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你的權利與力量:集體行動參與者必讀
您是否曾因為勞動條件不公,萌生透過集體行動爭取權益的念頭?罷工,是勞工團結起來,向資方表達訴求、爭取合理待遇的重要手段。在台灣,罷工權受到法律的保障,是憲法賦予人民集會、結社自由及生存權、工作權的延伸。然而,這份權利並非毫無限制,身為集體行動的參與者,了解其法律界線與行使方式,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律點通今天就要帶您一窺罷工的法律奧秘,讓您在參與集體行動時,能更有底氣、更安心!
罷工合法性的兩大關鍵:程序與實質
要確保您的罷工行動受到法律保護,主要需符合《勞資爭議處理法》所規定的程序要件與實質要件。一旦符合這些要件,您的罷工行為便受到法律保障,雇主不得隨意對您追究責任。
1. 程序要件:罷工前的準備工作
- 調解前置原則: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7條:「勞資爭議,非經調解不成立,不得為爭議行為;權利事項之勞資爭議,不得罷工。」
這代表工會必須先與雇主進行勞資爭議調解。只有當調解不成立時,才能合法發動包括罷工在內的爭議行為。這是一個必經的法律程序,確保雙方在行動前有機會透過協商解決問題。
- 工會民主決議: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4條第1項:「工會宣告罷工及設置糾察線,非經會員以直接、無記名投票且經全體過半數同意,不得為之。」
這是罷工合法性的核心程序。工會必須召開會員大會,並透過直接、無記名投票,且獲得全體會員過半數的同意,才能合法宣告罷工。這裡的「全體會員」是指投票時有權參與工會意思表示形成的會員。這個規定確保罷工是工會會員的共同意志,而非少數人決定。
2. 實質要件:罷工的目的與行為界線
-
爭議性質: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7條也明確指出,罷工目的必須是針對「調整事項之勞資爭議」。這類爭議指的是與勞動條件的維持或變更有關,例如爭取加薪、縮短工時、改善福利等。如果爭議是關於「權利事項之勞資爭議」(例如:雇主未依合約給付薪資、違反勞基法規定解僱),則不得罷工,應透過訴訟或其他法律途徑解決。
-
行為界線: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5條第1項:「爭議行為之實施,應依誠實信用及權利不得濫用原則為之。」
合法罷工應僅限於消極停止提供勞務。這意味著您可以拒絕上班,但不能有暴力、破壞雇主財產、佔據廠房、強制阻礙交通或營運等積極妨礙行為。一旦逾越這個界線,即使罷工程序合法,相關行為仍可能構成侵權,需要負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甚至涉及刑事責任。
罷工情境劇:從成功到觸礁的真實故事
為了讓您更清楚罷工的法律界線,我們將透過兩個匿名的真實案例,為您呈現罷工的「眉角」。
情境故事一:團結的力量!合法罷工,雇主不能隨意求償
在某航空公司,空服員工會因與公司在團體協商上陷入僵局,決定依法發動罷工。工會嚴格遵守程序,經過全體會員直接、無記名投票,以過半數同意通過罷工決議。罷工期間,工會成員和平地設置糾察線,並未採取暴力或破壞行為。公司因此蒙受了數千萬元損失,憤而向工會及參與罷工的會員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損害賠償。
法院怎麼說?
法院審理後認為,該工會的罷工程序完全合法,且罷工訴求屬於《團體協約法》保障的協商事項,罷工手段也未逾越和平勸說的範圍。根據《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5條第2項規定: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5條第2項:「雇主不得以工會及其會員依本法所為之爭議行為所生損害為由,向其請求賠償。」
因此,法院駁回了公司的損害賠償請求。這個案例明確指出,只要罷工程序合法、目的正當、手段和平,雇主就不能以罷工造成的損失為由,向工會或參與罷工的會員請求賠償。這為合法罷工的參與者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情境故事二:逾越界線的代價!罷工行為的紅線在哪裡?
在另一個客運公司,工會為爭取更好的里程津貼,也發動了合法罷工。然而,在罷工期間,部分工會成員採取了較為激烈的行動,例如將公司的車輛集中保管、對輪胎放氣,甚至圍堵場站,導致公司營運完全停擺。公司因此遭受了數百萬元的營運損失,決定對工會提起損害賠償訴訟。
法院怎麼說?
法院審理後指出,雖然工會發動罷工的目的本身並無不法,但這些將公司車輛集中、放氣及圍堵場站的行為,已經逾越了單純停止提供勞務的範圍。這些行為構成對公司財產權的侵害及妨礙其營運,屬於《民法》上的侵權行為。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因此,法院判決工會需要對這些逾越合法界線的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負起賠償責任。這個案例提醒我們,罷工的權利是受到保障的,但必須在法律劃定的界線內行使,任何積極的破壞或妨礙營運行為,都可能導致嚴重的法律後果。
參與集體行動,這些眉角要注意!
