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勞資調解協議未履行?強制執行眉角大公開!

勞資調解協議未履行?強制執行眉角大公開!

律點通
2025-07-20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勞資關係合約糾紛
LINE

勞資調解協議未履行?強制執行眉角大公開!

好不容易透過勞資調解,雙方終於達成共識,簽下了協議書。這原本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如果對方沒有按照約定履行義務,您該怎麼辦呢?

別擔心!在台灣,勞資爭議調解成立的協議,並非一紙空文,它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甚至可以直接聲請法院強制執行。今天,就讓律點通帶您深入了解勞資調解協議的強制執行程序,讓您清楚掌握自己的權益。

勞資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為何它能「強制執行」?

勞資爭議經主管機關或受委託單位調解成立後,其協議內容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當協議內容涉及一方應給付金錢、交付物品等「私法上給付義務」,而該方卻不履行時,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

這一切的法律依據,主要來自於《勞資爭議處理法》的明確規定: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並暫免繳執行費。」

這條文清楚告訴我們:只要調解合法成立,且內容有明確的給付義務,如果對方不履行,您就可以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而且,為了減輕勞工的負擔,聲請時還能「暫免繳」裁判費和執行費,非常貼心!

當然,如果您對法院的裁定不服,依據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3項,您也有權利提起抗告,程序上會準用《非訟事件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法院怎麼審查?「形式審查」與「實體爭執」的界線

當您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時,法院並不會重新審理勞資爭議的來龍去脈,而是進行一種「形式審查」。這就像是法院在檢查一份合約,只看合約本身是否合法、內容是否明確,以及義務是否真的沒有履行,而不會去探究合約背後的是非對錯。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60條:「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駁回其強制執行裁定之聲請:一、調解內容或仲裁判斷,係使勞資爭議當事人為法律上所禁止之行為。二、調解內容或仲裁判斷,與爭議標的顯屬無關或性質不適於強制執行。三、依其他法律不得為強制執行。」

也就是說,法院會檢查調解內容有沒有違法、是不是明確可執行、以及有沒有其他法律禁止執行的情況。如果沒有這些情況,法院通常就會准許強制執行。

重點提醒:如果對方主張「我已經付錢了」、「這筆錢本來就不該給」或是「對方也有錯」等等,這些都屬於「實體問題」。法院在強制執行裁定程序中不會審理這些實體爭執,對方必須另外提起訴訟(例如「債務人異議之訴」)來解決。

小心!調解協議可能「視為不成立」的狀況

您可能聽過「調解不成立」這個詞,但您知道有些情況下,即使調解成立了,也可能因為後續的發展而被「視為調解不成立」嗎?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61條:「依本法成立之調解,經法院裁定駁回強制執行聲請者,視為調解不成立。但依前條第2款規定駁回,或除去經駁回強制執行之部分亦得成立者,不適用之。」

這表示,如果法院因為調解內容違法(第60條第1款)或依其他法律不得強制執行(第60條第3款)而駁回您的強制執行聲請,那麼這個調解協議就會被「視為調解不成立」,形同失效。

但請注意,如果駁回理由是調解內容「性質不適於強制執行」(第60條第2款),例如內容不明確或不適合直接透過強制執行實現,那麼調解協議本身可能仍有效力,只是無法直接強制執行,您仍可另行提起訴訟請求履行。

此外,實務上最常見且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有些調解協議會寫上:「若有一期未於上述時間內匯入…視同全部未給付調解不成立,當事人另循法律途徑解決」這類的條款。如果有這類條款,一旦對方沒有依約履行,那麼依協議約定,原已成立的調解協議就會失效,您就無法聲請強制執行,只能重新提起訴訟。

實務案例:從故事看懂法律眉角

為了讓您更清楚了解這些法律概念,我們來看看兩個貼近生活的案例:

案例一:法院只看「形式」,不審「是非」

小陳在公司離職後,和公司在勞工局調解成立,公司答應要給他一筆資遣費。結果公司遲遲沒有給付,小陳只好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沒想到,公司卻向法院抗辯說:「小陳工作時有嚴重過失,而且我們其實已經給過他一部分錢了!」

法院怎麼說? 法院指出,勞資爭議調解的強制執行聲請,屬於「非訟事件」,法院只會進行「形式審查」。也就是說,法院只會確認調解協議是否合法成立、內容是否明確、以及對方是否確實沒有履行義務。至於公司說的「小陳有過失」或「已經給過部分款項」這些,都屬於雙方實體上的「債務爭執」,法院在這個強制執行裁定程序中不會審理。公司如果真的要主張這些,必須另外提起訴訟來解決。因此,法院最終還是准許了小陳的強制執行聲請。

