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調解保密義務全解析:保障您的隱私權益

調解保密義務全解析:保障您的隱私權益

律點通
2025-07-20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爭議解決法律常識
LINE

調解保密義務全解析:保障您的隱私權益

您是否正準備參與調解,卻擔心在過程中坦誠說出的話,未來會不會被洩漏出去?在台灣,無論是法院調解還是鄉鎮市調解,其核心精神之一就是「保密」。這項原則旨在鼓勵當事人敞開心扉,誠實溝通,進而找到解決紛爭的最佳方案。然而,這份保密義務並非毫無限制。身為律點通,我將帶您深入了解調解保密的範圍、限制以及您應注意的事項,幫助您在調解程序中安心表達,保障自身權益。

調解保密,誰說了算?—— 法定保密義務解析

在台灣,多部法律規範調解程序的保密性,旨在保護您的個人隱私,並鼓勵大家善用調解制度。

誰必須保密?

法律明確要求以下人員對調解事件負保密義務:

  • 調解委員: 包含鄉鎮市調解委員會及法院調解委員。
  • 經辦調解事務之人: 如法院書記官、鄉鎮市公所經辦人員等。
  • 列席協同調解人: 任何受邀協助調解的人員。

這些人員因職務關係接觸您的隱私與爭議細節,法律要求他們嚴格保守秘密。

核心法條怎麼說?

以下兩條法條是保密義務的基礎:

《鄉鎮市調解條例》第19條第3項

調解程序,不公開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者,不在此限。調解委員、列席協同調解人及經辦調解事務之人,對於調解事件,除已公開之事項外,應保守秘密。

這條適用於鄉鎮市調解,指出程序「不公開」,且相關人員除了「已公開之事項」外,都必須保密。

《民事訴訟法》第426條

法官、書記官及調解委員因經辦調解事件,知悉他人職務上、業務上之秘密或其他涉及個人隱私之事項,應保守秘密。

這條則適用於法院調解,強調相關人員對因處理調解事件所知悉的「秘密」或「個人隱私事項」負有保密義務。

什麼是「已公開之事項」?

所謂「已公開之事項」,是指不特定的第三人可以合法取得或知悉的事項。這是一個嚴格的標準,旨在最大程度保護您的隱私。

私下約定保密,更要看清楚!

除了法律規定,當事人之間也常會額外約定「保密條款」。這些約定屬於私法契約,法院在解釋時會特別注重「當事人的真實意圖」和「約定目的」。

以下兩個實際案例,幫助您理解:

案例故事一:職場風暴與保密約定

小陳與小林因職場糾紛和解,約定不能向第三人洩漏爭議始末與和解內容。小陳發現小林在臉書發文影射此事。法院指出,保密約定目的在於避免影響雙方職涯評價,故保密範圍應限制在會對雙方職場評價造成影響的資訊。因貼文無法直接聯想到和解內容,法院認為不構成違約。

案例故事二:離婚協議與「第三人」的界線

王先生和李小姐離婚調解後,另簽保密協議,約定不能向「其他任意第三人」洩漏離婚原因與內容。後來,王先生指控李小姐將內容告訴了她的父親與協助處理離婚事務的律師。法院認為,協議中「其他任意第三人」的範圍,應排除與當事人有相當親密關係的親屬及因職務需要協助處理事務的人。因此,李小姐告知父親及律師,不屬於向「任意第三人」洩漏,沒有違反保密約定。

這兩個案例闡明,私下約定保密時,法院會探究約定的「真正目的」,且「第三人」的範圍並非無限擴大。

給調解當事人的實用提醒

身為調解程序的當事人,您可以這樣做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 仔細確認保密約定: 如果有私下保密約定,務必仔細閱讀條款,清楚保密範圍、對象和例外情況。
  • 理解法定保密原則: 知道調解委員和經辦人員受法律約束必須保密。
  • 謹慎使用調解資訊: 避免將調解過程中的陳述或資料,用於其他訴訟或向不相關的第三人揭露,否則可能導致違約金賠償。
  • 注意個人資料保護: 調解內容涉及個人資料,除了保密義務外,也受《個人資料保護法》規範。

結論:安心調解,權益不打折

調解制度的保密性,為當事人提供了一個安全、坦誠溝通的環境。無論是法律規範,還是您與對方之間的約定,都旨在保護您的隱私。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更清楚調解保密的範圍與限制,讓您在參與調解時更加安心,有效率地解決問題,同時確保您的個人權益不受損害。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調解過程中我說的話,如果調解沒成功,會不會在法庭上被對方拿來當證據?

A: 根據法律精神,調解程序是鼓勵當事人坦誠溝通,因此在調解中您的陳述或讓步,原則上不能直接作為日後訴訟的證據。這有助於您安心表達,不用擔心「說錯話」而影響日後的訴訟權益。

Q: 我和對方在調解協議裡約定要保密,如果我不小心說出去,會被罰錢嗎?

A: 如果您和對方在和解或調解協議中明確約定了保密條款,並載明了違約金,那麼一旦您違反了這項保密義務,對方確實可以依約向您請求違約金。不過,法院會審酌實際情況,例如洩漏的內容、造成的損害程度等,有權酌減過高的違約金。

Q: 什麼情況下,調解的內容可以不保密?

A: 法律規定,只有「已公開之事項」不在此限。這指的是不特定第三人可以合法取得或知悉的資訊,例如法律規定必須公告的事項。此外,如果您和對方在調解協議中「另有約定」可以公開某些內容,則依約定辦理。

Q: 我可以把調解內容告訴我的家人或律師嗎?

A: 法律規定的保密義務主要針對調解委員和經辦人員。至於您與對方私下約定的保密條款,法院在解釋時會考量「約定目的」。通常來說,向與您有緊密關係的親屬(如父母、配偶)或因職務需要協助處理事務的專業人士(如律師、會計師)揭露,若無惡意或超出合理範圍,通常不會被視為違反保密約定。但建議您在約定保密條款時,可以事先明確排除這些對象。

Q: 如果對方洩漏了調解內容,我該怎麼辦?

A: 如果對方違反了調解協議中的保密條款,您可以依據協議請求違約金。若對方的洩漏行為對您的名譽或隱私造成實質損害,您也可以考慮提起侵權訴訟,請求損害賠償。建議您保留相關證據,並諮詢專業法律意見。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