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薪水遲發別慌!勞工權益自保指南

薪水遲發別慌!勞工權益自保指南

律點通
2025-08-29
5分鐘
勞動法/勞資爭議勞資關係薪資糾紛
LINE

薪水遲發別慌!勞工權益自保指南

辛苦工作一個月,最期待的就是薪水入帳的那一刻。然而,如果您的雇主遲遲不發薪水,甚至一再延遲,那種焦慮與無助感,我們完全理解。面對這種情況,您不是孤單一人,更不是束手無策!台灣的法律對勞工的薪資權益有明確的保障。身為律點通,我將帶您一步步搞懂相關法律規定,並提供實用的自保策略,讓您在面對薪資遲延時,能勇敢捍衛自己的權益。

一、搞懂你的「薪」情,法律怎麼說?

當雇主沒有按照約定時間給付薪水時,在法律上就構成「給付遲延」。這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拖延,更是對勞動契約的違反。以下是與您權益息息相關的法條:

1.1 雇主不給薪,就是「給付遲延」!

  • 民法第229條第1項:

《民法》第229條第1項:「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

白話解釋: 如果您的勞動契約或公司規定,明確約定每月幾號發薪(例如每月10號),那麼只要過了這一天,雇主沒給薪水,就已經構成遲延,必須負起責任。

  • 民法第229條第2項:

白話解釋: 如果契約中沒明確約定發薪日,那您(勞工)需要先向雇主催討,雇主收到催討後還不給,才算遲延。不過,實務上,您提起訴訟或聲請支付命令,也等同於催告了。

  • 民法第486條:

白話解釋: 這條明確指出,薪水(報酬)就應該依照契約約定的期限給付,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 民法第487條:

白話解釋: 這條非常重要!如果雇主不法解僱您,或無故拒絕讓您提供勞務,導致您無法上班,這就叫做「雇主受領勞務遲延」。此時,您不需要去補班,仍然有權利請求這段期間的薪水。雇主也不能隨便扣除您因為沒上班省下的費用,除非能證明您故意不去找其他工作賺錢。

1.2 勞基法保障你的薪水!

除了民法,勞動基準法(簡稱勞基法)更是保障勞工薪資權益的堅實後盾:

  • 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

白話解釋: 勞基法對「工資」的定義很廣,不只底薪,只要是您因為工作而獲得的、具有「經常性」的獎金、津貼等,都算是工資,都受到勞基法的保護。

  • 勞動基準法第22條第2項:

《勞動基準法》第22條第2項:「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但法令另有規定或勞雇雙方另有約定者,不在此限。」

白話解釋: 雇主必須把薪水「全額、直接」發給您。這表示雇主不能隨便找理由扣您的薪水,就算您有犯錯或造成公司損失,在責任和金額還沒確定前,雇主都不能擅自從薪水裡扣除。

  • 勞動基準法第23條第1項:

《勞動基準法》第23條第1項:「工資之給付,除當事人有特別約定或按月預付者外,每月至少定期發給二次,並應提供工資各項目計算方式明細;按件計酬者亦同。」

白話解釋: 薪水必須「定期」發放,而且原則上每月至少要發兩次(雖然實務上多數是月薪制,每月發一次)。這是強制規定,就算您跟雇主有其他約定,也不能違反這個定期性原則。

  • 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與第6款:

《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勞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五、雇主不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

《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6款:「勞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六、雇主違反勞動契約或勞工法令,致有損害勞工權益之虞者。」

白話解釋: 這兩條是您的「終止契約」利器!如果雇主不按時給薪,或違反勞動契約導致您權益受損,您可以不經預告就終止勞動契約,而且還能向雇主請求資遣費。這代表您不需要忍受雇主的不當行為,可以合法地離開並獲得應有的補償。

  • 勞動基準法第27條:

白話解釋: 如果雇主不按時給薪,勞工局等主管機關可以介入,要求雇主在一定期限內補發薪水。

二、薪資遲發,真實案例告訴你!

法律條文可能有些生硬,讓我們透過實際案例,看看這些法條在現實生活中是如何運作的。

2.1 案例一:薪水晚發,不只補發還要加利息!

小林在一家諮詢公司上班,合約明定每月15日發放前一個月的薪水。但從去年底開始,公司就頻頻延遲發薪,甚至有幾個月完全沒發。小林忍無可忍,決定向法院提告,要求公司補發積欠的薪水,並加上遲延利息。

法院怎麼判? 法院審理後認為,雇主確實沒有按照約定時間給付薪資,構成民法上的給付遲延。小林提供的勞保投保資料和銀行存摺紀錄,都證明了僱傭關係和薪資未給付的事實。因此,法院判決公司必須補發小林積欠的薪水,並且從起訴狀送達的隔天開始,按照年利率5%計算遲延利息,直到清償為止。

給您的啟示: 雇主遲發薪水,不只是補還本金這麼簡單,您還有權利請求遲延利息!記得保留好所有證明文件。

2.2 案例二:老闆不給薪,你可以合法走人還能領資遣費!

