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職場精神霸凌求償指南:受創勞工的法律自保術

職場精神霸凌求償指南:受創勞工的法律自保術

律點通
2025-09-12
5分鐘
勞動法/勞資爭議勞資關係侵權行為
LINE

親愛的勞工朋友,您是否正飽受精神霸凌的煎熬?那些無形的言語、排擠、惡意攻擊,讓您的心靈疲憊不堪,甚至影響了健康與生活。在台灣,精神霸凌雖然沒有單一專法,但法律並非對此束手無策!身為律點通,我將帶您一步步了解,如何運用現行法律來保護自己,為您受到的傷害爭取應有的權益。

精神霸凌,法律怎麼看?

精神霸凌,指的是透過言語、行為、資訊等方式,對他人進行持續性、惡意性的攻擊、排擠、孤立、貶低或威脅,導致被害人精神上或心理上遭受痛苦或損害的行為。它不像肢體暴力那樣有明顯傷痕,卻可能造成更深遠的心靈創傷。在台灣,當您受到精神霸凌時,主要可以依據《民法》的侵權行為規定來主張權利。

《民法》保障您的基本權利

當精神霸凌行為侵害到您的身體、健康、名譽或其他人格法益時,加害人就可能構成民法上的「侵權行為」,需要負起賠償責任。

1. 一般侵權行為:侵害您的權利

《民法》第184條第1項:「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白話來說:如果有人故意(明知故犯)或過失(不小心但應注意而未注意)做了不對的事,侵害了您的身體、健康、名譽、人格等權利,造成您受傷,那他就要賠償。精神霸凌通常會被認定為是故意侵害您的健康權或人格權的行為。

2. 精神慰撫金:撫慰您的心靈創傷

《民法》第195條第1項:「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白話來說:當您的身體、健康、名譽等權利,因為他人的不法行為而受到嚴重侵害,即使不是金錢上的損失(例如醫療費用),您也可以要求對方賠償一筆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精神慰撫金」,用來彌補您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創傷。法院會根據霸凌的嚴重程度、您受到的痛苦、雙方的經濟狀況等因素來決定金額。

特殊情況:性騷擾或性別歧視

如果精神霸凌的行為,同時帶有性騷擾或性別歧視的成分,例如因為您的性別、性傾向而遭受持續性的言語或行為攻擊,那麼除了《民法》之外,可能還會適用《性騷擾防治法》或《性別平等工作法》。這些法規通常會要求雇主或學校負起防治責任,並提供申訴管道,讓您可以進一步主張權利。

實際案例,讓您更清楚!

法律條文聽起來有些生硬,讓我們透過兩個生活化的案例,來看看法院是如何處理精神霸凌案件的。

案例一:小陳的職場惡夢

小陳是一位認真工作的工程師,卻長期遭受主管的言語羞辱、工作排擠,甚至被指派不合理且難以完成的任務,導致他每天活在恐懼與壓力中。漸漸地,小陳開始失眠、食慾不振,最終被醫師診斷出罹患了重度憂鬱症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需要長期服藥治療。小陳鼓起勇氣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主管賠償醫療費用和精神慰撫金。

法院怎麼判? 法院審酌主管行為的持續性、惡意性,以及小陳因此罹患精神疾病的嚴重程度,認定主管的行為已構成《民法》上的侵權行為,侵害了小陳的健康權及人格權。最終,法院判決主管必須賠償小陳的醫療費用及精神慰撫金。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醫療診斷證明是證明精神損害及因果關係非常重要的證據。

案例二:阿華的網路困境

阿華因為在網路論壇上發表了與同事不同的意見,遭到幾位同事在網路上持續散布不實言論,對他進行人身攻擊和嘲諷。這些言論傳播甚廣,讓阿華的名譽受到嚴重損害,也因此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現。阿華感到非常痛苦,決定向法院提告,要求這些同事停止侵害行為並賠償精神慰撫金。

法院怎麼判? 法院認定這些同事的網路言論已構成《民法》所指的名譽權及人格權侵害。法院考量網路言論的傳播廣度、對阿華名譽及精神造成的實際影響,判決這些同事應賠償阿華精神慰撫金,並移除相關不實言論。這個案例提醒我們,網路截圖、社群媒體對話紀錄等數位證據,在網路霸凌案件中至關重要。

採取行動,保護自己!

