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同居生活」錢怎麼算?家庭費用分擔法律指南

「同居生活」錢怎麼算?家庭費用分擔法律指南

律點通
2025-07-29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家庭財務契約約定
LINE

同居生活,錢怎麼算才清楚?家庭費用分擔法律指南

您與伴侶共同生活,無論是新婚燕爾、老夫老妻,或是選擇不婚但相守的伴侶,日常開銷總是個避不開的話題。從房租、房貸、水電瓦斯,到柴米油鹽、子女教育,這些「家庭生活費用」該如何分擔,才能避免日後產生爭議,讓感情不因金錢而變質呢?

我是律點通,今天就來為各位「居住約定夫妻」們,從台灣的法律角度,深入淺出地解析家庭費用分擔的原則與實務操作建議,讓您的共同生活更有保障!

家庭生活費用,法律怎麼說?

首先,我們來看看台灣法律對家庭生活費用的基本規範。這主要區分為「有法律關係」和「無法律關係」兩種情況。

1. 已婚夫妻與同性伴侶的費用分擔

如果您是已婚夫妻,或是依《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成立關係的同性伴侶,法律對家庭生活費用有明確的規定:

《民法》第1003條之1:「家庭生活費用,除法律或契約另有約定外,由夫妻各依其經濟能力、家事勞動或其他情事分擔之。因前項費用所生之債務,由夫妻負連帶責任。」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第14條:「第二條關係雙方當事人之家庭生活費用,除法律或契約另有約定外,由雙方當事人各依其經濟能力、家事勞動或其他情事分擔之。因前項費用所生之債務,由雙方當事人負連帶責任。」

律點通解讀:

  • 家庭生活費用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維持家庭共同生活所必需的一切開銷,舉凡食、衣、住、行、育、樂、醫療、子女教育等都算在內。
  • 分擔原則: 法律並非要求各半,而是考量雙方的 「經濟能力」 (收入、財產)、 「家事勞動」 (做家事、照顧小孩的無形貢獻),以及 「其他情事」 (例如一方為家庭犧牲職涯等)來綜合判斷。這體現了對家庭貢獻的多元肯定,不只看誰賺得多。
  • 連帶責任: 如果因家庭生活費用產生對外的債務(例如共同簽署的房貸、水電費),夫妻或伴侶雙方對債權人負「連帶責任」。這表示債權人可以向任何一方請求全部清償,內部再自行協調分擔比例。

2. 未婚同居伴侶的費用分擔

如果您與伴侶是未婚同居關係,台灣現行法律並沒有像《民法》第1003條之1這樣直接的條文來規範費用分擔。此時,費用分擔主要仰賴雙方之間的 「契約自由原則」

  • 無名契約: 法院實務上,通常會將未婚同居伴侶間的共同生活費用分擔約定,視為一種「無名契約」(民法未明文規定的契約類型)。法院會依據雙方約定的內容、實際履行狀況,以及其經濟目的,來判斷如何處理爭議。
  • 舉證責任: 當發生爭議時,主張有約定或應由對方分擔的一方,必須負起舉證責任。這也是為什麼,未婚同居關係更需要明確的約定。

實務案例解析:從別人的經驗學教訓

法律條文可能有些抽象,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法院案例,了解法官如何看待這些生活中的費用分擔問題。

案例一:房貸算不算家庭生活費用?

情境故事: 小王和小李是結髮夫妻。婚後,兩人共同買了一間房作為愛巢,但大部分的房貸都是小王在支付。後來兩人感情生變,決定離婚。小王認為他多付了這麼多房貸,要求小李應該返還一半。小李則主張,房貸是共同居住的費用,屬於家庭生活費用的一部分,她也負責了大部分的家務和育兒,所以小王不能單純要求返還。

法院怎麼說: 法院認為,夫妻共同居住的房貸,確實屬於家庭生活費用的一部分。在沒有明確約定「平均分擔房貸」的情況下,不能只看誰付得多就要求對方返還。法院會綜合考量夫妻雙方的經濟能力家事勞動等對家庭的整體貢獻來判斷。因此,小王的主張最終沒有被法院支持。

律點通提醒: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即使是房貸這樣的大額支出,在夫妻關係中,若無特別約定,也會被視為家庭生活費用的一部分,而非單純的債務。家事勞動的價值,在法律上是被肯定的!

案例二:口頭約定租金,分開後卻不認帳?

情境故事: 阿志和美芳是未婚同居的伴侶,兩人一起租屋生活。當時口頭說好,房租兩人各付一半。但租了一段時間後,兩人分手。美芳發現阿志只付了幾個月的租金,大部分都是自己墊付的。美芳想向阿志討回她多付的租金,但阿志卻否認有過「各半」的口頭約定,只說美芳是「分租」給他,而且他使用空間較小,不該付一半。

法院怎麼說: 法院在審理時發現,美芳雖然主張有口頭約定,但無法提出其他客觀證據(如轉帳紀錄、通訊軟體對話、證人等)來證明約定內容。加上實際使用空間的比例懸殊,以及支付租金的金額與「各半」的約定不符,法院最終認為美芳無法證明存在「共同承租並平均分擔」的口頭約定,因此駁回了美芳的請求。

律點通提醒: 這個案例凸顯了口頭約定在實務上證明的高度困難性。即使約定是真實存在的,若沒有留下任何證據,法院很難採信。對於未婚同居伴侶,這點尤其重要!

