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財產糾紛和解策略:追討者必懂的法律眉角

財產糾紛和解策略:追討者必懂的法律眉角

律點通
2025-07-16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財產糾紛和解協商
LINE

財產糾紛和解策略:追討者必懂的法律眉角

您是否正為財產糾紛所困,考慮透過和解來終結紛爭?對於財產追討者而言,和解協議既是解決問題的出口,也可能是一道潛藏風險的門檻。精通和解的法律特性,是您在追討之路上的重要武器。讓律點通為您深入解析,如何在和解中保障自身權益。

一、和解契約的本質與效力:簽了就回不去了?

首先,我們來了解和解的法律定義。

《民法》第736條:「稱和解者,謂當事人約定,互相讓步,以終止爭執或防止爭執發生之契約。」

簡單來說,和解就是雙方各退一步,透過協議來結束或避免爭議。它不是單方面的施捨,而是基於「互相讓步」的共識。

和解契約一旦成立,其效力非同小可:

《民法》第737條:「和解有使當事人所拋棄之權利消滅及使當事人取得和解契約所訂明權利之效力。」

這條文揭示了和解的兩大核心效力:「消滅效力」與「創設效力」。這意味著,一旦和解成立,您原有的權利(例如對方的欠款)就告終結,取而代之的是和解契約中約定的新權利(例如對方承諾給付的款項或財產)。

【實務案例警示】

想像一下,您為了追討一筆長期未還的借款,好不容易跟對方談妥,雙方簽了一份「和解書」,約定對方用名下的一間套房來抵銷這筆債務。您心想,總算有個交代了。但沒想到,對方簽完字後,卻遲遲不肯過戶套房。這時候,您會怎麼辦?是回去告他「當初借錢不還」?還是告他「不履行和解書」呢?

根據法院的實務見解,一旦您簽訂了這份和解契約,這份和解書就產生了新的「創設效力」,同時也「消滅」了原有的借貸關係。這表示,您不能再回頭去主張對方「當初借錢不還」,因為那筆舊債務已經被和解書取代了。您唯一能做的,就是依據這份和解書,要求對方履行「過戶套房」的義務。這就是和解契約的強大效力,它將舊的爭議畫下句點,開啟了新的法律關係。

二、和解契約能反悔嗎?撤銷的嚴格限制

既然和解效力這麼強,那簽了之後能反悔嗎?答案是:非常困難。

《民法》第738條:「和解不得以錯誤為理由撤銷之。但有左列事項之一者,不在此限:一、和解所依據之文件,事後發見為偽造或變造,而和解當事人若知其為偽造或變造,即不為和解者。二、和解事件,經法院確定判決,而為當事人雙方或一方於和解當時所不知者。三、當事人之一方,對於他方當事人之資格或對於重要之爭點有錯誤,而為和解者。」

這條文明確指出,原則上和解不能以「錯誤」為由撤銷,這是為了維護和解的安定性。只有在極為特殊且嚴苛的例外情況下才可能撤銷,例如:

  • 和解所依據的文件被發現是偽造或變造的。
  • 和解當時不知道該事件已有法院確定判決。
  • 對對方當事人的「資格」或「重要爭點」有根本性錯誤。

請注意,實務上對於「重要爭點有錯誤」的認定非常嚴格,通常是指足以影響您是否願意和解的關鍵性錯誤,而非您對法律規定有所誤解就能主張撤銷。此外,即使符合撤銷要件,您也必須在一定期間內行使撤銷權,例如因錯誤、詐欺或脅迫而撤銷者,應自意思表示後一年內行使,逾期即喪失權利(《民法》第90條)。

三、法院和解 vs. 私下和解:效力大不同

和解可分為兩大類:

  1. 訴訟上和解(法院和解):在法院訴訟程序中,經法官或調解委員促成而成立的和解。其效力等同於「確定判決」,具有極高的拘束力,對方不履行時,您可以直接聲請強制執行,無需另行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380條:「和解成立者,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

  1. 訴訟外和解(私下和解):當事人在法院程序外自行簽訂的和解協議。其效力為「私法上和解契約」,對當事人仍有拘束力,但若對方不履行,您需要另行提起訴訟來請求履行,無法直接聲請強制執行。

