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調解筆錄簽了能反悔?代理人權限與撤銷和解關鍵解析

調解筆錄簽了能反悔?代理人權限與撤銷和解關鍵解析

律點通
2025-07-20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調解程序代理權限
LINE

委任代理人調解,您不可不知的法律眉角

當您面臨法律爭議,選擇透過調解來解決,往往是兼顧效率與和諧的聰明之道。特別是當您委任代理人(例如律師)代表您參與調解時,除了信任專業,更需要了解其中的法律程序與您的權利義務。畢竟,一旦調解成立,其法律效力不容小覷。

這篇文章將為您深入剖析調解的本質、代理人的權限界線,以及萬一調解結果不如預期,是否有機會撤銷和解。讓您在委任代理人時,能更安心、更有把握。

調解的法律效力:為何如此重要?

調解的本質是當事人雙方合意解決紛爭。一旦調解成立,其法律效力等同於法院判決,具有強制執行力,這表示雙方都必須遵守。這也是為什麼,您在簽署調解筆錄前,務必再三確認內容的原因。

《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第2項:「調解經當事人合意而成立;調解成立者,與訴訟上和解有同一之效力。」

這條文明確指出,調解是基於雙方共識,且其法律效力與法院判決的「訴訟上和解」相同。這意味著,一旦調解成立,除非有特定法定事由,否則您不能再就同一事件提起訴訟。

《民法》第736條:「和解有使當事人所拋棄之權利消滅及使當事人取得和解契約所訂明權利之效力。」

調解成立後,您依調解內容所拋棄或取得的權利,在實體法上都會發生效力。例如,如果您在調解中同意放棄某項請求,這項權利就會因此消滅。

代理人的「特別授權」:委任前務必確認

當您委任律師或其他代理人出席調解時,他們並非擁有無限權力。尤其在涉及和解、撤回訴訟或拋棄權利等關鍵事項上,法律有明確規範。

《民事訴訟法》第70條第1項但書:「訴訟代理人為捨棄、認諾、撤回、和解、提起反訴、選任代理人、撤回上訴或抗告,或對於他造上訴或抗告,非受特別委任不得為之。」

這條文是給調解代理委任人最重要的提醒:您的代理人若要在調解中達成和解,必須獲得您的「特別授權」 。這通常會在委任狀中明確記載。如果沒有特別授權,代理人擅自達成的和解,對您可能不生效力。因此,務必仔細審閱委任狀,並與代理人充分溝通,確認授權範圍。

調解筆錄簽了能反悔?撤銷和解的嚴格條件

調解成立後,原則上具有高度穩定性,不能隨意撤銷。然而,若存在特定法律規定的瑕疵,您仍有機會提起訴訟,請求宣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

《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2項:「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當事人得向原法院提起宣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

但要注意,可以撤銷的原因非常有限,主要包括:

  • 錯誤:您對調解內容的理解與實際法律效果有重大落差,且此錯誤並非因您自身的過失所致。但法律對和解的錯誤認定非常嚴格,通常僅限於和解所依據的文件事後發現為偽造變造、或和解事件已有確定判決但您不知情等極端情況。
  • 詐欺:對方或第三人以不法手段使您陷於錯誤,進而簽署調解。
  • 脅迫:對方或第三人以不法危害威脅您,使您心生恐懼,在非自由意志下簽署調解。

實務案例:法官的「勸導」是脅迫嗎?

過去曾有當事人主張,調解委員或法官在調解過程中語氣強勢,甚至暗示若不和解恐會敗訴,導致其心生畏懼而簽署調解,認為這構成脅迫。然而,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時,採取非常嚴格的標準。法院通常認為,調解委員或法官基於職責,會對當事人說明訴訟風險或法律後果,並進行勸導,這屬於正當職務行為,除非有明確的「不法惡害告知」(例如威脅採取不法行動),否則不構成法律上的脅迫。單純的「後悔」或「覺得不划算」,通常難以作為撤銷調解的理由。

實務案例:代理人越權簽約,本人買單嗎?

