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高資產家庭必讀:解析法定財產制下的潛在風險與資產保全之道

高資產家庭必讀:解析法定財產制下的潛在風險與資產保全之道

律點通
2025-07-13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夫妻財產財產分配
LINE

揭開法定財產制的面紗:高資產家庭的財富防線

對於許多高資產家庭而言,婚姻不僅是情感的結合,更是家族財富累積與傳承的關鍵環節。然而,在台灣,多數夫妻並未特別約定夫妻財產制,這意味著您很可能正適用著《民法》所預設的「法定財產制」。這項制度看似單純,實則蘊藏著您必須深入了解的潛在風險,特別是在財產分配與保全上。

法定財產制的運作核心:獨立與分配

根據《民法》規定,若夫妻未以書面契約另行約定,便自動適用法定財產制。其核心概念是「財產獨立」與「剩餘財產分配」。

《民法》第1005條: 夫妻未以契約訂立夫妻財產制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以法定財產制,為其夫妻財產制。

這表示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其財產,無論是婚前或婚後取得的財產,原則上都歸各自所有。然而,這份獨立性並非絕對。

《民法》第1017條: 夫或妻之財產分為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由夫妻各自所有。不能證明為婚前或婚後財產者,推定為婚後財產;不能證明為夫或妻所有之財產,推定為夫妻共有。夫或妻婚前財產,於婚姻關係存續中所生之孳息,視為婚後財產。夫妻以契約訂立夫妻財產制後,於婚姻關係存續中改用法定財產制者,其改用前之財產視為婚前財產。

這條文確立了財產的區分標準: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實務上,若無法明確證明財產為婚前所有,便會被推定為婚後財產,而婚前財產所產生的孳息(例如租金、利息),也一律視為婚後財產。這對於資產配置複雜的高資產族群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細節。

關係終止時的關鍵: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法定財產制真正的影響,往往在婚姻關係消滅時浮現,也就是離婚或一方離世時,將觸發「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民法》第1030-1條: 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應平均分配。但下列財產不在此限:一、因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之財產。二、慰撫金。……

這項權利旨在肯定夫妻雙方在婚姻期間對家庭的共同協力與貢獻。簡單來說,就是將夫妻各自的「婚後財產」扣除「婚後債務」後的餘額,計算出雙方的差額,由財產較多的一方將差額的一半分配給財產較少的一方。但請留意,因繼承或無償取得(如贈與)的財產,以及慰撫金,是不列入分配範圍的。

隱藏的風險:惡意處分與借名登記

在實務上,最常引起爭議的,莫過於一方為減少分配額而「惡意處分」財產,以及「借名登記」的複雜性。

《民法》第1030-3條: 夫或妻為減少他方對於剩餘財產之分配,而於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前五年內處分其婚後財產者,應將該財產追加計算,視為現存之婚後財產。但為履行道德上義務所為之相當贈與,不在此限。……

這條文是為了防止有心人脫產。一旦被認定為惡意處分,即使財產已轉移,仍會被視為現存財產計算。此外,「借名登記」——即財產登記在他人名下,但實際仍由自己管理處分——在關係破裂時,舉證困難,極易成為爭議焦點。

實務案例:資產爭議的警示

曾有一對高資產夫妻,丈夫在婚姻關係瀕臨破裂時,於短時間內密集提領大筆存款(逾千萬元),並聲稱部分公司出資額及房產是為母親或公司「借名登記」。妻子則反請求剩餘財產分配。法院審理後,丈夫雖抗辯存款用途不明或為借名,但因無法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借名合意,且其自承「擔心錢要分一半給妻子」而處分,最終法院認定其行為構成惡意處分,將這些款項追加計入其婚後財產。

此案例明確提醒我們:

  • 借名登記需有鐵證: 僅憑口頭約定或單純登記名義,難以推翻財產歸屬。尤其涉及大額資產,務必簽訂書面契約並保留金流證據。
  • 惡意處分難逃法眼: 法院會綜合考量處分時間點、金額、當事人意圖等,即使沒有直接證據,也可能從間接事實推論出惡意,將脫產金額追回計算。

債務風險:債權人也能介入?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是,若夫妻一方負債累累且無力清償,債權人為保全自身權益,有權向法院聲請將夫妻財產制改為「分別財產制」。

《民法》第1011條: 債權人對於夫妻一方之財產已為扣押,而未得受清償時,法院因債權人之聲請,得宣告改用分別財產制。

一旦改用分別財產制,夫妻雙方財產將完全獨立,債權人甚至可代位行使債務人對配偶的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這對無辜的配偶而言,可能意味著自身財產的潛在損失。