【實務案例警示】

在遺產紛爭中,手足之間常會簽訂一些協議書,約定好誰分什麼、誰拿多少錢。但有時候,當事人在簽完後會反悔,主張這份協議書只是「遺產分割協議」,沒有和解的效力,或是說自己簽錯了。法院在判斷這類案件時,不會只看協議書上的文字,而是會深入探究當初簽這份協議的「真正目的」。例如,如果這份協議書是在大家爭吵不休、互相讓步後才簽的,目的就是為了終止這場家庭紛爭,那法院就很可能認定它其實是一份「和解契約」。一旦被認定為和解契約,想反悔的門檻就會高很多,因為和解契約的撤銷有著更嚴格的限制。

四、給財產追討者的實務操作指引

為了在和解中最大化您的權益,請務必掌握以下要點:

  • 簽訂前:務必做足功課

  • 充分了解事實與法律: 徹底釐清所有相關財產的範圍、價值,以及對方的資力狀況。諮詢專業人士,了解您的權利與義務。

  • 確認當事人資格: 特別是涉及繼承或多人糾紛時,務必確認所有簽署人的身份與權限。

  • 明確約定內容: 和解協議的條款必須清晰、具體,包含財產分配方式、給付金額、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及違約責任等,避免模糊地帶。

  • 評估讓步範圍: 和解是互相讓步,事先設定好自己的底線與可接受的條件。

  • 簽訂時:確保真實與正確

  • 確保真實意願: 確認所有當事人都是在自由、未受脅迫或詐欺的情況下簽署。

  • 避免錯誤: 仔細核對協議書上的所有資訊,包括財產標的、金額、當事人姓名等,避免筆誤。

  • 考慮見證與公證: 若協議內容重大,建議有公正第三方見證,或考慮辦理公證,以增加協議的證明力與執行力。

  • 簽訂後:依約履行並保留證據

  • 依約履行: 和解協議一旦成立,即對當事人產生拘束力,各方應嚴格按照協議內容履行義務。

  • 保留證據: 妥善保存所有與和解協議相關的文件,包括協議書正本、履行證明(如匯款單據、收據)等。

  • 及時主張權利: 若發現對方未依約履行,應及時催告並主張權利。若欲主張撤銷和解,務必注意除斥期間的限制。

結論:謹慎和解,保障權益

和解是解決財產糾紛的重要途徑,它能為您帶來確定性,避免冗長的訴訟。然而,和解契約的強大拘束力,也要求您在簽署前務必深思熟慮。了解其「創設」與「消滅」的效力,以及撤銷的嚴格條件,是您在財產追討路上不可或缺的法律智慧。掌握這些眉角,您將能更從容地運用和解工具,為自己的權益爭取最大保障。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和解協議簽了之後,對方沒履約,我還能告他「原來的」債務嗎?

A: 不行。根據《民法》第737條,和解契約一旦成立,就產生「創設效力」與「消滅效力」。這表示原有的債務關係已經被和解契約所取代。對方不履行和解條件時,您只能依據和解契約的內容,向對方請求履行(例如要求對方給付和解金),或依和解契約約定的違約條款處理,而不能再回到原來的債務關係去主張權利。

Q: 簽和解書時,如果發現對方隱瞞財產,我能撤銷嗎?

A: 這取決於隱瞞的程度和您是否能證明對方有「詐欺」行為,或是該隱瞞構成對「重要爭點」的錯誤。如果對方故意隱瞞重要財產資訊,導致您在不知情下簽訂和解,且若您知情就不會簽,則可能符合《民法》第92條的詐欺規定,可以主張撤銷。但和解契約的撤銷門檻很高,您必須能舉證證明對方有詐欺意圖及行為,且您因此受騙。此外,撤銷權有除斥期間限制,須在發現詐欺後一年內行使。

Q: 遺產糾紛的和解書,跟一般的遺產分割協議有什麼不同?

A: 遺產分割協議是繼承人之間就如何分配公同共有遺產的約定,通常需要全體繼承人同意才生效力。而和解契約則強調當事人之間存在爭執,透過「互相讓步」來「終止爭執」。即使和解內容涉及遺產分配,但若其本質是為了解決繼承人間的紛爭,並有互相讓步,法院會傾向認定其為和解契約。和解契約的法律效力更為強大,且撤銷的條件也比一般契約更嚴格,一旦成立,就取代了原有的法律關係。

Q: 鄉鎮市調解委員會的和解書,跟法院的和解筆錄一樣有效力嗎?

A: 不完全相同。經鄉鎮市調解委員會調解成立的調解書,若經法院核定,則與法院的和解筆錄一樣,具有與「確定判決」相同的效力,可以直接聲請強制執行。但如果調解書未經法院核定,它仍具有「私法上和解契約」的效力,對當事人仍有拘束力,您不能隨意反悔。然而,如果對方不履行,您就必須另行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履行,無法直接聲請強制執行。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