另一個常見的爭議是,當事人主張其委任的律師在調解中超出授權範圍,或未將調解內容告知本人就逕自簽署和解。法院在審理時,會仔細檢視當初的委任狀內容。如果委任狀上明確載明律師具備《民事訴訟法》第70條第1項但書所列的「特別代理權」(例如和解權限),且當事人曾有相關配合行為(如提供支票),則律師在授權範圍內達成的和解,對當事人具有拘束力。當事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內部溝通問題,通常不影響調解對外的效力。這再次凸顯了明確書面授權的重要性。

調解程序中的保密原則

調解程序通常是不公開的,且調解委員及相關人員對調解內容負有保密義務。這旨在鼓勵當事人坦誠協商,無後顧之憂地提出各種方案與讓步,以促進調解成立。

《民事訴訟法》第422條:「調解程序中,調解委員或法官所為之勸導及當事人所為之陳述或讓步,於調解不成立後之本案訴訟,不得採為裁判之基礎。」

這條文保障了即使調解不成立,您在調解過程中的任何陳述或讓步,都不會成為日後訴訟中不利於您的證據。這讓您可以更放心地在調解中探索解決方案。

給調解代理委任人的實用建議

  1. 充分溝通與明確授權:在委任代理人前,務必與其充分溝通您的訴求、底線及期望。並確保委任狀中明確載明代理人的特別授權範圍,尤其是和解或權利拋棄等重大事項。
  2. 積極參與與確認:即使委任代理人,您仍應積極了解調解進度。在簽署調解筆錄前,務必逐字逐句仔細閱讀,確認內容與您的合意完全一致,無任何遺漏或錯誤。若有疑慮,應立即提出。
  3. 保存重要文件:調解成立後,妥善保存調解筆錄、相關證據及履行憑證,以備不時之需。
  4. 留意撤銷時效:若您發現調解有詐欺、脅迫或重大錯誤等法定撤銷事由,務必在知悉該事由後30日不變期間內,向原法院提起宣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切勿錯過時效。

結論:謹慎委任,安心調解

調解是解決爭議的有效途徑,而委任專業代理人能助您一臂之力。但請務必記住,調解一旦成立,其法律效力不容輕忽。透過了解代理權限、調解效力與撤銷條件,並在過程中保持謹慎,您將能更有效地運用調解制度,保障自身權益。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委任的代理人未經我同意,擅自簽署了調解筆錄,這份調解有效嗎?

A: 這取決於您給予代理人的授權範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70條第1項但書,代理人若要進行和解、撤回訴訟或拋棄權利等行為,必須獲得您的「特別授權」。如果委任狀中沒有明確給予這類特別授權,那麼代理人擅自簽署的和解,對您可能不生效力。建議您立即檢視委任狀,並與代理人釐清狀況。

Q: 調解過程中,調解委員一直勸我接受對方的條件,讓我覺得很有壓力,這算是脅迫嗎?

A: 調解委員的職責是促進雙方達成合意,因此他們會進行勸導、說明法律後果或訴訟風險。在實務上,法院對於「脅迫」的認定非常嚴格,通常需要有明確的「不法惡害告知」,例如威脅將採取不法行動或施加不法壓力,才會被認定為脅迫。單純的勸導或說明風險,即使讓您感到壓力,通常不構成撤銷調解的法定脅迫事由。

Q: 我在調解時誤解了條款的意義,導致簽下不利於我的調解筆錄,可以撤銷嗎?

A: 調解因「錯誤」而撤銷的條件非常嚴苛。根據《民法》第738條,和解(調解)原則上不得以錯誤為理由撤銷,除非是和解所依據的文件事後發現為偽造變造、或和解事件已有確定判決但您不知情等極端情況。單純的「後悔」或「覺得不划算」,或對條款意義的輕微誤解,若非對方詐欺或您自身有重大過失,通常難以作為撤銷的理由。建議您在簽署前務必仔細閱讀並確認理解所有內容。

Q: 調解不成立後,我在調解中說過的話會不會在訴訟中被對方拿來攻擊我?

A: 不會。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22條,調解程序中,調解委員或法官所為的勸導,以及當事人所為的陳述或讓步,在調解不成立後轉入本案訴訟時,不得作為裁判的基礎。這項規定旨在鼓勵當事人坦誠協商,不用擔心在調解中的發言會成為日後訴訟的不利證據。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