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無路別放棄!經濟弱勢也能申請免費律師、訴訟費用補助
您好,辛苦了!面對法律問題時,常常會覺得無助又徬徨,尤其當經濟狀況不允許,連請律師的費用都成為沉重負擔時,那種壓力更是難以承受。但請您不要灰心,在台灣,政府和相關單位為經濟弱勢的民眾提供了「法律扶助」服務,讓您也能獲得專業的法律協助,勇敢站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這篇文章將由律點通為您詳細說明,什麼是法律扶助?誰可以申請?要怎麼申請?以及有哪些您可能不知道的專屬補助資源。讓我們一步步了解,如何善用這些資源,讓法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門檻。
什麼是法律扶助?誰可以申請?
「法律扶助」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那些沒有足夠錢,或因為其他特殊原因無法獲得法律幫助的人,能夠得到必要的法律協助。《法律扶助法》是這項服務最主要的依據,它明確規定了誰可以申請,以及可以獲得哪些幫助。
1. 兩種主要的申請資格:無資力或因特殊原因
根據《法律扶助法》第5條規定,只要您符合以下兩種情況之一,就有機會申請法律扶助:
《法律扶助法》第5條第1項:「本法所稱無資力者,係指下列情形之一:一、符合社會救助法規定之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二、符合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第 四條第一項之特殊境遇家庭。三、其可處分之資產及每月可處分之收入低於一定標準。」
《法律扶助法》第5條第4項:「本法所稱因其他原因無法受到法律適當保護者,係指下列情形之一:一、涉犯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於偵查中初次詢(訊)問、審判中,未經選任辯護人。二、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具原住民身分,於偵查、審判中未經選任辯護人。三、因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損傷或不全,無法為完全陳述,於偵查、審判中未經選任辯護人;或於審判中未經選任代理人,審判長認有選任之必要。」
簡單來說:
- 「無資力」: 指的是您的經濟狀況無法負擔律師費用。如果您是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特殊境遇家庭,通常會直接被認定為無資力,不需要再額外審查資產。如果不是這些身份,則會審查您和家庭的資產與收入是否低於法律扶助基金會訂定的標準。請注意,言詞法律諮詢通常不需審查資力。
- 「因其他原因無法受到法律適當保護」: 即使您可能有些資產,但因為案件的特殊性或您的個人情況,法律仍認為您需要特別保護。例如:
- 您涉犯了重罪(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在偵查或審判中沒有請律師。
- 您是原住民身份,在偵查或審判中沒有請律師。
- 您因為身心功能受損,無法清楚表達,在法律程序中沒有律師協助。
2. 法律扶助可以提供哪些幫助?
根據《法律扶助法》第4條,法律扶助的範圍很廣泛,包含:
- 法律諮詢: 免費提供口頭或書面的法律意見,解答您的疑問。
- 法律文件撰寫: 協助您撰寫訴狀、陳報狀、答辯狀等法律文書。
- 調解、和解代理: 協助您進行和解或調解,爭取對您最有利的條件。
- 訴訟、非訟、仲裁代理: 指派律師代表您進行各種法律訴訟程序。
- 其他必要服務及費用: 涵蓋法律程序中可能產生的其他必要費用或服務。
3. 獲得法律扶助,訴訟費用也能省!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您已經獲得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簡稱「法扶基金會」)的法律扶助,那麼在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原則上法院都會准許,讓您免繳或暫免繳納訴訟費用。
《法律扶助法》第63條:「經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其於訴訟或非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除顯無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不受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之限制。」