面對精神霸凌,您不是孤單一人,更不該默默承受。以下是一些您可以採取的實用行動建議:

1. 蒐集證據,這是最重要的!

精神霸凌的行為往往較為隱蔽,因此證據蒐集是勝訴的關鍵。請盡可能保留所有相關資料:

  • 書面或數位證據:霸凌者的訊息、電子郵件、社群媒體貼文、工作紀錄、不合理指示、公司或學校的調查報告、申訴紀錄等。
  • 錄音錄影:在合法範圍內,對霸凌行為進行錄音或錄影,但請注意法律規定。
  • 人證:目擊者、知情者、同事、同學、家人等的證詞,若他們願意作證,將非常有幫助。
  • 醫療證據:**這是證明精神損害最有力的證據!**請務必尋求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的協助,取得診斷證明、治療紀錄、藥物處方、心理諮商紀錄等。
  • 日記或紀錄:詳細記錄霸凌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人物、內容以及您個人的感受。這可以作為輔助證據,展現事件的持續性和對您的影響。

2. 尋求專業協助

  • 醫療與心理諮詢:立即尋求精神科醫師或心理諮詢師的協助,不僅能獲得專業治療,其診斷與紀錄也是重要的法律證據。
  • 法律諮詢:越早尋求專業法律意見,律師能協助您評估案情、指導證據蒐集、分析法律風險並規劃訴訟策略,讓您不走冤枉路。

3. 內部申訴機制

如果霸凌發生在職場或校園,建議您優先依循公司或學校內部的申訴管道。這不僅是法律要求,其調查結果也可以作為後續訴訟的重要證據。

結論:勇敢為自己發聲,重拾平靜生活

精神霸凌帶來的痛苦是真實且深刻的,但請記住,您有權利保護自己,法律也為您提供了途徑。蒐集證據、尋求專業協助、勇敢發聲,是您邁向復原與爭取權益的關鍵一步。雖然過程可能艱辛,但您的努力將有助於終結霸凌,重拾平靜與尊嚴的生活。請相信,您值得被好好對待,也值得擁有一個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精神霸凌的證據有哪些?如果沒有錄音或監視器畫面怎麼辦?

A: 精神霸凌的證據非常多元,即使沒有錄音或監視器,您仍可蒐集書面或數位證據(如訊息、電子郵件、社群媒體貼文、工作紀錄、不合理指示)、人證(目擊者、知情同事或家人證詞)、以及最重要的醫療證據(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的診斷證明、治療紀錄、心理諮商紀錄)。此外,詳細記錄霸凌事件的日記或個人紀錄,也能作為輔助證據。

Q: 如果我因為精神霸凌罹患精神疾病,但沒有明顯外傷,法律上怎麼證明我的損害?

A: 證明精神損害主要依賴專業的醫療證據。您需要及時就醫,讓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進行診斷,並取得診斷證明書、治療紀錄、藥物處方等。這些文件能證明您確實罹患精神疾病,並可由醫師評估與霸凌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法院會高度重視這些專業醫療意見來認定您的損害。

Q: 霸凌者不承認霸凌行為,或認為我反應過度,我還有機會爭取權益嗎?

A: 即使霸凌者不承認,只要您能提出足夠的證據來證明霸凌行為的存在、其持續性、惡意性,以及對您造成的實質損害,您仍有機會爭取權益。法院會綜合所有證據進行判斷,不會僅憑霸凌者的否認就駁回您的主張。關鍵在於您所蒐集的證據是否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證明霸凌行為確實發生且造成您的傷害。

Q: 請求精神慰撫金大概能拿到多少錢?有沒有一個標準?

A: 精神慰撫金的數額並沒有固定標準,法院會依據《民法》第195條規定,審酌多種因素來決定「相當之金額」。這些因素包括:雙方當事人的身份、地位、資力、霸凌行為的持續時間、頻率、惡劣程度、您所受精神痛苦的程度(需有醫師診斷證明)、以及其他一切相關情狀。因此,每個案件的判決金額都會有所差異,難以預測具體數額,但會與您所受傷害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