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如果你是『非婚生子女』,或許曾對自己的身分和權益感到一絲疑惑,甚至在成長過程中,面臨過生父未盡扶養責任的困境。別擔心,台灣的法律對你的權益有明確的保障,特別是在扶養義務這方面。這篇文章將以最白話的方式,帶你了解生父的扶養義務是什麼、法律如何幫助你爭取應得的扶養費,以及在必要時,如何透過法律途徑來強制執行,確保你的生活獲得基本保障。
你的權利:生父的扶養義務
在台灣,無論父母是否結婚,只要你是他們的親生骨肉,父母對你的扶養義務都是法律上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份責任,特別是針對未成年的你,更是受到高度保障。
1. 什麼是「認領」?
《民法》第1065條規定:
《民法》第1065條:「非婚生子女經生父認領者,視為婚生子女。其經生父撫育者,視為認領。」
這條法規告訴我們,如果你的生父主動承認你是他的孩子(認領),或者他曾經撫養過你,那麼在法律上,你就會被 「視為」是婚生子女,跟父母在婚姻關係內生下的孩子享有完全一樣的權利。一旦被認領,生父就必須像對待婚生子女一樣,對你負起扶養的責任,而且這個效力會追溯到你出生的那一刻。
2. 父母對你的扶養義務是天經地義的
《民法》第1084條第2項明確指出:
《民法》第1084條第2項:「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
這表示,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和教養的義務,其中當然包含扶養。這項義務是基於親屬關係而來,不管你的父母是否離婚,或是誰擁有你的親權(監護權),生父對你的扶養義務都不會因此而消失。
3. 父母的扶養義務不能隨意減免
你可能會聽過「不孝條款」,也就是說,如果子女對父母有不當行為,父母可以請求法院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但這對未成年的你來說,完全不適用!
《民法》第1118條之1第3項特別規定:
《民法》第1118條之1第3項:「前二項規定,受扶養權利者為負扶養義務者之未成年直系血親卑親屬者,不適用之。」
這代表,即使生父認為你或你的母親有任何不當行為,只要你還是未成年,他都不能以此為理由向法院聲請減輕或免除對你的扶養義務。法律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是非常堅定的。
扶養費不給怎麼辦?法律如何幫你爭取?
如果生父沒有主動履行扶養義務,你可以透過法律途徑來爭取。這通常會需要一份 「執行名義」 ,也就是法律上認可的文件,證明生父確實有支付扶養費的義務。
1. 取得「執行名義」
執行名義就像是法律給你的「通行證」,有了它,你才能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常見的執行名義包括:
- 法院的確定判決:經過法院審理後,判決生父應支付扶養費。
- 法院的和解筆錄或調解筆錄:在法院的和解或調解程序中,雙方同意生父應支付扶養費。
- 經公證的債務人逕受強制執行之公證書:雙方在公證人面前簽訂的協議,載明生父應支付扶養費,並約定可以直接強制執行。
2. 定期扶養費的強制執行更便利
《家事事件法》第191條特別為扶養費的追討提供了便利:
《家事事件法》第191條:「債務人依執行名義應定期或分期給付家庭生活費用、扶養費或贍養費,有一期未完全履行者,雖其餘履行期限尚未屆至,債權人亦得聲請執行。但僅得扣押其履行期限屆至後債務人已屆清償期之薪資債權或其他繼續給付之債權。」
這表示,如果生父應該每月或定期支付扶養費,只要他有任何一期沒有完全支付,即使接下來的扶養費還沒到支付期限,你也可以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要求他一次性支付所有未來的扶養費。這大大簡化了追討程序,保障了你的權益。
實際案例:法律如何運作?
讓我們透過兩個生活化的故事,看看法律在實際情況中是如何運作的:
案例一:小明的扶養費,即使爸爸沒帶他也不能少
小明的媽媽獨自扶養小明長大。雖然小明的生父已經在法律上認領了小明,但從未實際照顧過他,也沒給過任何扶養費。小明的媽媽為了小明的生活開銷,代墊了所有的費用。後來,小明的媽媽決定向生父追討這些年來積欠的扶養費。
法院審理後認為,儘管小明的生父沒有行使親權(照顧小明),但他在法律上已經認領了小明,就必須對小明負擔扶養義務。小明的媽媽代墊的這些扶養費,生父都應該償還。法院會根據小明的實際需求和生父的經濟能力,來決定他應該支付的扶養費金額。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生父的扶養責任,不會因為他沒有實際照顧你而消失。
案例二:莉莉的扶養費,爸爸遲繳就要一次付清!
