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離婚調解: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約定與法律權益解析

離婚調解: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約定與法律權益解析

律點通
2025-07-18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婚姻法律子女扶養
LINE

各位正在經歷婚姻調解的參與人,您是否正為了未成年子女的扶養費問題感到困惑與焦慮?

扶養費的約定,不僅關係著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生活品質,也直接影響您離婚後的生活規劃。作為律點通,我將深入淺出地為您解析台灣法律對於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的規範,並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您在調解過程中,為孩子爭取最大利益,也為自己找到清晰的方向。

父母的扶養義務:無可迴避的責任

首先,您必須了解,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扶養義務是法定的,而且不會因為離婚而消失。這是一份「生活保持義務」,意思是即使父母經濟能力有限,也應盡力犧牲自身原有生活程度來扶養子女。

《民法》第1084條第2項:「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

《民法》第1116條之2:「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扶養義務,不因結婚經撤銷或離婚而受影響。」

這兩條法規清楚說明,無論婚姻關係是否存在,父母都有責任保護、教養並扶養未成年子女。當您與配偶進行離婚調解時,法院會將「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視為最高指導原則,來審視所有關於子女權益的約定。

扶養費怎麼算?法院會考量什麼?

扶養費的金額並非固定,而是會根據多重因素來決定。法律規定應按子女的實際需求,以及父母雙方的經濟能力和身分地位來定。

《民法》第1119條:「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者之需要,與負扶養義務者之經濟能力及身分定之。」

實務上,法院會綜合考量以下因素:

  • 子女的實際需求: 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生活習慣,甚至居住地的物價水準等。
  • 父母的經濟能力: 包含您的收入、財產、負債,以及您是否還有其他扶養義務(例如扶養年邁的父母)。
  • 父母的身分地位: 會參考您們離婚前的家庭生活水準。
  • 統計數據: 法院常會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各縣市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作為計算扶養費的標準參考。

離婚協議約定扶養費,真的有效嗎?

許多夫妻會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扶養費的金額與方式。原則上,這份協議對您與配偶雙方都具有法律拘束力,您們應該遵守。

《民法》第1055條第2項:「前項協議不利於子女者,法院得依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或依職權為子女之利益改定之。」

但請注意,這份協議雖然對父母雙方有效,卻不能因此免除父母對子女扶養的外部義務。換句話說,如果協議內容對子女不利,例如約定扶養費過低,法院仍可依職權或應利害關係人(如社福機構)的請求,重新酌定或改定扶養費,以確保子女的最佳利益。

情事變更原則:約定好的扶養費可以調整嗎?

如果離婚協議成立後,您的經濟狀況或子女的需求發生了重大、非當時能預料的變化,導致原協議顯失公平,您可以依據「情事變更原則」聲請法院調整扶養費。

《民法》第227條之2:「契約成立後,情事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其原有效果顯失公平者,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給付或變更其他原有之效果。前項規定,於非因契約所發生之債,準用之。」

然而,實務上對於「情事變更」的認定非常嚴格。例如,可預見的房屋貸款、信用借款,或非急遽惡化的健康狀況、已存在的債務等,通常不會被認定為符合情事變更的要件。

家事非訟事件:法院扮演的角色

扶養費的請求事件,特別是法院需酌定或改定扶養費金額時,屬於家事非訟事件(依《家事事件法》第3條第5項第8款、第12款)。這表示法院在審理時,對於給付方法(如一次給付、分期給付或定期金)得依職權調查事實、審酌一切情況,並決定給付方法,不受當事人聲請的拘束。

《家事事件法》第100條:「法院命給付家庭生活費、扶養費或贍養費之負擔或分擔,得審酌一切情況,定其給付之方法,不受聲請人聲明之拘束。前項給付,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命為一次給付、分期給付或給付定期金,必要時並得命提出擔保。」

然而,若父母已就扶養費金額達成協議並請求履行,則法院原則上應尊重該協議,除非協議內容不利於子女或有情事變更之情形,否則不應任意變更協議金額。這顯示法院在尊重契約自由與保障子女最佳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案例故事:從實務看扶養費約定

案例故事一:約定好的扶養費,不是說改就改

陳先生與李小姐離婚時,協議由陳先生每月給付高額扶養費,以支應他們在澳洲求學的子女生活所需。協議簽訂時,陳先生對自己的經濟能力是清楚的。然而,一段時間後,陳先生卻以收入減少、經濟困難為由,向法院聲請減少扶養費。法院審理後認為,陳先生雖然收入有變動,但他並未證明這些變化是當時無法預料的重大情事變更,而且他名下仍有高額不動產。因此,法院駁回了陳先生的請求,判決他必須依照原協議支付扶養費。

給您的啟示: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離婚協議中的扶養費約定具有高度拘束力。除非有非常明確且重大的「情事變更」,法院不會輕易變更您們當初的約定。因此,在簽署協議時,務必仔細評估自身能力,並確保約定金額是合理且可負擔的。

案例故事二:法院如何看待您的扶養費協議?

