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婚前協議可以改嗎?變更合意要件與實用指南

婚前協議可以改嗎?變更合意要件與實用指南

律點通
2025-08-01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婚姻法律財產協議
LINE

婚姻生活充滿變數,當初簽訂的協議,隨著時間推移,可能不再完全符合現況。您是不是也曾思考過,婚前或婚後協議的內容,究竟能不能修改?如果可以,又該怎麼做才合法有效呢?別擔心,身為律點通,我將帶您深入了解協議變更的法律眉角,讓您的約定與時俱進。

協議變更的核心:夫妻合意是關鍵

協議的變更,最直接也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雙方「合意變更」。這意味著夫妻兩人必須基於自由意志,共同決定修改、增補或廢止原協議的內容。重點在於雙方都真心同意,而不是單方面強迫。法院在審視時,會特別探求當事人的真實意思,不會只看表面的文字。

根據《民法》第98條:

《民法》第98條:「解釋意思表示,應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於所用之辭句。」

這條法條告訴我們,即使你們的文字表述不夠精確,只要能證明雙方的真實意圖是要變更協議,法院就會尊重這個真意。因此,將變更內容白紙黑字寫下來,並讓雙方簽名,是確保真意被明確表達的最佳方式。

在變更協議的過程中,務必遵守《民法》第148條的「誠實信用原則」。這代表雙方都應該坦誠相待,不得隱瞞重要資訊,或利用資訊不對稱來達成不公平的約定。若有任何一方違反此原則,變更後的協議內容可能被認定無效或可撤銷。

當無法合意時:情事變更原則的介入

如果協議簽訂後,發生了當初無法預料的重大情事變化,導致繼續履行原協議顯失公平,即使雙方無法達成合意變更,受影響的一方仍可依據《民法》第227條之2的「情事變更原則」,聲請法院調整協議內容。這是在特殊情況下,法律為維護公平所提供的救濟機制。

《民法》第227條之2規定:

《民法》第227條之2:「契約成立後,情事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其原有效果顯失公平者,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給付或變更其他原有之效果。前項規定,於非因契約所發生之債,準用之。」

簡單來說,如果環境變化大到讓原協議變得非常不合理,例如一方健康狀況惡化、經濟能力劇變等,法院有權力介入調整,以確保協議的公平性。

協議內容的紅線:合法性與公序良俗

無論是原協議或變更後的內容,都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規定(《民法》第71條)或公共秩序、善良風俗(《民法》第72條)。

《民法》第72條明定:

《民法》第72條:「法律行為,有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無效。」

舉例來說,約定內容若過度限制人身自由、婚姻自主權,或以婚姻為對價進行不當利益交換,都可能被認定為無效條款。某些過於嚴苛的「外遇違約金」條款,在實務上曾有被法院認定違反公序良俗而無效的案例,但近年來最高法院的見解已趨向認為,只要是為了保障婚姻家庭完整,鞏固婚姻美滿的忠誠義務約定,不一定會被認定無效。

生活化案例:從實務看協議變更

案例故事一:後續協議優先的真意

小華與美玲曾簽訂一份「分開協議書」,約定好了一些財產分配方式。但後來他們並沒有真正分開,反而又簽了一份「離婚同意書」,這份新協議對財產的給付方式做了不同的約定。當雙方對財產分配產生爭議時,法院怎麼看呢?

法院認為,雖然有兩份協議,但解釋契約要看當事人的真實意思。既然小華和美玲簽了新的離婚同意書,而且內容與之前的分開協議書相牴觸,加上他們簽了分開協議書後根本沒分開,這就足以證明他們夫妻的真意,是希望以新的「離婚同意書」來取代舊的「分開協議書」。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後續簽訂的協議,如果內容與原協議相悖,且有取代之意,新的協議就會生效。

案例故事二:概括條款不等於全部取代

阿明與小芳分手時,阿明曾承諾將一間房地贈與給小芳,但約定要過戶給他們的孩子。後來,兩人又簽了一份公證和解書,其中有一條概括性條款寫著「本和解書取代雙方任何先前之口頭或書面之約定或承諾」。當阿明主張房地贈與約定已被取代時,法院怎麼判?

