從屬性:您是團隊的一份子嗎?

這指的是您是否被納入公司的組織體系,與其他同事一起分工合作。

  • 組織整合:您是否像其他正職員工一樣,是公司組織架構中的一員,參與公司的會議或活動?
  • 設備使用:您是否主要使用公司提供的設備、工具或工作場所?

重要提醒: 法院在判斷時,並不會只看契約名稱!即使您的合約寫著「承攬」,但只要實際工作狀況符合上述的部分從屬性,就可能被認定為「勞動契約」。

了解您的法律依據

為什麼區分這兩種契約如此重要?因為它們適用不同的法律!

  • 勞動契約:適用《勞動基準法》、《勞工保險條例》、《勞工退休金條例》等,保障勞工的最低工資、工時、休假、資遣費、退休金等權益。
  • 承攬契約:主要適用《民法》相關規定,雙方關係較為平等,定作人對承攬人的指揮監督權較少,承攬人也需自行承擔營運風險,較不享有勞基法上的保障。

以下是幾條與您息息相關的法條原文:

《民法》第482條:「稱僱傭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為他方服勞務,他方給付報酬之契約。」

律點通解釋:這條說明了「僱傭契約」的核心,就是您為別人工作,別人給您報酬。重點在於您提供勞務的「過程」,並受到對方的指揮。

《民法》第490條第1項:「稱承攬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之工作,他方俟工作完成,給付報酬之契約。」

律點通解釋:這條則定義了「承攬契約」,強調的是您要完成一個「特定的工作成果」,對方在工作完成後才給付報酬。對方通常不會干涉您完成工作的「過程」。

《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勞工:指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獲致工資者。」 《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6款:「勞動契約:指約定勞雇關係之契約。」

律點通解釋:這兩條明確指出,只要您是受雇主僱用、領取工資、並且雙方約定「勞雇關係」,您就是《勞動基準法》所保障的「勞工」。這裡的「僱用」就隱含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從屬性」。

實務案例解析:看看他們怎麼說

法院在判斷時,並非只看契約上寫什麼,而是會深入探究實際的工作狀況。以下兩個案例,或許能讓您更有感:

案例一:外包送貨員小陳的故事

小陳與物流公司簽訂的是「外包送貨員」契約,契約上寫著「責任制」,但公司卻每月固定給他4萬5千元的「薪資」。公司還提供車輛和油資,並要求小陳上下班都要打卡。契約中甚至規定小陳有保密義務,離職後還不能去競爭對手那裡工作。

法院怎麼看?

儘管契約名稱是「外包」,但法院認為,小陳領取固定薪資、使用公司資源、需要打卡、有保密和競業禁止義務,這些都顯示他對公司有高度的「人格從屬性」和「經濟從屬性」。因此,法院判斷小陳與公司之間,實質上是勞動契約關係,而非承攬。

律點通提醒:契約名稱不重要,實際工作內容才是關鍵!固定報酬、考勤管理、使用公司資源、保密義務等,都是判斷勞動關係的重要線索。

案例二:外送員小美的困境

小美是一名外送員,與平台公司簽訂的是「勞務承攬合約」,工作時間彈性,報酬也按件計酬。然而,平台公司卻對外送流程有非常詳細的規定,透過獎勵或懲罰機制,間接控制外送員的行為。小美提供外送服務時,也是以平台公司的名義,並完全融入其APP系統運作。更重要的是,平台公司匯款給小美時,摘要欄位還會寫上「薪資」,稅務資料也顯示為「薪資所得」。

法院怎麼看?

