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爸媽在為孩子規劃未來時,公費生制度常是考量選項,不僅能減輕學費負擔,也為畢業後的職涯打下基礎。然而,您是否仔細了解過公費生契約背後的「賠償義務」呢?一旦孩子無法履行約定,爸媽作為保證人,可能也得承擔不小的教育費用賠償。本文將深入解析公費生契約的法律風險,特別是「情事變更原則」的適用,並透過實際案例,幫助您為孩子的未來做好萬全準備。
公費生契約:爸媽必懂的法律基礎
公費生制度是國家培養特定人才的機制,學生享有公費待遇,相對應則需履行特定義務,如畢業後服務一定年限或通過相關考試。這份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約定,在法律上被稱為「行政契約」,適用公法規定。
其中,《警察教育條例》第9條明確指出:
《警察教育條例》第9條第2項:「警察專科學校、警察大學畢業學生,依法任警察官人員,應依規定服務滿一定年限,服務年限未滿者,應賠償在學期間之教育費用;其賠償內容、標準、程序及服務年限期間之辦法,由內政部定之。」 這表示,公費生若未依規定履行義務,就必須賠償在學期間的教育費用。而爸媽們簽署的「入學保證書」,則讓您對孩子的這筆賠償義務負有「公法上連帶保證責任」。簡單來說,若孩子無法賠償,學校有權向您追討。
難以預料的變數?「情事變更原則」解析
在公費生契約中,最常被學生和家長援引來主張免除賠償責任的,就是「情事變更原則」。這個原則旨在處理契約簽訂後,如果發生了「重大且當時無法預料」的變故,導致繼續履行原契約會「顯失公平」的情況。
《行政程序法》第147條第1項是其核心規定:
《行政程序法》第147條第1項:「行政契約締結後,因有情事重大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原約定顯失公平者,當事人之一方得請求他方適當調整契約內容。如不能調整,得終止契約。」 要成功主張此原則,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嚴格條件:
- 情事重大變更:影響契約基礎的重大變化。
- 非當時所得預料:在簽約時無法合理預見。
- 依原約定顯失公平:繼續履行會對一方造成明顯不公平。
實際案例解析:法院如何判斷「情事變更」?
讓我們透過兩個實際案例,看看法院如何應用此原則:
案例一:移民特考名額驟減,學生主張敗訴
有警大公費生畢業後,因移民特考錄取名額大幅減少,多次應考未及格,被要求賠償公費。他們主張這是「情事變更」。 然而,法院駁回了請求。法院認為,公務人員考試錄取名額本就可能波動,在簽約時屬「可預料」風險。招生簡章也載明用人名額可能增減。因此,錄取名額變動不構成「非當時所得預料」的重大情事變更,且僅賠償所受領公費,難認顯失公平。此案例顯示,單純的考試錄取名額波動,通常難以成功主張情事變更。
案例二:監獄官考試新增體能測驗,學生成功爭取調整
另一位公費生,原先考試無體能測驗,但在畢業前夕突然新增。因他患有先天性疾病,難以適應並通過新測驗,主張這是「情事重大變更」。 最高行政法院最終同意其主張,判決學校應將通過考試期限從3年調整為4年。法院認為,考試內容或方式的「實質性、非預期性變動」,特別是對特定應考人造成顯著影響者,才可能被認定為「情事重大變更」並適用原則。
給爸媽的實用建議
為孩子規劃公費生之路,務必多一分謹慎:
- 詳閱招生簡章與契約:簽署前務必仔細閱讀所有條款,特別是公費待遇、服務年限、賠償條件、計算方式及免賠事由。不清楚處務必向學校問清楚。
- 評估潛在風險:了解公費生制度的義務性。對於考試錄取名額、未來政策變動等,要有心理準備,這些多被視為可預料風險。
- 保留所有文件:妥善保存招生簡章、入學志願書、保證書、成績單、往來信件等相關文件,以備不時之需。
- 情事變更門檻高:若未來孩子面臨賠償問題,主張情事變更門檻極高,需證明變更是「重大且當時不可預料」,並導致「顯失公平」。
結論:為孩子鋪路,更要懂得避險
公費生制度是許多家庭實現教育夢想的途徑,但背後的法律義務與風險不容忽視。作為孩子的引路人,爸媽們在為孩子規劃這條路時,除了看到機會,更要充分理解潛在的挑戰。透過仔細審閱契約、評估風險,並了解情事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您就能更有智慧地為孩子做出最佳選擇,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法律糾紛,讓孩子安心學習,爸媽也能更加放心。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公費生若未履行義務,賠償金額如何計算?
A: 賠償金額通常依據學生在學期間所受領的公費項目計算,例如學雜費、服裝費、伙食費、書籍費、保險費及生活津貼等。具體項目和標準會詳載於學校的相關辦法或契約中。
Q: 爸媽簽了保證書,是否一定得負責賠償?
A: 是的,爸媽簽署的「入學保證書」通常會讓您對孩子的公費賠償義務負有「公法上連帶保證責任」。這表示當孩子無法履行賠償義務時,學校有權向您追討這筆費用。
Q: 如果孩子因為身體狀況無法通過體能測驗,可以主張免賠嗎?
A: 單純的個人身體狀況通常不構成「情事變更」的理由。但若考試規則在簽約後發生「實質性、非預期性」的重大變動(如新增體能測驗),且此變動對孩子造成顯著不公,則有可能結合個人情況主張情事變更,請求調整契約內容。
Q: 公費生畢業後,如果一直考不上公務員,就一定得賠償嗎?
A: 不一定。這取決於契約條款的約定。通常契約會設定一個期限(例如畢業後3年內),若在此期限內未能通過指定考試,才需賠償。如果超過期限,或契約另有免賠條件,則可能免除賠償。但如文中所述,單純的錄取名額波動通常難以作為免賠理由。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協議破局別慌!損害賠償與違約金,您不可不知的法律權益
當協議遇到糾紛,您是否感到無所適從?這篇文章將深入淺出地解析台灣《民法》中關於協議違反、債務不履行與損害賠償的關鍵概念,透過實際案例,教您如何理解您的權利、評估損失,並掌握維護自身權益的實務技巧,讓您在面對協議糾紛時更有底氣。
協議破局別慌!強制執行與同時履行抗辯全攻略
協議損害關係人必看!當協議無法履行,如何透過強制執行維護權益?本文詳解民法、勞資爭議處理法、仲裁法等相關法條,搭配生活化案例,讓您了解執行名義、同時履行抗辯,以及分期付款條款的法律效力,助您掌握實務操作要點,不再受損害。
協議無效?掌握關鍵法律要點,保障您的權益!
您是否曾簽署一份協議,卻在事後發現它可能存在問題?這篇文章將深入淺出地解析台灣法律中「協議無效」的關鍵概念,包括契約如何成立、哪些情況可能導致協議無效或可撤銷,並透過生活化案例與實用指引,幫助您判斷手中的協議是否有效,以及如何保障自身權益。了解這些法律知識,讓您在面對合約糾紛時更有底氣。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