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工作受傷怎麼辦?職災被害人必知:雇主安全照顧義務與您的求償權益

工作受傷怎麼辦?職災被害人必知:雇主安全照顧義務與您的求償權益

律點通
2025-08-29
5分鐘
勞動法/勞資爭議勞資關係職災補償
LINE

工作受傷了,我該怎麼辦?別讓您的權益睡著了!

在台灣,每天都有許多勞工在工作崗位上辛勤付出。然而,如果有一天,您在工作時不幸受傷,或是因為工作環境而生病,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權利嗎?面對突如其來的職災,許多人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別擔心,台灣的法律為職災被害人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雇主的安全照顧義務」。

這篇文章將以最白話的方式,帶您了解雇主到底有哪些責任,以及當職災發生時,您身為勞工,該如何主張自己的權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法律是如何保護您的!

什麼是「雇主安全照顧義務」?

簡單來說,雇主安全照顧義務就是雇主有責任確保您在工作時的生命、身體與健康安全。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法律明文規定的責任。它涵蓋了從工作環境的硬體設備到軟體管理、從預防身體傷害到關懷心理健康等各個層面。

最基礎的原則,來自於《勞動基準法》以及《職業安全衛生法》:

《勞動基準法》第8條:「雇主對於僱用之勞工,應預防職業上災害,建立適當之工作環境及福利設施。其有關安全衛生及福利事項,依有關法律之規定。」

這條法規確立了雇主應預防職災並提供良好工作環境的概括性義務。

而《職業安全衛生法》則更進一步,明確了雇主的預防責任: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5條:「雇主使勞工從事工作,應在合理可行範圍內,採取必要之預防設備或措施,使勞工免於發生職業災害。」

這代表雇主必須主動評估工作場所的潛在危險,並在能力範圍內,採取一切必要的預防措施,避免您受到傷害。

雇主的安全照顧義務有哪些具體內容?

雇主的義務範圍很廣,主要包括:

  • 提供安全的硬體設備與環境:例如,防止機械夾傷、墜落、觸電、化學品危害,並確保工作場所通風、採光良好等(參考《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1項)。
  • 預防身心健康危害:這包括預防過勞、重複性作業造成的肌肉骨骼疾病,甚至更重要的,預防職場霸凌、性騷擾等對您身心健康的侵害(參考《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
  • 實施安全衛生教育訓練:雇主有責任對您進行必要的安全訓練,讓您了解工作中的危險,並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參考《職業安全衛生法》第32條)。

您的權益在哪裡?關鍵法條解析

當職災不幸發生時,這些法條就是您主張權益的重要依據:

1. 職災補償:雇主必須負責

最重要的是,當您遭遇職業災害時,雇主有「無過失補償責任」。這表示,即使雇主沒有明顯過失,只要災害是因工作而發生,雇主原則上就必須給予您補償。

《勞動基準法》第59條:「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致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依下列規定予以補償。但同一事故,依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已由雇主支付費用補償者,雇主得予以抵充之:一、勞工受傷或罹患職業病時,雇主應補償其必需之醫療費用。職業病之種類及其醫療範圍,依勞工保險條例有關之規定。二、勞工在醫療中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但醫療期間屆滿二年仍未能痊癒,經指定醫院診斷,審定為喪失原有工作能力,且不合第三款之失能給付標準者,雇主得一次給付四十個月之平均工資後,免除此項工資補償責任。三、勞工經治療終止後,經指定醫院診斷,審定其遺存障害者,雇主應按其平均工資及其失能程度,一次給予失能補償。失能補償標準,依勞工保險條例有關之規定。四、勞工遭遇職業災害或罹患職業病而死亡時,雇主除給與五個月平均工資之喪葬費外,並應一次給與其遺屬四十個月平均工資之死亡補償。…」

這條法規詳細列出了雇主應提供的補償項目,包括醫療費用、工資補償、失能補償及死亡補償。請注意,這與勞保給付是不同的,勞保是社會保險給付,而勞基法第59條是雇主的直接責任,兩者可以抵充。

2. 職場性騷擾或霸凌:雇主必須防治

職場上的不法侵害,不只包含身體上的,也包含精神上的。如果因為工作而遭受性騷擾或霸凌,雇主同樣有責任。

《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3條:「雇主應採取適當之措施,防治性騷擾之發生,並依下列規定辦理:一、僱用受僱者十人以上未達三十人者,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僱用受僱者三十人以上者,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並公開揭示。二、雇主於知悉性騷擾之情形時,應採取下列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

這條法規要求雇主必須預防性騷擾,並在知情時立即採取有效措施處理。這也連結到《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第3款,將「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納入雇主的安全照顧義務中。因此,職場霸凌導致的身心傷害,也可能被認定為職業災害。

真實案例:從法院判決看雇主責任

法律條文或許有些生硬,讓我們透過兩個實際案例,了解法院是如何認定雇主責任的。

案例一:未提供防護釀悲劇

小明在一家工程公司工作,有一天被指派去檢修高處的投影設備。公司雖然有提供一些工具,但卻沒有給小明絕緣手套等必要的防護器具,也沒有特別針對這種高風險作業進行安全訓練。不幸的是,小明在檢修過程中,因為電線裸露而觸電身亡。