身為集體行動的參與者,以下是您在罷工前、中、後應注意的實用建議:
1. 確認罷工的合法性
- 程序是否完備:確認工會是否已完成調解程序且調解不成立。最重要的是,工會是否已召開會員大會,並經全體會員直接、無記名投票且過半數同意發動罷工。這是保障您自身權益的基礎。
- 爭議性質是否正確:確認罷工目的是否針對「調整事項」,如薪資、工時等勞動條件的變更,而非「權利事項」的爭議。
2. 劃清行為界線,避免觸法
- 僅限消極停止勞務:罷工期間,您應僅限於不提供勞務。避免任何暴力行為、破壞公司財產、佔據公司場所或設備、強制阻礙交通或營運等積極行為。
- 和平表達訴求:透過和平的方式表達訴求,例如在糾察線外喊口號、舉標語,但切勿動手動腳或造成他人生命、身體、財產的損害。
3. 糾察線的設置智慧
- 遵守集會遊行法:工會設置糾察線雖然是罷工的附隨行為,但仍應遵守《集會遊行法》的相關規定,例如不得在國際機場、港口等禁制區舉行,並應注意維持公共秩序與交通安全。糾察線應以和平勸說為主,避免強制阻擋或妨礙他人通行。
- 指派糾察員維持秩序:工會應指派專責的糾察員,協助維持秩序,確保罷工行動在和平、理性的氛圍下進行。
掌握權利,安心行動:結論總結
罷工是勞工爭取權益的重要武器,但這把武器必須正確使用,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力量,同時保護自身不受傷害。身為集體行動的參與者,請務必了解:
- 合法罷工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只要符合程序與實質要件,雇主不能對您追究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 行為界線不容逾越:任何暴力、破壞或積極妨礙營運的行為,都可能讓您承擔法律後果。
- 工會決議是關鍵:確認工會已透過民主程序,以過半數同意發動罷工,是您安心參與的基礎。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對罷工權有更清晰的認識。掌握這些法律知識,您就能更有信心、更安全地參與集體行動,為自己和所有勞工爭取更好的未來!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罷工期間我會領到薪水嗎?
A: 一般而言,罷工期間勞工因未提供勞務,雇主無需支付薪資。這是罷工的特性之一,勞工透過停止勞務來施壓雇主。但如果雇主違法解僱合法罷工的勞工,或拒絕合法罷工後復工的勞工提供勞務,則可能構成受領遲延,雇主仍須給付工資。
Q: 如果工會的罷工投票程序有瑕疵,我參加了會不會有問題?
A: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4條第1項規定,罷工需經會員直接、無記名投票且全體過半數同意。這項程序要求主要規範工會內部運作。實務上,法院認為當罷工主體、目的及手段正當時,雇主不得以工會違反罷工投票的內部程序請求損害賠償。然而,為確保您自身權益,仍建議工會應嚴格遵守程序,以避免爭議。若您擔心工會程序不合法,可向工會內部提出質疑或向主管機關諮詢。
Q: 哪些職業的勞工不能罷工?
A: 根據《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4條第2項,教師以及國防部及其所屬機關(構)、學校的勞工,明確被禁止罷工。此外,自來水、電力及燃氣供應、醫院、金融資訊服務等影響大眾生命安全、國家安全或重大公共利益的事業,工會宣告罷工前,必須與資方約定「必要服務條款」並送主管機關備查,以確保基本公共服務不中斷。
Q: 罷工時可以阻止其他同事上班嗎?
A: 合法罷工應僅限於「消極停止勞務提供」和「和平勸說」。您可以透過設置糾察線、舉標語、喊口號等方式,向其他同事或外界說明罷工的訴求,並勸說他們加入。但是,您不能使用強制、暴力、威脅等方式阻止其他同事上班,例如強制拉扯、圍堵、破壞交通工具等。這些行為已逾越合法界線,可能構成妨害自由、強制罪或侵權行為,需要負擔法律責任。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職場遇性騷擾?女性勞工必知的法律求償指南
在職場中,性騷擾是許多女性勞工可能面臨的困境。這篇文章將以白話文解釋台灣相關法律,包括《民法》、《性騷擾防治法》與《性別工作平等法》,並透過真實案例,深入淺出地說明性騷擾的定義、雇主責任、損害賠償範圍及求償時效。幫助妳了解如何保護自己,勇敢捍衛職場權益。
業績獎金被短發怎麼辦?勞工必知權益與爭議解方
辛苦拚來的業績獎金卻遇到計算爭議或短發?這篇文章將為您解析業績獎金是否屬於工資、法條如何保障您的權益,並透過實務案例教您如何蒐證、協商,以及在面對雇主片面變更獎金制度時該如何應對,幫助您捍衛薪資權益。
抽成獎金是「工資」嗎?抽成制員工必知的法律權益
身為抽成制員工,你的業績獎金究竟是「工資」還是「報酬」?公司能隨意調整抽成比例嗎?加班費和勞健保的計算是否包含抽成?本文將律師的專業分析轉化為白話文,帶你深入了解《勞動基準法》如何保障你的薪資與勞動條件,並透過實際案例,教你如何捍衛自己的權益,讓你安心打拼,不再當個「薪」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