資產保全與風險管理建議

面對這些潛在風險,高資產族群應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 資產清晰化與文件留存:

  • 婚前財產清點與公證: 在婚前詳細清點個人資產,並考慮進行公證,明確區分婚前與婚後財產。

  • 金流與交易記錄: 建立良好的記帳習慣,所有大額資金往來、投資、贈與等,務必保留清晰的書面或電子記錄,避免財產混同。

  • 重要文件妥善保管: 存摺、印章、權狀、保單等重要文件應由本人獨立保管,或至少由雙方共同保管。

  • 避免爭議行為:

  • 謹慎處理大額贈與: 若欲贈與配偶大額財產,應留下明確的書面贈與契約,載明贈與意圖,並確認贈與時雙方皆具備完全的意思能力。

  • 避免借名登記: 借名登記關係複雜且舉證困難,應盡量避免。若確有必要,務必簽訂詳盡的書面借名登記契約,載明權利義務,並保留資金流向證明。

  • 預防性規劃:

  • 考慮約定夫妻財產制: 若您對財產獨立性有較高要求,或涉及複雜的家族企業、高額資產,可考慮在婚前或婚後約定改用「分別財產制」,並向法院辦理登記。這能從根本上避免剩餘財產分配的爭議。

  • 定期檢視財產狀況: 定期與您的專業顧問(如律師、會計師)檢視家庭財產狀況,確保資訊透明,及早發現並解決潛在問題。

結論:未雨綢繆,穩固家族財富

婚姻關係中的財產議題,遠比想像中複雜。對於高資產族群而言,了解並預防法定財產制下的潛在風險,是確保家族財富穩固傳承的關鍵一步。透過清晰的財產管理、謹慎的法律行為,以及適時的專業諮詢,您將能有效規避風險,為您的財富築起堅實的法律防線,真正實現高枕無憂的財富管理。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婚前財產如何確保不被列入剩餘財產分配?

A: 為確保婚前財產的獨立性,建議您在結婚前對個人資產進行詳細清點、拍照存證,甚至考慮進行公證。婚後若有繼承或無償取得的財產(如父母贈與的大筆資金或房產),務必妥善保管相關證明文件,如遺產稅證明、贈與契約書等,並將其與婚後財產分開管理,避免混同,以利日後舉證。

Q: 什麼是「惡意處分財產」?我該如何證明對方有此行為?

A: 惡意處分財產是指夫妻一方在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前五年內,為減少他方應得的剩餘財產分配額而處分其婚後財產。證明惡意通常需要間接證據,例如:處分行為發生在離婚訴訟前夕、處分金額巨大且無合理理由、財產轉移給特定親友、有隱匿或規避分配的言論或行為等。建議您蒐集所有相關的交易明細、通訊記錄、證人證詞等,以利法院綜合判斷。

Q: 借名登記的財產,在離婚時會如何處理?

A: 借名登記的財產,在法律上認定其所有權歸屬於實際出資並管理使用之人,而非登記名義人。然而,在離婚或繼承時,主張借名登記關係的一方需負嚴格的舉證責任,證明雙方確有借名合意,且實際權利人仍為借名者。若無法提出充分證據,法院可能仍會將該財產認定為登記名義人的婚後財產,列入剩餘財產分配或遺產範圍。因此,強烈建議避免借名登記,或至少簽訂詳細書面契約。

Q: 如果配偶有大筆債務,我的個人財產會被波及嗎?

A: 在法定財產制下,夫妻各自對其債務負責,原則上不會因配偶的債務而直接影響您的個人財產。然而,若配偶負債累累且無力清償,債權人可依《民法》第1011條聲請法院宣告改用「分別財產制」。一旦改用,債權人便有權代位行使配偶對您的「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這可能導致您的部分婚後財產被用於清償配偶的債務。因此,了解配偶的債務狀況並共同面對,是重要的風險管理。

Q: 繼承或受贈的財產,會被列入剩餘財產分配嗎?

A: 根據《民法》第1030-1條,因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例如受贈)的財產,以及慰撫金,均不列入夫妻剩餘財產分配的範圍。這意味著這些財產將完全歸屬於取得方,即使是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取得。但請注意,這些財產所產生的孳息(如繼承房產的租金收入),則會被視為婚後財產,納入分配範圍。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