莉莉的父母在離婚時,透過法院調解約定,生父每月要支付莉莉扶養費,並且協議中特別註明:「如果生父有一期扶養費沒付,所有未來的扶養費都將『視為全部到期』」。後來,生父真的遲繳了一期扶養費。
莉莉的媽媽立刻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法院檢視了調解筆錄,確認有「一期未付,全部到期」的約定,便准許強制執行,要求生父一次性支付所有未來應給付的扶養費。這個案例說明,如果扶養費的協議中有類似的條款,生父一旦遲繳,可能面臨一次性支付大筆款項的壓力,這也保障了受扶養者的權益。
給你的建議: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在為扶養費的問題煩惱,這裡有一些實用的建議:
- 確認身分關係: 如果生父尚未認領你,可以考慮透過法律途徑請求生父認領。一旦認領,你的權益就有了法律依據。
- 取得合法文件: 務必取得法院的判決、和解筆錄、調解筆錄,或是經過公證的協議書。這些是未來追討扶養費的關鍵。
- 保留證據: 如果生父有支付扶養費,請務必保留匯款證明、收據等紀錄。如果沒有支付,也要記錄下未支付的日期和金額。
- 及時行動: 扶養義務本身不會消失,但每一期的扶養費請求權是有時效的(通常是五年)。所以,一旦生父沒有按時支付,應盡快採取行動,避免權益受損。
你的權益是法律所保障的,你不必獨自面對。
結語
身為非婚生子女,你的權益與婚生子女無異,特別是生父對你的扶養義務,更是法律堅定保障的。了解這些法律知識,能讓你更有底氣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請記住,法律是你的後盾,它會支持你,確保你應得的權益不被忽視。勇敢地站出來,為自己爭取一個更好的未來吧!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的生父從來沒有認領過我,他還需要支付扶養費嗎?
A: 即使生父從未認領你,只要能證明他是你的親生父親,法律上他仍然有對你負扶養義務的責任。你可以透過法院提起「認領之訴」,請求法院判決生父認領你。一旦認領關係確立,他對你的扶養義務就正式生效,你可以進一步請求扶養費。
Q: 扶養費的金額是怎麼決定的?會不會很高或很低?
A: 扶養費的金額通常會由法院根據你的實際需求(例如教育費、醫療費、生活費等)以及生父與你母親雙方的經濟能力、社會地位等因素來綜合判斷。法院會參考主計處公布的「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等數據,並考量個別情況來酌定一個合理的金額,目的是確保你的基本生活所需。
Q: 如果生父一直不給扶養費,我該怎麼辦?
A: 如果你已經有法院判決、和解筆錄、調解筆錄或公證書等「執行名義」,生父卻遲遲不支付,你可以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法院會透過扣押生父的薪資、存款或其他財產來強制他履行扶養義務。如果沒有執行名義,則需要先透過訴訟程序取得。
Q: 我長大了,還能向生父追討我小時候他沒給的扶養費嗎?
A: 法定扶養義務本身在親子關係存續期間不會消滅。然而,每期已到期的扶養費請求權是有時效限制的,通常是五年。這表示,如果你長期未追討已到期的扶養費,超過五年後,生父可能會主張時效抗辯而拒絕支付。因此,建議及早行動,避免權益受損。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協議違約怎麼辦?損害賠償與違約金請求全攻略
您是否曾簽訂協議,卻不幸遭遇對方違約?律點通將深入解析台灣民法中關於損害賠償的關鍵法條,包括損害範圍、違約金性質與法院酌減原則,並透過生活化案例,教您如何有效主張權利,保障自身權益。
協議無效?掌握關鍵法律要點,保障您的權益!
您是否曾簽署一份協議,卻在事後發現它可能存在問題?這篇文章將深入淺出地解析台灣法律中「協議無效」的關鍵概念,包括契約如何成立、哪些情況可能導致協議無效或可撤銷,並透過生活化案例與實用指引,幫助您判斷手中的協議是否有效,以及如何保障自身權益。了解這些法律知識,讓您在面對合約糾紛時更有底氣。
協議違約求償:損害賠償、違約金與實務案例全解析
面對協議違約爭議,不知如何主張權益?本文深入解析台灣民法中損害賠償、所失利益、違約金酌減等關鍵概念,透過生活化案例與實務指引,教您如何有效舉證、保障自身權益,讓您在合約糾紛中不再迷茫,掌握協議效力爭議的應對之道。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