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家庭紛爭怎麼辦?搞懂調解與訴訟,聰明選擇解決之道

家庭紛爭怎麼辦?搞懂調解與訴訟,聰明選擇解決之道

律點通
2025-07-18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家事紛爭爭議解決
LINE

當家庭面臨挑戰,衝突浮現,您是否曾感到迷茫,不知道該選擇哪條路來解決紛爭?是直接走上法庭,讓法官來裁決?還是有更溫和、更彈性的方式,能讓彼此的傷害降到最低?這篇文章將為您深入解析「調解」與「訴訟」這兩種常見的爭議解決途徑,幫助您在家庭紛爭中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調解與訴訟,哪種適合我?

1. 調解:溫和協商,尋求共識

調解是一種非對抗性的爭議解決方式,透過中立第三方協助,讓雙方協商達成共識。調解的結果是合意的協議,而非法院強制判決。它通常更具彈性、成本較低、耗時較短,且有助於維繫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2. 訴訟:法庭對決,尋求判決

訴訟則是一種對抗性的爭議解決方式,由法官依據法律和證據作出具有強制力的判決。訴訟程序嚴謹、公開,但相對耗時、費用較高,且可能加劇當事人之間的對立。

為了讓您更清楚兩者的差異,我們整理了以下比較表格:

特性調解 (Mediation)訴訟 (Litigation)
本質非對抗性、協商對抗性、審判
結果雙方合意、協議法院判決
費用通常較低,部分案件免徵依標的金額計算,通常較高
時間通常較快通常較長
關係有助於維繫或修復關係可能加劇對立
強制力經法院核定後,具確定判決效力可執行判決確定後,具強制力可執行

調解的法律效力與費用負擔

您可能會想,調解書真的有法律效力嗎?答案是肯定的!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的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調解經當事人合意而成立者,與訴訟上和解有同一之效力。」

這表示,只要調解經雙方合意成立,特別是經過法院核定(例如鄉鎮市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書,需經法院核定),它就與法院的確定判決有相同的法律效力。這種效力稱為「既判力」,意思是就同一件事,不能再重複提告了。

在費用方面,調解通常比訴訟更經濟。《民事訴訟法》第77-20條規定,因財產權事件聲請調解的費用通常較低,甚至部分案件免徵。若調解成功,訴訟費還能退還部分,大大減輕您的負擔。

實務案例:調解書的效力與應用

讓我們透過兩個生活化的情境,幫助您理解調解書的實際應用:

案例一:調解成立後,不能再告「同一件事」

小陳和太太小美離婚時,針對孩子的監護權和探視時間在調解委員會達成了協議,並經法院核定。後來小陳卻覺得探視時間不夠,想再告一次法院,要求增加探視時間。這時候,法院會告訴他:「**不行喔!**因為您們之前的調解書,一旦經過法院核定,就和法院判決一樣具有法律效力了。對於同樣的監護權和探視問題,不能再重複提起訴訟。」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 調解成立並核定後,其法律效果是嚴肅且有拘束力的。這就是法律上的「一事不再理」原則,避免同一爭議不斷重複。

案例二:對方不履行調解內容,該怎麼辦?

承接上一個故事,如果小陳和太太小美在調解書中約定好,小陳每個月要支付孩子扶養費,但小陳卻遲遲沒有履行。小美氣得想直接再到法院告他一次,要求他給付扶養費。但其實,小美不需要重新提告

她只需要拿著那份已經法院核定的調解書,直接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請求法院強制小陳履行調解內容(例如:從薪資中扣除)。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 當對方不履行調解內容時,正確的救濟途徑是聲請強制執行,而不是重新打官司,這樣才能更有效率地保障您的權益。

選擇調解或訴訟的實用建議

面對家庭紛爭,該如何做出選擇呢?以下是一些實用建議:

  • 考量關係維繫: 若希望盡可能維繫與對方關係,調解通常較佳。
  • 調解內容務必明確: 避免模糊不清,影響日後執行。
  • 務必聲請法院核定: 這是調解書具備強制執行力的關鍵。
  • 若調解書有瑕疵: 如被詐騙、脅迫,可在法定期間內(通常30天內)提起「宣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尋求救濟。

結語

家庭紛爭的解決之道,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最適合您與家人的選擇。無論您最終選擇調解或訴訟,理解其運作方式和法律效力,都能讓您更有力量地應對挑戰。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在紛擾中,找到一條清晰、有效的解決之路,讓家庭回歸平靜。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調解和訴訟,我該怎麼選擇?

A: 如果您希望節省時間和金錢,並盡可能維持與對方的關係(例如:共同扶養子女),調解會是較好的選擇。調解過程彈性且保密。但如果您需要法院的強制力來解決複雜問題,或對方完全不願溝通,訴訟可能更適合。

Q: 調解成立後,對方不履行調解內容怎麼辦?

A: 如果您的調解書已經經過法院核定,它就和法院的確定判決有相同的法律效力。這時候,您不需要再重新提告,而是可以直接拿著這份調解書,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請求法院強制對方履行調解內容。

Q: 我可以不經過調解,直接向法院提告嗎?

A: 針對某些特定類型的民事糾紛,例如因相鄰關係、不動產界線、共有物管理、租金增減、交通事故、醫療糾紛、僱傭契約等,以及標的金額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的財產權爭議,法律規定在起訴前必須先經過法院調解。如果您直接起訴,法院會先將您的案件視為調解聲請,讓您先進行調解程序。

Q: 調解書簽了之後,發現內容有問題,可以反悔嗎?

A: 調解成立並經法院核定後,具有與確定判決相同的法律效力,原則上不能隨意反悔。但如果您能證明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的原因(例如:被詐騙、脅迫或有重大錯誤),可以在收到法院核定調解書後的一定期間內(通常是30天內),向原法院提起「宣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來尋求救濟。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