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家事調解日期怎麼排?掌握準備重點與應對策略

家事調解日期怎麼排?掌握準備重點與應對策略

律點通
2025-07-18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家事事件法律調解
LINE

家事調解日期怎麼排?掌握準備重點與應對策略

您正因為家庭糾紛而考慮聲請家事調解嗎?面對親權、扶養費、夫妻財產分配等議題,調解提供了一個相對平和、經濟且有效率的解決途徑。然而,許多人對於調解期日的安排與事前準備感到茫然。別擔心,律點通將帶您深入了解家事調解的關鍵環節,助您更有信心地面對調解,爭取最圓滿的結果。

調解期日,多快能排定?

當您向法院或相關單位聲請家事調解後,最關心的莫過於「什麼時候能開始調解?」雖然家事調解沒有像勞動事件或消費爭議那樣明確的「幾日內」排定調解期日,但整體而言,法律精神都傾向於 儘速處理 紛爭。例如,其他類型調解常規定在受理後 15日、30日或1個月內 決定調解期日。

這表示,您的調解申請一旦送出,調解單位會盡快安排第一次調解。排定調解期日時,調解委員也會考量給予雙方 足夠的準備時間,確保您有機會整理好資料,為調解做好準備。

第一次調解前,您該如何準備?

調解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的準備程度。充分的準備不僅能幫助您更清晰地表達訴求,也能讓調解委員更快掌握案情,提高和解的可能性。以下是您在調解前應特別注意的準備要點:

1. 整理事實與證據

這是調解的基石。無論您是聲請人還是相對人,都應將所有與家事爭議相關的 事實經過 條列清楚,並收集所有 支持您主張的證據。例如:

  • 親權監護: 孩子的生活作息、教育狀況、與雙方互動證明、學校聯絡簿、家庭成員支持狀況等。
  • 扶養費: 雙方收入證明、支出明細、孩子教育醫療費用收據等。
  • 財產分配: 財產清單(不動產權狀、存款證明、股票、車輛等)、債務證明、結婚前後財產狀況等。
  • 其他糾紛: 相關對話紀錄(訊息、錄音)、照片、診斷證明、證人資訊等。

建議您可以將這些資料分門別類,甚至製作一份簡單的清單,讓您在調解時能迅速找到並呈現。

2. 釐清訴求與底線

在前往調解前,請務必想清楚您希望透過調解達到什麼目的?您的 具體訴求 是什麼?例如,是希望取得孩子的主要照顧權?還是希望對方支付合理的扶養費?同時,也請思考您的 和解底線 在哪裡,哪些條件是可以妥協的,哪些是您無法退讓的。這有助於您在調解過程中更堅定地表達立場,也能更靈活地應對對方的提案。

3. 預想對方可能的主張

嘗試換位思考,預想對方可能會提出哪些主張或反駁。這樣您就能提前準備好應對策略,讓自己在調解中不至於措手不及。

調解期日變更:什麼情況下可以延期?

生活難免有突發狀況,如果您在收到調解通知後,發現無法在指定期日出席,可以聲請延期。但請注意,延期並非毫無限制,通常需要有 「重大理由」 。例如,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4條的原則(此原則廣泛適用於各類法院程序):

《刑事訴訟法》第64條:「期日除有特別規定外,非有重大理由,不得變更或延展之;期日經變更或延展者,應通知訴訟關係人。」

這代表,您必須提出 正當且可證明 的理由,例如:

  • 突發的疾病或意外(需附診斷證明或事故證明)。
  • 不可抗力之天災(如颱風、地震)。
  • 重要親屬喪禮等。

請務必在第一時間向調解機關提出書面聲請,並附上相關證明文件,說明無法出席的原因及您希望延期至何時。若無正當理由卻未到場,可能會對您不利。

實務案例:調解態度與結果的影響

在實務上,當事人對待調解的態度,往往會影響案件的走向,甚至可能影響法官的判斷。以下兩個情境故事,能幫助您理解調解的重要性:

案例一:為修復關係而延期

小陳和小美因為家庭衝突鬧上法院,原本法院已經排定好判決日期。但小陳主動向法院表示,希望能再給彼此一個機會,透過調解來解決問題,嘗試修復家庭關係。小美雖然一開始有些遲疑,但在法官的鼓勵下也同意了。法院考量到家庭和諧的重要性,認為這是一個符合「修復式司法」精神的機會,因此決定延後判決,讓他們有機會坐下來好好談,看看能否達成和解。這個案例顯示,即使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法院仍會彈性處理,給予當事人透過調解解決紛爭的機會。

案例二:無故缺席的代價

王先生和李太太因為離婚後的財產分配問題進行調解。王先生雖然口頭上說願意協商,但調解期日卻兩次無故缺席,也沒有事先向調解單位說明原因。後來案件進入訴訟,法官在審理時就認為,王先生這樣不積極參與調解的行為,顯示他對於解決問題缺乏誠意。雖然調解過程中的發言原則上不會直接作為訴訟證據,但當事人的 調解態度,卻可能間接影響法官對其「訴訟態度」或「誠意」的判斷,進而影響最終的判決結果。

調解期日,您該怎麼做?

收到調解通知,確認好日期、時間、地點後,請務必:

  • 準時到場: 展現您對調解程序的尊重與誠意。
  • 保持禮貌與理性: 即使情緒激動,也請保持冷靜,避免謾罵、攻擊或情緒化言論,專注於解決問題本身。
  • 誠實陳述: 如實說明事實,避免提供不實資訊,以免影響調解委員的判斷及您的信用。
  • 積極參與: 主動表達您的意見,針對對方的說法提出回應,並配合調解委員的引導,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 記錄重點: 攜帶筆記本,記錄調解過程中的重要陳述、爭議點、和解條件等,以便後續回顧或作為參考。

結語

家事調解是一場需要耐心與智慧的過程。充分的準備、積極的態度以及對調解程序的理解,將是您爭取圓滿結果的關鍵。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更從容地面對家事調解,為自己和家人找到最合適的解決之道。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調解期日通常多久會排定?

A: 雖然家事調解沒有固定在特定天數內排定的法律明文,但法律精神都要求「儘速」處理。根據其他類型調解的經驗,通常會在受理申請後的15天到1個月內決定第一次調解期日。您在送出申請後,請留意相關單位寄發的調解通知。

Q: 第一次調解前我需要準備什麼?

A: 您需要充分準備三方面: 1. 事實與證據: 整理所有與爭議相關的資料,例如:孩子的生活作息、教育證明、收入證明、財產清單、對話紀錄、錄音、照片等,並將其分門別類。 2. 釐清訴求與底線: 明確您希望達成的目標(例如:親權歸屬、扶養費金額、財產分配方式),並設定好自己可以接受的和解條件與底線。 3. 預想對方主張: 設想對方可能會提出哪些論點或反駁,以便您提前準備好應對策略。

Q: 如果對方不願意來調解怎麼辦?

A: 如果對方無故缺席調解,調解委員會會視情況再排定一次或多次調解期日。若對方仍持續無故缺席,調解將會被認定為「不成立」。調解不成立後,案件通常會進入訴訟程序,屆時您可能需要透過訴訟來解決紛爭。請注意,對方無故缺席調解的行為,可能會被法院視為缺乏和解誠意,進而影響法官對其訴訟態度的判斷。

Q: 我可以要求延後調解期日嗎?

A: 可以,但需要有「重大理由」。例如突發的疾病(需附診斷證明)、意外事故、不可抗力之天災、重要親屬喪禮等。您必須在第一時間向調解機關提出書面聲請,說明無法出席的原因,並附上相關證明文件。調解機關會審核您的理由是否充分,並決定是否同意延期。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