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雇主必讀:職場性騷擾與霸凌防治,教育訓練的法律義務與實務指引

雇主必讀:職場性騷擾與霸凌防治,教育訓練的法律義務與實務指引

律點通
2025-09-12
5分鐘
勞動法/勞資爭議勞資關係職場安全
LINE

雇主,您準備好面對職場潛在的「陰影」了嗎?性騷擾與霸凌防治全攻略

作為一名雇主,您肩負著提供員工安全、健康工作環境的重大責任。然而,職場中的性騷擾與霸凌事件,不僅可能對員工身心造成嚴重傷害,更會讓企業面臨法律風險、聲譽受損及人才流失的危機。您是否清楚,現行法規對於這些議題有哪些明確要求?特別是關於「教育訓練」的義務,您都做到了嗎?

今天,律點通將為您深入剖析台灣相關法律,提供最實用的防治策略與教育訓練指引,協助您打造一個真正零霸凌、零性騷擾的友善職場。

一、性騷擾防治:法律強制要求,雇主責無旁貸

在台灣,針對職場性騷擾的防治,法律有著明確且嚴格的規定。特別是對於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實施教育訓練是雇主不可迴避的法律義務。

1. 您的公司需要提供性騷擾防治教育訓練嗎?

這取決於您的僱用人數:

  • 僱用受僱者十人以上未達三十人者: 應訂定性騷擾申訴管道,並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
  • 僱用受僱者三十人以上者: 您的公司必須訂定完整的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規範,並公開揭示。而這些規範中,實施防治性騷擾之教育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3條第1項: 「雇主應採取適當之措施,防治性騷擾之發生,並依下列規定辦理:一、僱用受僱者十人以上未達三十人者,應訂定申訴管道,並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二、僱用受僱者三十人以上者,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規範,並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

《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準則》第3條第2項第1款: 「前項規範之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一、實施防治性騷擾之教育訓練。」

2. 誰需要接受訓練?訓練內容有哪些?

對於僱用三十人以上的雇主,教育訓練的對象與內容有其明確要求:

  • 所有受僱者: 應使其接受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之教育訓練。
  • 主管職務者、參與性騷擾申訴事件處理、調查及決議人員:每年定期舉辦相關教育訓練。

《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準則》第9條: 「僱用受僱者三十人以上之雇主,依第三條第二項第一款規定,應對下列人員,實施防治性騷擾之教育訓練:一、針對受僱者,應使其接受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之教育訓練。二、針對擔任主管職務者、參與性騷擾申訴事件之處理、調查及決議人員,每年定期舉辦相關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的內容應涵蓋:

  • 性別平等知能
  • 性騷擾基本概念、法令及防治
  • 性騷擾申訴之流程及方式
  • 對於主管及處理人員,更需加強覺察權力差異、有效糾正及補救措施、被害人協助與權益保障等。

二、非性騷擾性質職場霸凌:私部門雇主的預防與應對

相較於性騷擾,目前台灣私部門職場對於「非性騷擾性質之職場霸凌」尚無如性騷擾防治般明確的法律定義及強制性教育訓練規定。然而,這不代表雇主可以置之不理!

1. 雇主的總體義務:提供安全工作環境

根據 《職業安全衛生法》 的精神,雇主有責任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無危害的工作環境。職場霸凌,無論其形式為何,都可能對員工造成身心危害,因此雇主仍有預防及處理的義務。

2. 生活情境案例:無形霸凌的代價

情境故事: 某科技公司工程部主管王經理,長期對新進工程師小陳採取冷處理、公開質疑其能力、指派遠超負荷的工作,並在團隊會議中刻意忽略小陳的發言,甚至當眾嘲諷。這些行為並未涉及性別或性暗示,但卻讓小陳長期處於極大壓力,最終導致其焦慮症發作,被迫請長假。

分析: 雖然王經理的行為不構成性騷擾,但已明顯構成職場霸凌。即便沒有直接的法律條文強制要求「霸凌教育訓練」,但當小陳因長期霸凌導致身心受創時,公司可能因未善盡「提供安全工作環境」的義務,而面臨:

  • 民事賠償責任: 小陳可能依《民法》向公司請求損害賠償(如醫療費、精神慰撫金)。
  • 勞資爭議: 勞工局介入調查,公司形象受損。
  • 人才流失: 不僅小陳離職,其他員工也會對公司文化產生疑慮,影響士氣與留才。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即使沒有明確的法條強制,預防和處理職場霸凌仍是雇主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實務操作指引:打造零霸凌職場的關鍵步驟

為了有效履行防治義務,無論公司規模大小,律點通建議您採取以下具體措施:

  1. 依法設置性騷擾防治規範: 僱用三十人以上者,務必依《性別平等工作法》及《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準則》規定,訂定完善的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規範,並公開揭示。
  2. 定期實施性騷擾教育訓練:
  • 對象: 所有受僱者、主管職務者及處理申訴事件人員。
  • 頻率: 主管及處理人員每年定期。
  • 內容: 涵蓋性別平等、性騷擾定義、申訴流程、主管權責等。
  1. 建立友善工作環境與反霸凌政策:
  • 訂定內部政策: 主動訂定反霸凌政策,明確定義職場霸凌、禁止行為、申訴管道及處理流程。
  • 宣導與溝通: 透過內部公告、員工手冊、新進人員訓練等方式,宣導反霸凌理念,鼓勵員工勇於發聲。
  1. 主管人員培訓: 針對主管進行溝通技巧、衝突管理、情緒管理及辨識霸凌行為的培訓,使其能有效預防及處理潛在的霸凌情事。
  2. 建立保密申訴機制: 設置保密且公正的申訴管道,並確保申訴人免於遭受報復。
  3. 立即有效處理: 一旦知悉職場霸凌事件,應立即啟動調查,並採取適當的糾正及補救措施,如隔離、諮詢、調整職務等,以保護被害人。

結語:預防勝於治療,共創和諧職場

職場性騷擾與霸凌的防治,不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透過完善的教育訓練、明確的內部政策及積極的處理機制,您不僅能有效降低法律風險,更能提升企業形象、凝聚員工向心力。記住,預防永遠勝於治療,一個安全、尊重的職場環境,是所有員工的期待,也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石。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公司員工未滿30人,是不是就不用做性騷擾防治教育訓練了?

A: 根據《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3條及《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準則》第3條,強制實施性騷擾防治教育訓練的義務是針對僱用受僱者三十人以上的雇主。如果您的公司員工未滿30人,雖然沒有強制要求,但仍強烈建議您主動訂定申訴管道並實施相關宣導或教育訓練,以預防性騷擾事件發生,並善盡雇主提供安全工作環境的總體義務。若未盡防治義務導致性騷擾事件,仍可能面臨民事賠償責任。

Q: 性騷擾防治教育訓練應該多久舉辦一次?所有員工都需要參加嗎?

A: 對於僱用三十人以上的雇主,根據《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準則》第9條,所有受僱者都應接受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教育訓練。而擔任主管職務者以及參與性騷擾申訴事件處理、調查及決議人員,則應每年定期舉辦相關教育訓練。建議您為所有員工定期舉辦,並特別加強主管及處理人員的訓練頻率與深度。

Q: 如果員工之間發生非性騷擾性質的言語或行為衝突,我該如何判斷是否構成職場霸凌?

A: 判斷是否構成職場霸凌,應綜合考量行為的目的性、持續性、合理性及對被害人造成的影響。合理管理(如績效要求、工作指導)與霸凌的界線在於行為是否逾越正當合理範圍、是否帶有惡意、是否造成敵意性、脅迫性或冒犯性的工作環境,並導致身心不法侵害。若有疑慮,建議您應立即啟動內部調查,釐清事實,並根據公司內部反霸凌政策採取適當的糾正與補救措施,保護受害者,並對行為人進行處理。

Q: 如果我的公司沒有明確的職場霸凌防治政策,會面臨什麼法律風險?

A: 儘管私部門目前對非性騷擾性質的職場霸凌沒有專法,但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雇主有責任提供安全無虞的工作環境。若因未建立反霸凌政策或未積極處理霸凌事件,導致員工身心受創,雇主可能面臨:1. 民事賠償責任: 受害員工可能依《民法》向公司請求損害賠償。2. 行政罰鍰: 若被認定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相關規定,可能被主管機關處以罰鍰。3. 企業形象受損: 嚴重影響公司聲譽、員工士氣及人才招募。因此,主動建立政策並落實防治措施是極為重要的風險管理。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