給您的啟示: 如果您是要求履行協議的一方,只要調解協議合法明確,對方不履行,您就可以聲請強制執行。如果對方有任何實體上的抗辯,他們必須另外提起訴訟來處理,不能阻礙您的強制執行聲請。

案例二:調解協議上的「魔鬼條款」

小李因為職業災害,和公司談好一筆賠償金,並在調解協議上載明:「公司分期給付,若有一期未按時匯入,則視為調解不成立,雙方另循法律途徑解決」。結果公司只付了幾期就沒再付了。小李認為調解協議已經成立,想直接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

法院怎麼說? 法院審查後發現,調解協議裡明確載有「若有一期未按時匯入,則視為調解不成立」的條款。既然公司確實沒有按時給付,依照協議雙方約定,這個調解協議就因此失效了。由於調解協議已不成立,法院自然無法准許強制執行。小李必須重新透過訴訟程序來爭取權益。

給您的啟示: 在簽署調解協議時,務必仔細審閱所有條款,特別是關於「未履行後果」的約定。如果協議中包含「未履行即視為調解不成立」的條款,您在聲請強制執行前,務必確認對方是否確實違約,且該條款是否因此被觸發,導致協議失效。

實用操作指引:維護您的權益

對於聲請強制執行的一方(通常是勞方):

  • 確認協議有效性:聲請前,務必確認調解協議合法成立,且沒有「未履行即視為調解不成立」等可能導致協議失效的條款。
  • 備齊完整文件:準備好勞資爭議調解紀錄正本或影本,以及證明對方未履行義務的證據(如銀行對帳單、催告函等)。
  • 明確聲請範圍:清楚指出對方未履行的金額或義務內容,必須與調解紀錄相符。
  • 留意時效:雖然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時效,但建議盡速聲請,避免夜長夢多。

對於被聲請強制執行的一方(通常是資方):

  • 實體抗辯應另行訴訟:如果您認為調解內容有誤、已履行部分或全部義務,或有其他實體上的抗辯,請記得這些爭執不能在強制執行裁定程序中提出。您必須另行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或其他訴訟來解決。
  • 遵守協議約定:如果調解協議中包含「未履行即視為調解不成立」的條款,請務必嚴格遵守約定,否則將喪失調解協議的強制執行力,對方將另行提起訴訟,可能面臨更長的訴訟程序和成本。

結論:掌握法律,保障權益

勞資爭議調解協議的強制執行程序,是保障勞資雙方權益的重要途徑。了解其法律效力、法院的審查原則,以及可能導致協議失效的條款,對於您在處理協議履行問題時至關重要。

請記住,一份清晰、明確且可執行的調解協議,是您未來權益保障的基石。在調解過程中,務必仔細審閱每一個條款,確保其內容具體且符合您的需求。當遇到協議未履行時,勇敢地運用法律賦予您的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勞資調解協議成立後,是不是就能直接去法院聲請強制執行?

A: 不完全是。雖然《勞資爭議處理法》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但仍需先向管轄法院聲請裁定。法院會進行「形式審查」,確認調解的合法性、內容明確性,以及對方是否確實未履行義務,而非重新審理實體爭議。待法院裁定准許後,才能進入強制執行程序。

Q: 如果我已經付了一部分錢,但對方還是聲請強制執行,我該怎麼辦?

A: 在法院的強制執行裁定程序中,法院只做形式審查,不會審理您是否已部分履行等「實體爭議」。如果您認為您已履行部分或全部義務,或有其他實體上的抗辯,您必須另外向法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來主張,請求法院停止或撤銷強制執行。

Q: 調解協議上寫著「如果有一期沒付就視為調解不成立」,這是什麼意思?

A: 這表示如果債務人沒有按照約定履行任何一期的給付義務,那麼整個調解協議就會失效,失去強制執行力。債權人將無法直接聲請強制執行,而必須重新提起訴訟來爭取權益。因此,在簽署含有此類條款的協議時,務必謹慎評估自身履行能力。

Q: 法院駁回強制執行聲請後,調解協議是不是就完全沒用了?

A: 不一定。《勞資爭議處理法》第61條有特別規定。如果駁回的原因是調解內容「與爭議標的顯屬無關或性質不適於強制執行」(例如內容不明確或不適合直接強制執行),那麼調解協議的實體效力可能仍然存在,您仍可循訴訟途徑請求履行。但若駁回是因為調解內容違法或有「未履行即視為調解不成立」的條款,那麼調解協議就會失效。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