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職場性騷擾怎麼辦?被害人必知的法律權益與申訴指南

職場性騷擾怎麼辦?被害人必知的法律權益與申訴指南

律點通
2025-09-12
5分鐘
勞動法/勞資爭議勞資關係性騷擾防治
LINE

職場性騷擾怎麼辦?被害人必知的法律權益與申訴指南

如果您正在閱讀這篇文章,很可能您或您身邊的人正遭受性騷擾的困擾,特別是在職場上。律點通深知這份痛苦與無助,因此我們為您整理了最新的法律資訊與實用建議,希望能幫助您釐清現況、保護自身權益,並勇敢地尋求協助。請記住,您不是一個人面對,法律會是您堅實的後盾。

認識職場性騷擾:法律如何定義與保障您?

在台灣,處理職場性騷擾事件,主要依據的是2023年8月16日最新修正的《性別平等工作法》(簡稱《性工法》)及《性騷擾防治法》。這些法律旨在提供您更完善的保護。

1. 職場性騷擾的類型(《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2條)

《性工法》將職場性騷擾分為以下主要類型:

  • 敵意性工作環境性騷擾(第1項):

《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2條第1項:「本法所稱性騷擾,謂下列情形之一:一、受僱者於執行職務時,任何人以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對其造成敵意性、脅迫性或冒犯性之工作環境,致侵犯或干擾其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或影響其工作表現。」

  • 白話解釋: 指在工作時,任何人用帶有性意味、性要求或性別歧視的言語或行為,讓您感到不舒服、被威脅或冒犯,進而影響您的尊嚴、自由或工作表現。
  • 交換條件性騷擾(權勢性騷擾)(第2項):

《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2條第2項:「雇主對受僱者或求職者為明示或暗示之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作為勞務契約成立、存續、變更或分發、配置、報酬、考績、陞遷、降調、獎懲等之交換條件。」

  • 白話解釋: 當雇主或有權勢者,利用職務上的權力,以性要求或性別歧視言行,作為您是否能被錄取、加薪、升遷、甚至保住工作的交換條件。
  • 非工作時間性騷擾(第3項):
  • 白話解釋: 即使在下班時間,如果性騷擾行為是因工作關係(如職務上的上下屬關係、業務往來)而發生,也受到《性工法》的保護。

2. 性騷擾的認定標準(《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2條第4項)

法院會綜合考量事件的「背景、工作環境、當事人關係、行為人言行」以及最重要的「您的主觀感受」,同時也會參考「一般人」在相同情境下的合理感受。

3. 雇主知悉後有何責任?(《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3條第2項)

雇主一旦「知悉」性騷擾事件(不論是您申訴或透過其他管道得知),就必須「立即有效」地採取糾正及補救措施。這包括:

  • 啟動調查: 雇主不能自行判斷真偽,必須啟動公正的調查程序。
  • 保護措施: 確保您的隱私,提供或轉介諮詢、醫療協助,並避免您與加害人接觸。
  • 懲處加害人: 對於經查屬實的加害人,應給予適當的懲戒。

4. 職場以外的性騷擾(《性騷擾防治法》第2條)

如果性騷擾發生在職場或校園以外,則適用《性騷擾防治法》。其定義與《性工法》相似,涵蓋了違反您意願、與性或性別相關的行為,造成您尊嚴受損、感到害怕或冒犯,或影響正常生活。

實際案例告訴您:雇主應盡的責任與您的權益

法律條文可能有些生硬,讓我們透過兩個改寫過的真實案例,來理解這些規定如何應用:

案例一:公司不能「裝作沒事」!

小雅在公司遭到老闆的肢體騷擾。她向公司反映後,公司卻認為這只是「私人感情糾紛」,沒有啟動任何調查。法院最終認定,雇主只要「知悉」有性騷擾情事,就必須立即啟動調查機制。公司未經調查就認定非性騷擾,已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

給您的啟示: 只要您向公司反映性騷擾,公司就有責任啟動調查。他們不能以「不確定」、「私人糾紛」等理由來推卸責任。

案例二:性騷擾者是老闆本人,更不能反咬一口!