阿鍾是一名砂石車司機,他的公司從前年開始就經常延遲發放工資,甚至積欠了超過一個月的薪水。阿鍾多次催討無效,最後決定依據勞基法,不經預告就終止了勞動契約。他向法院請求資遣費,以及因為公司未依法投保就業保險導致他無法請領失業給付的損失,還有公司未依規定提繳勞工退休金的損害賠償。

法院怎麼判? 法院認定阿鍾與公司之間確實存在勞動契約。由於公司沒有依照約定按時給付薪資,已經構成給付遲延。因此,阿鍾依據《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雇主不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終止契約是合法的。法院不僅判決公司要給付阿鍾資遣費,還要賠償他無法領取失業給付的損失,以及補足未提繳的勞工退休金。

給您的啟示: 雇主遲發薪水,是您可以合法終止契約的重大事由!而且,您不只可以要求資遣費,如果雇主還有其他違法行為(例如沒幫您投保就業保險),導致您權益受損,您也可以一併請求損害賠償。

三、薪資遲發,勞工自保三步驟!

了解了法律與案例,接下來就是實際行動。當您的薪水被遲發時,請務必採取以下步驟,保護自己的權益:

3.1 證據蒐集,保護自己!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沒有證據,再有道理也難以主張。請務必蒐集並保存以下證據:

  • 勞動契約或聘書: 確認您的薪資、發薪日、工作內容等約定。
  • 薪資單或薪資明細: 證明您每月應領的薪水金額。
  • 銀行存摺交易明細: 顯示公司實際發薪日期、金額,證明遲延或未發。
  • 打卡紀錄、出勤紀錄: 證明您有正常出勤提供勞務。
  • 與雇主溝通的紀錄: 任何關於薪資遲延的對話,無論是LINE訊息、電子郵件、電話錄音或書面通知,都請妥善保存。這能證明您曾向雇主反應,以及雇主的態度。
  • 勞保投保資料: 可向勞保局申請,證明您與公司的僱傭關係。

3.2 勇敢發聲,主張權益!

蒐集好證據後,您可以選擇以下途徑主張權利:

  1. 內部溝通協商: 先禮後兵,以書面(電子郵件或存證信函)向雇主正式要求補發薪資,並設定合理的期限。這也是您留下證據的好時機。
  2. 勞資爭議調解: 如果溝通無效,您可以向各縣市的勞工行政主管機關(例如勞工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這是最常見且相對快速的解決方式,通常有專業的調解委員協助雙方達成共識。
  3. 依勞基法終止契約: 如果雇主持續遲延給付工資,且情況嚴重,您可依《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或第6款規定,不經預告終止勞動契約,並向雇主請求資遣費。此時,您還可以要求雇主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以便您申請失業給付。
  4. 提起民事訴訟: 若調解不成立,或您希望直接透過司法途徑解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雇主給付積欠的工資及法定遲延利息。

重要提醒: 雇主常以公司財務困難為由,主張遲延給付情非得已。但請注意,雇主財務困難通常不構成遲延給付工資的免責事由。薪水是勞工賴以維生的基礎,雇主經營風險應由雇主承擔,不能轉嫁給勞工。

3.3 了解時效,別讓權利睡著!

薪資請求權有時效限制,一般而言,積欠工資的請求權時效為五年。因此,當您的薪水被遲發時,務必及早行動,不要讓您的權利因為超過時效而無法主張。

結論

面對薪水遲發,您擁有法律賦予的權利,絕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從了解法條、蒐集證據到勇敢主張,每一步都是在為自己爭取應得的報酬與尊重。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提供清晰的指引,讓您在勞資糾紛中站穩腳跟,成功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雇主說公司最近財務困難,所以薪水會晚一點發,我該怎麼辦?

A: 雇主財務困難通常不構成遲延給付工資的免責事由。薪水是勞工賴以維生的基礎,雇主經營風險應由雇主承擔,不能轉嫁給勞工。您可以先與雇主溝通,並明確表達您不同意延遲發放,同時蒐集相關證據(如對話紀錄、薪資單),必要時可向勞工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或依勞基法主張權利。

Q: 如果我已經離職了,但前公司還欠我薪水,我還能追討嗎?

A: 可以的。即使您已經離職,您對前公司的積欠工資請求權依然存在。根據《民法》規定,薪資請求權的時效一般為五年。您應盡快蒐集相關證據(如勞動契約、薪資單、銀行交易明細、離職證明等),向勞工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或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追討。

Q: 雇主除了遲發薪水,還會被罰錢嗎?

A: 是的。雇主若違反《勞動基準法》第22條(全額直接給付)或第23條(定期給付)的規定,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可以依《勞動基準法》第79條第1項第1款,處以新臺幣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鍰。此外,依第80條之1規定,主管機關還會公布其事業單位或事業主之名稱、負責人姓名,並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應按次處罰。這對雇主而言是嚴重的行政處分。

Q: 雇主說我口頭同意延遲發薪,這樣我還能主張權利嗎?

A: 法院對於勞工「默示同意」延遲給付薪資的認定非常謹慎。通常情況下,勞工的「沉默」不等於「默示同意」。雇主若要主張勞工同意延遲發薪,必須提出明確的證據證明您有積極的同意意思表示,例如書面簽署的同意書。如果沒有明確書面或錄音等證據,雇主很難證明您有同意,您仍然可以主張薪資遲延的權利。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