張先生和王小姐離婚時,就未成年子女的扶養費金額達成了協議。後來,張先生卻向法院聲請,要求法院酌減原先協議的扶養費金額。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雖然會以子女最佳利益為考量,但原則上仍會尊重當事人雙方在離婚協議中的約定。除非這份協議明顯對子女不利,或是發生了符合「情事變更」原則的特殊情況,否則法院不會隨意變更您們已經協議好的扶養費金額。

給您的啟示: 這個案例強調了離婚協議的穩定性。法院在處理已約定扶養費的案件時,會優先尊重您們的協議。這意味著,您在調解階段達成的共識至關重要,它將成為未來法律判斷的重要依據。

實務操作指引:讓您的扶養費約定更完善

在婚姻調解過程中,關於扶養費的約定是關鍵環節。以下提供幾點實用建議,幫助您達成一份周全的協議:

協議書務必寫清楚

扶養費的約定應越詳細越好,建議在協議書中明確載明:

  • 金額: 每月或每期的具體金額。
  • 給付方式: 是按月、分期,還是一次性給付?
  • 給付期限: 例如至子女成年(目前為18歲)為止,或是否包含大學學費等特定學業階段。
  • 給付日期: 每月幾號給付。
  • 遲延給付處理: 萬一對方遲繳或不繳,是否有「遲誤一期,其後數期視為亦已到期」等條款,以加速債權實現。

金額酌定要合理

扶養費的金額應務實考量子女的實際需求(如教育、醫療、生活開銷)及父母雙方的經濟能力。您可以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當地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並依個案情況(例如子女有特殊需求)調整。

預留未來調整彈性

雖然情事變更原則適用嚴格,但您可以在協議中約定未來因重大情事變更(如一方失業、子女罹患重大疾病、學費大幅增加等)時,雙方應重新協商扶養費的機制,減少未來訴訟的可能性。

定期檢視與溝通

建議父母雙方定期(例如每隔幾年)檢視子女的成長需求及雙方經濟狀況,適時調整扶養費,避免因長期未調整而累積巨額欠款,徒增爭議。

重要提醒

  • 子女最佳利益優先: 任何關於扶養費的約定或請求,法院最終仍會以「子女最佳利益」為最高指導原則。
  • 舉證責任: 主張情事變更、已給付扶養費或有其他約定變更者,應負舉證責任。您必須提出具體且充分的證據來支持您的主張。
  • 遲延給付條款: 協議中可約定「遲誤一期履行,其後數期視為亦已到期」的條款,這有助於在對方未按時給付時,加速您追討扶養費的程序。

結語

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的約定,是離婚調解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透過這篇文章,希望您能對相關的法律規定、實務考量及操作建議有更清晰的認識。在調解過程中,保持理性溝通,並充分考量子女的未來需求,將能幫助您為家庭找到一個最合適的解決方案。記住,您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將深刻影響孩子的成長與您未來的生活。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離婚協議書上沒有寫到扶養費,怎麼辦?

A: 如果離婚協議書中沒有約定扶養費,這不代表父母就沒有扶養義務。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扶養義務是法定的,不會因為協議書未載明而消失。此時,您可以向法院聲請酌定扶養費,法院會依照《民法》第1119條,綜合考量子女的需求、父母雙方的經濟能力與身分地位來裁定扶養費金額。

Q: 扶養費的金額怎麼算才合理?有沒有一個計算公式?

A: 扶養費並沒有固定的計算公式。法院在酌定扶養費時,會綜合考量子女的實際需求(如年齡、教育、健康狀況)、父母雙方的收入、財產、負債及工作能力,並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各縣市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作為參考標準。您可以試著列出子女每月的實際花費(教育費、醫療費、生活費等),並評估雙方的經濟能力,作為調解時協商的依據。

Q: 我離婚後經濟狀況變差了,可以少付或不付扶養費嗎?

A: 除非您的經濟狀況發生了重大且當時不可預料的變化,導致原扶養費約定顯失公平,否則法院通常不會輕易允許您減少或免除扶養費。例如,單純的收入減少、可預見的負債增加或非急遽惡化的健康狀況,通常不被認定為符合「情事變更」的嚴格要件。如果您想調整扶養費,必須向法院提出具體證據證明您的經濟狀況確實符合情事變更的條件。

Q: 扶養費要付到小孩幾歲?大學畢業嗎?

A: 依現行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的扶養義務原則上是到子女成年之日為止,目前台灣的成年年齡為18歲。除非您們在離婚協議中另有約定扶養至大學畢業,否則法院通常不會主動酌定至大學畢業。如果子女成年後仍在學且無謀生能力,他們可以依《民法》相關規定,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之成年子女身分,向父母請求扶養,但此時的扶養義務性質與未成年子女扶養義務有所不同。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