法院仔細探究後發現,雖然和解書有概括取代條款,但公證人作證時提到,房地過戶的部分因為技術原因無法在該次公證中處理。因此,法院認定這份新的和解書,其「取代」的範圍並不包含先前約定的房地贈與。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即使協議中有概括性條款,法院仍會深入探究當事人的真實意圖,並結合其他證據來判斷特定條款是否真的被取代。所以,變更協議時務必具體明確,避免模糊地帶。

協議變更,您可以這樣做!

為了確保您的協議變更合法有效,並避免日後爭議,律點通給您以下實用建議:

1. 務必書面化,明確載明變更內容

  • 白紙黑字最保險: 口頭約定雖然有效,但舉證困難。建議將所有變更內容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並由夫妻雙方親筆簽名。
  • 具體列明變更細節: 清楚寫明哪些條款被修改、新增或廢止,以及變更後的具體內容。如果新協議旨在完全取代舊協議,請務必明確載明「本協議取代原於XX年XX月XX日簽訂之婚前協議」等字樣。

2. 考慮公證,提升協議效力

  • 證據力更強: 經公證的協議,具有更強的證據力,能有效減少日後爭議。公證人會核對雙方身份,確保簽署過程是自願且真實的。
  • 特定情況可逕受強制執行: 如果變更內容涉及金錢給付或特定動產的移轉,經公證並載明「逕受強制執行」的意旨,未來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直接聲請強制執行,省去漫長的訴訟程序。這依據的是《公證法》第13條的規定。

3. 涉及夫妻財產制變更,記得辦理登記

  • 如果您的婚前協議涉及約定夫妻財產制(例如從共同財產制變更為分別財產制),依據《法人及夫妻財產制契約登記規則》第36條,其變更必須向法院聲請登記,才能對抗第三人(例如債權人)。

讓協議與時俱進,守護您的幸福!

婚前或婚後協議並非一成不變的枷鎖,而是可以隨著婚姻關係的發展而彈性調整的工具。透過「合意變更」,您可以讓協議更貼近當前的需求;即使無法合意,在特定情事變更下,法律也提供了維護公平的機制。掌握這些法律知識,讓您的協議成為婚姻關係的助力,而非阻力。記住,清晰的溝通和書面約定,是確保協議有效變更的兩大基石!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口頭約定變更協議有效嗎?

A: 口頭約定在法律上是有效的,但其最大的問題在於「舉證困難」。一旦日後發生爭議,您很難證明雙方確實達成變更的合意以及變更的具體內容。因此,強烈建議所有協議變更都應以書面形式進行,並由雙方簽名,以確保權益。

Q: 如果一方不同意變更協議,還有其他辦法嗎?

A: 如果無法達成合意變更,但婚後發生了非當事人所能預料的重大情事變更,導致依原協議履行顯失公平,受影響的一方可以依據《民法》第227條之2的「情事變更原則」,向法院聲請調整協議內容。法院會依據個案具體情況,審酌是否符合情事變更的要件。

Q: 協議中哪些內容可能因違反法律或公序良俗而無效?

A: 任何協議內容都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規定或公共秩序、善良風俗。常見可能失效的約定包括:過度限制人身自由(如限制一方不得外出)、婚姻自主權(如強制一方不得離婚)、或以不當對價換取婚姻關係(如買賣婚姻)。某些過於嚴苛的「外遇違約金」條款在實務上曾有爭議,但近年法院傾向認為,只要是保障婚姻忠誠義務的約定,不一定無效。

Q: 協議變更後,是否需要重新辦理公證或登記?

A: 協議變更本身不強制公證,但公證能強化證據力,並在涉及金錢給付等特定事項時,賦予協議「逕受強制執行」的效力,省去日後訴訟程序。若原協議涉及約定夫妻財產制(例如從共同財產制變更為分別財產制),則變更後必須向法院聲請登記,才能對抗第三人。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