讓關係更穩固:費用分擔的實用建議

為了避免未來不必要的爭議,無論您是哪種「居住約定夫妻」,律點通強烈建議您採取以下措施:

1. 書面約定是王道

這是最重要的一步!將您與伴侶對費用分擔的共識,白紙黑字寫下來。書面約定應盡可能詳細,包含:

項目建議內容
費用範圍哪些費用屬於共同分擔?(房租/貸、水電、餐費、子女教育、娛樂等)
分擔比例具體比例(各半、依收入比例、固定金額)
支付方式如何支付?(共同帳戶、定期轉帳、誰負責繳納)
變更條款未來收入或家庭狀況改變時,如何調整分擔方式?
終止條款若關係終止或分居,費用如何結算?

2. 保留支付憑證

所有共同費用或代墊款項的支付,務必保留匯款單、轉帳紀錄、收據、發票等憑證。這些都是未來發生爭議時,最有力的證據。

3. 溝通與紀錄

對於任何口頭約定或協議變更,盡可能透過通訊軟體(如LINE、電子郵件)留下文字紀錄,或在有第三人在場時進行,並事後整理成書面。清晰的溝通和紀錄,是維繫良好關係的基石。

結論:讓愛與財務都清晰透明

家庭生活費用分擔,是共同生活中的重要環節。無論法律關係為何,提早溝通、明確約定,並留下書面紀錄,都能有效降低未來可能發生的爭議。這不僅是保障您自身權益,更是讓您與伴侶的關係在財務上更透明、更穩固的表現。讓愛與信任,在清晰的財務基礎上,走得更長遠!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什麼是「家庭生活費用」?

A: 「家庭生活費用」是指維持家庭共同生活所必需的一切開銷,範圍非常廣泛。這包括了食(餐飲費)、衣(服飾費)、住(房租、房貸、水電瓦斯、管理費)、行(交通費)、育(子女教育費、學習費)、樂(休閒娛樂費)、醫療(醫藥費、保險費),以及日常用品採買等。具體內容會依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生活習慣有所不同。

Q: 如果我主要負責家務,沒有在外工作,這對費用分擔有影響嗎?

A: 有影響!根據《民法》第1003條之1,家庭生活費用分擔除了考量「經濟能力」,也明確納入「家事勞動」的貢獻。這代表即使您沒有在外工作賺取金錢收入,但您對家庭的家務付出、子女照顧等無形貢獻,在法律上是被肯定的,並會納入費用分擔的考量,避免僅以金錢收入作為唯一標準。

Q: 我們只有口頭約定,這樣有效嗎?

A: 口頭約定在法律上是有效的,但最大的問題在於「舉證困難」。當發生爭議時,您需要提出其他客觀證據(如轉帳紀錄、通訊軟體對話、證人證詞、長期實際支付行為等)來證明口頭約定的存在和內容。如果沒有其他佐證,法院很難僅憑一方的說詞來認定,因此強烈建議將約定書面化。

Q: 我們是未婚同居伴侶,費用分擔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A: 對於未婚同居伴侶,台灣法律沒有像已婚夫妻那樣直接的家庭生活費用分擔條文。此時,費用分擔主要依賴雙方之間的「契約自由原則」。法院通常會將其視為一種「無名契約」,並根據雙方約定的內容、實際履行狀況及經濟目的來判斷。因此,未婚同居伴侶更需要一份明確的書面約定來保障雙方權益。

Q: 房貸、房租算不算家庭生活費用?

A: 是的,房貸或房租通常被視為家庭生活費用的一部分。因為房屋是家庭共同生活的基礎,清償房貸或支付房租是維持居住所必需的開銷。不過,若夫妻或伴侶之間有特別約定房貸或房租的獨立分擔方式,則優先依約定處理。若無約定,法院會將其納入家庭生活費用,並綜合考量雙方經濟能力、家事勞動等因素來分擔。

Q: 萬一未來分開,我之前多付的錢能要回來嗎?

A: 這取決於您的法律關係和約定內容。對於已婚夫妻,法院實務傾向認為,基於共同生活所為的費用支出(包括多付的部分),除非有特別約定,否則難以主張「不當得利」請求返還,因為這被視為履行家庭生活費用分擔義務的一部分。對於未婚同居伴侶,如果沒有明確的書面約定,且無法證明對方有「無法律上原因受有利益」,要回多付的錢也相當困難。因此,事先的明確約定和保留憑證非常重要。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