阿華在診所工作時,遭到身為雇主的醫師性騷擾。當阿華鼓起勇氣申訴後,醫師非但沒有處理,反而反過來對阿華提起刑事告訴,並在內部會議上宣導「誣告罪」。法院指出,即使雇主本人就是性騷擾行為人,他作為「事業單位」的雇主,仍有防治性騷擾的法律義務。這種反制行為明顯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

給您的啟示: 即使性騷擾行為人是您的老闆或公司高層,他們仍然有法律義務處理。他們不能利用權勢反過來打壓您,否則會面臨更嚴重的法律責任。

勇敢站出來!性騷擾被害人可以怎麼做?

面對性騷擾,您可能會感到害怕、無助,但請相信,您有權利保護自己。

1. 盡可能保留證據

證據是申訴成功的關鍵。請盡量蒐集:

  • 對話紀錄: 訊息、Line、Email、通訊軟體截圖。
  • 錄音/錄影: 若情況允許。
  • 人證: 目擊者或知悉的同事/朋友。
  • 日記/筆記: 詳細記錄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及您的感受。
  • 就醫紀錄: 若身心受影響,務必就醫並保留診斷證明。

2. 選擇合適的申訴管道

您可以選擇以下管道進行申訴:

  • 公司內部申訴: 僱用10人以上公司應有申訴管道,30人以上應有完整防治辦法。
  • 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訴: 無論公司大小,您都可以直接向工作所在地的地方主管機關(如各縣市勞工局)提出申訴。
  • 向性騷擾防治委員會申訴: 適用於職場及校園以外的性騷擾事件(由各縣市社會局設置)。

3. 注意申訴時效

  • 《性騷擾防治法》: 一般性騷擾事件,發生後5年內,且知悉後2年內提出。權勢性騷擾則為發生後7年內,知悉後3年內。
  • 《性別平等工作法》: 職場性騷擾申訴,原則上應於知悉事件發生之日起1年內提出。
  • 越早申訴越好: 證據越容易保存,處理也越有效率。

4. 尋求專業協助與支持

  • 法律諮詢: 尋求律師協助,了解您的權益和最佳策略。
  • 心理諮商: 專業的心理諮詢能幫助您復原。
  • 相關團體: 許多婦女團體、性別平等團體提供免費諮詢和支持。

您值得被尊重,勇敢捍衛自己的權利!

遭遇性騷擾絕非您的錯,您有權利在一個安全、尊重的環境中工作與生活。這篇文章提供了最新的法律保障與實用建議,希望能為您帶來力量。請記住,勇敢發聲是改變的第一步,法律與社會支持系統都會是您最堅實的後盾。不要害怕,您的權益值得被捍衛!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性騷擾的定義很模糊,我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性騷擾了?

A: 性騷擾的認定並非只看行為人的意圖,而是綜合考量事件背景、環境、當事人關係、行為人的言行,以及您主觀上的感受。如果您感到不舒服、被冒犯、被威脅,或覺得自己的尊嚴受損、工作表現受影響,即使行為人辯稱無意,仍很可能構成性騷擾。重要的是您的真實感受。

Q: 如果我沒有直接證據,只有口頭證詞,還能申訴嗎?

A: 可以的。即使沒有直接的錄音錄影或書面證據,您的口頭證詞、事發後向親友的告知、日記紀錄、行為人後續的態度或反應,以及其他間接證據,都可能成為判斷性騷擾是否成立的依據。調查單位會綜合所有線索進行判斷。重要的是盡快提出申訴,並詳細陳述事件經過。

Q: 公司內部申訴後,如果公司處理不當或沒下文,我該怎麼辦?

A: 如果公司處理不當、拖延、未啟動調查,或調查結果不公,您可以直接向地方主管機關(如各縣市勞工局)提出申訴。勞工局會介入調查雇主是否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的防治義務,並可能對雇主處以罰鍰。您也可以尋求法律扶助或律師協助,考慮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Q: 我擔心申訴後會被報復,該怎麼保護自己?

A: 《性別平等工作法》第26條明文禁止雇主對申訴人採取不利對待。如果雇主因您申訴而對您降職、減薪、解僱或有其他不利處分,是違法的,您可以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訴。在申訴期間,雇主有義務採取措施避免您與行為人接觸。您也可以在申訴時明確表達對報復的擔憂,要求公司採取保護措施,例如調整職務或工作地點。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