法院指出,即使工作彈性、按件計酬,但平台公司對小美仍有高度的指揮監督(透過規範與獎懲)、經濟上的影響力(報酬設計),且小美已融入平台運作,為平台營業目的提供勞務。這些都符合「人格從屬性」、「經濟從屬性」和「組織從屬性」的特徵。因此,法院推翻了原先的判決,確認小美與平台公司之間存在僱傭關係

律點通提醒:新興的平台經濟模式下,即使工作時間彈性,若平台仍有高度控制力、考核權,且勞務提供者是為平台營業目的服務,仍可能被認定為勞工。

派遣勞工的自我檢視清單

看完這些案例,您是否對自己的狀況有了初步概念?以下提供一份簡單的自我檢視清單,幫助您判斷:

  • 您的工作時間是否固定? 每天幾點到幾點,是否需要打卡?
  • 您的工作地點是否由公司指定? 還是您可以自由選擇?
  • 您的工作內容和方式是否由公司詳細指示? 還是您可以自行決定如何完成?
  • 您是否必須親自完成工作? 還是可以找人代班或轉包?
  • 您的報酬是固定月薪,還是完全按件計酬? 報酬是否與公司營運狀況直接掛鉤?
  • 您是否需要自行負擔工作所需的設備、工具、交通費用?
  • 您是否被納入公司的組織架構,與其他員工一起分工合作?

如果您對上述問題的回答,傾向於「是,公司有高度控制和規範」,那麼您很可能與公司之間存在的是勞動契約,而非承攬契約。這意味著您應享有《勞動基準法》所保障的權益。

結論:了解權益,勇敢發聲

辨別勞動契約與承攬契約,是每位派遣勞工保護自身權益的第一步。請記住,契約的名稱不是絕對,實際的工作狀況和「從屬性」才是判斷的關鍵。當您發現自己的實際工作情況更符合勞動契約的特徵時,就應該積極了解並爭取您應有的權利,例如:

  • 勞保、健保、勞退金:公司應依法為您投保並提撥。
  • 最低工資、加班費:應依規定給付。
  • 特休、病假、產假:享有相關的休假權益。
  • 資遣費、預告期間:若非自願離職,應依法獲得。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更清楚自己的定位,不再對契約內容感到迷惘。了解,就是您保護自己的最佳武器!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真的「派遣勞工」?

A: 派遣勞工的法律定義是與派遣公司(派遣雇主)有勞動契約,再由派遣公司將您派到要派公司(實際工作地點)提供勞務。因此,首先要確認您與「派遣公司」之間是否為勞動契約關係。判斷依據就是看您對派遣公司是否有「人格、經濟、組織從屬性」,例如派遣公司是否會指揮監督您、支付固定報酬、管理您的假勤等。如果這些都符合,您就是勞基法保障的派遣勞工。

Q: 如果我的合約寫「承攬」,但實際狀況像「僱傭」,我該怎麼辦?

A: 您可以先收集證據,例如:工作紀錄(打卡紀錄、班表)、薪資單(註明薪資而非承攬報酬)、公司內部規章、工作指示或電子郵件、使用公司設備的照片等。然後,您可以向當地勞工局提出申訴,請求勞工局協助認定勞動關係。勞工局會介入調查,若認定為勞動契約,會要求公司補發相關權益並依法改善。

Q: 被認定是勞工後,我會有哪些權益?

A: 一旦被認定為勞工,您將享有《勞動基準法》及相關法規的保障,包括但不限於:最低工資、加班費、特休假、病假、產假、職災補償、勞工保險、全民健康保險、勞工退休金提撥、資遣費、預告期間等。這些權益是承攬契約所沒有的。

Q: 如果公司不承認我是勞工,我可以去哪裡尋求協助?

A: 您可以向以下單位尋求協助: 1. 地方勞工主管機關(勞工局/處):提出勞資爭議調解申請,請求協助釐清勞動關係並爭取權益。 2. 法律扶助基金會:若符合資格,可申請免費法律諮詢或訴訟扶助。 3. 工會:若有加入相關工會,可尋求工會協助。

Q: 承攬契約真的對我完全沒好處嗎?

A: 承攬契約並非完全沒有好處,它通常提供較高的工作彈性和自主性,例如您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時間、地點,甚至可以同時為多個定作人服務。對於追求高度自由、不希望受公司規範約束、且能自行承擔營運風險的人來說,承攬契約可能更具吸引力。然而,這也意味著您必須放棄勞基法所提供的各種保障,需要自行規劃保險、退休金等,並承擔所有營運風險。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