法院審理後認為,即使小明有相關專業背景,公司負責人仍違反了《職業安全衛生法》中關於「防止電引起危害」以及「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的規定。公司負責人沒有提供符合標準的安全設備,也未確實執行安全訓練,導致了小明的死亡。因此,公司負責人被判業務過失致死罪。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 雇主的安全照顧義務是積極且不可推卸的。就算員工有專業能力,雇主也必須提供必要的安全設備,並確保員工知道如何正確使用,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案例二:職場霸凌導致身心受創

陳小姐在一家知名電子公司任職,卻在工作中遭受了降職減薪、調職,甚至被主管用不雅言詞辱罵等不當對待。長期下來,她因此罹患了嚴重的精神官能性憂鬱症。經過勞保局重新審查,她的憂鬱症被認定為職業病。

陳小姐向法院提告,主張公司違反了相關法律,請求確認僱傭關係並要求損害賠償。法院最終認定,陳小姐的憂鬱症與其職務執行間有明確的因果關係,屬於職業病。法院強調,雇主對於職業災害的發生,原則上應負無過失補償責任,而且如果雇主想免除責任,必須舉證證明自己已經盡力防止,但災害仍無法避免。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 雇主的安全照顧義務已經擴展到勞工的精神健康。職場霸凌、不當管理等行為導致的精神疾病,同樣可能被認定為職業災害。您的心理健康,也受到法律的保護!

職災發生後,我該怎麼辦?實用建議

如果職災不幸發生,請您務必冷靜,並採取以下步驟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1. 立即通報與就醫

  • 通報雇主或主管:無論傷勢輕重,第一時間通知公司,確保公司知悉狀況。
  • 立即就醫:無論是否感到疼痛,都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並清楚告知醫師是因工作受傷或生病。請務必保留所有醫療單據、診斷證明書、病歷資料,這些都是重要的證據。

2. 保留所有相關證據

  • 事故現場照片/影片:如果情況允許,拍攝事故發生地點、相關設備、危害物等。
  • 證人資料:記下目擊同事的姓名、聯絡方式。
  • 對話紀錄:與雇主、主管或人資部門的所有溝通紀錄(訊息、郵件、錄音等)都應妥善保存。
  • 工作紀錄:例如班表、打卡紀錄、工作內容描述,證明職災的職務關聯性。

3. 了解您的補償權益

  • 勞保職災給付:向勞保局申請醫療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等。這是您最基本的權益。
  • 雇主職災補償:依據《勞動基準法》第59條,向雇主請求醫療費用、工資補償、失能補償或死亡補償。請記住,這是雇主的直接責任,與勞保給付可以抵充,但不能完全取代。

4. 尋求外部協助

  • 諮詢勞工主管機關:各地勞工局或勞動檢查機構提供免費諮詢服務,可以協助您了解權益、調解爭議,甚至進行勞動檢查。
  • 工會協助:如果您有加入工會,工會通常能提供相關法律諮詢和協助。

結論:您的權益,值得被捍衛!

遭遇職災是令人痛苦的經歷,但請您記住,法律是站在您這邊的。雇主有明確的安全照顧義務,一旦發生職災,您有權利獲得合理的補償與協助。積極了解自己的權利,勇敢地為自己發聲,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釐清疑惑,在艱難時刻獲得應有的支持與保障。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的傷勢或疾病算是「職業災害」嗎?

A: 判斷是否為職業災害,關鍵在於您的傷勢或疾病是否與「執行職務」有「相當因果關係」。這包括災害發生在工作時間、工作地點,或與您所從事的工作內容直接相關。例如,搬運重物導致脊椎受傷、長期使用電腦導致腕隧道症候群,甚至因工作壓力或職場霸凌導致的憂鬱症,都可能被認定為職業災害。若您不確定,建議先就醫取得診斷證明,並向勞保局或勞工主管機關諮詢。

Q: 如果公司不願意承認我是職災,或拒絕給予補償,我該怎麼辦?

A: 首先,務必保留所有與職災相關的證據,包括醫療紀錄、事故照片、同事證詞、與公司溝通的訊息或錄音等。接著,您可以向各縣市的勞工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請求勞工局協助您與公司協商。如果調解不成,您可以考慮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雇主依《勞動基準法》第59條負擔補償責任,或依《民法》請求損害賠償。同時,您也可以向勞動檢查機構申訴,要求對公司進行勞動檢查。

Q: 我已經領了勞保的職災給付,還能向雇主請求補償嗎?

A: 可以的。《勞動基準法》第59條規定,雇主對職災勞工負有補償責任,而勞保給付是社會保險制度下的保障。雖然雇主支付的補償可以與勞保給付「抵充」,但這不代表雇主可以完全免除責任。您仍可以向雇主請求勞保給付不足的部分。例如,如果您的醫療費用勞保只給付一部分,剩餘的差額仍可向雇主請求補償。

Q: 如果我的職災是因為同事的行為(如霸凌、性騷擾)造成的,雇主有責任嗎?

A: 有的。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第3款及《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3條,雇主有義務預防「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如果您的職災是因職場霸凌或性騷擾所致,雇主未盡到防治、調查及處理的義務,就可能需要負擔賠償責任。您可以向公司提出申訴,若公司未妥善處理,可向勞工局或性別工作平等會申訴。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