這表示,只要您的案件不是明顯沒有道理,法院就會同意您免繳或暫免繳納訴訟費用,大大減輕您的經濟壓力,讓您有機會打官司爭取權益。
專屬您的法律援手:特殊族群的扶助管道
除了法扶基金會,台灣還有針對特定弱勢族群提供的專案扶助,您可以根據自己的身份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管道:
- 原住民法律扶助: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提供原住民專屬的法律諮詢、法治教育及訴訟費用補助。若您是原住民,可向戶籍所在地的執行機關申請。
- 特殊境遇家庭扶助: 符合《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規定的家庭,例如因家庭暴力受害而無力負擔訴訟費用者,可向戶籍所在地主管機關申請最高新台幣五萬元的法律訴訟補助。
- 家庭暴力被害人補助: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可核發家庭暴力被害人訴訟費用及律師費用補助,為家暴受害者提供額外支持。
- 性別平等工作法律扶助: 因雇主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或遭受性騷擾而需訴訟的受僱者或求職者,主管機關會提供法律諮詢、書狀撰擬、律師費及必要生活費用等扶助。
真實案例分享:他們這樣得到幫助
讓我們來看兩個實際的例子,了解法律扶助如何幫助經濟弱勢的民眾:
案例一:李小姐的行政訴訟之路
李小姐因為工作權益受損,必須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她本身是特殊境遇家庭,經濟狀況非常困難。當她向法扶基金會申請法律扶助後,成功獲得了律師協助。後來,她向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法院審理後認為,李小姐已經獲得法扶基金會的扶助,且案件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因此裁定准予訴訟救助,讓她可以免繳訴訟費用,繼續為自己的權益奮鬥。
案例二:王女士的勞工權益上訴
王女士因為勞工事務與雇主產生糾紛,一審判決對她不利,她希望能上訴到最高行政法院。王女士是低收入戶,經濟拮据。她也向法扶基金會申請並獲得了法律扶助。當她向最高行政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法院審查後發現她確實符合低收入戶資格,且已獲得法扶基金會的扶助,因此也裁定准予訴訟救助,讓她不必擔心上訴的費用,確保了她尋求更高審級救濟的權利。
這兩個案例都證明了,只要您符合法律扶助的資格,不僅能獲得律師的專業協助,連法院的訴訟費用也能獲得減免,讓您在法律程序中不再孤單。
申請法律扶助,您可以這樣做!
1. 申請流程與準備文件
- 確認資格: 先評估自己是否符合「無資力」或「因其他原因無法受到法律適當保護」的條件。不確定時,可以先打電話到法扶基金會詢問。
- 選擇扶助單位:
-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這是最主要的單位,您可撥打「1999轉2」或直接到就近的分會申請。
- 特殊族群專案: 若您是原住民、家暴受害者或特殊境遇家庭,可先向相關政府單位(如原民會、縣市政府社會局)詢問是否有專屬補助。
- 提出申請: 您可以親自到法扶基金會各分會,以口頭或書面方式提出申請。請務必清楚說明您的基本資料、案件經過、符合哪種扶助資格,以及您希望獲得哪種法律扶助。
- 審查與核定: 扶助單位會審查您的資格和案件內容。如果符合資格,就會核定扶助並指派律師給您。
2. 常見注意事項
- 資力審查文件: 除了特定免審查的情況外,一般申請都需要提供全戶的財產歸屬資料清單、所得資料清單等證明文件。
- 案件合理性: 法律扶助的案件必須有「合理性」,也就是說,您的案件不是明顯沒有勝訴希望,或打官司沒有實際意義。
- 時效性: 部分法律扶助有申請期限,例如特殊境遇家庭的法律訴訟補助需在事實發生後三個月內申請。請務必留意時效。
- 不重複扶助: 如果您已經從其他政府機關或法扶基金會獲得補助,原則上不能重複申請性質相同的扶助,建議選擇對您最有利的方案。
- 外國人申請: 非中華民國國民,只要合法居住在台灣,且符合資力及案件合理性條件,也可以申請法律扶助。但請注意,在申請「訴訟救助」時,有時可能需考量互惠原則,即您的母國是否也對台灣國民提供類似的訴訟救助,這可能會增加審查的複雜性。
結論:法律援助是您的權利,勇敢踏出第一步!
面對法律困境,經濟弱勢不再是讓您卻步的理由。台灣完善的法律扶助制度,旨在確保每個人,不論貧富,都能獲得公平的法律對待。從免費法律諮詢到指派專業律師,甚至減免訴訟費用,這些資源都是為了支持您勇敢捍衛自己的權益。
記住,遇到問題時,不要害怕求助。撥打法扶基金會的專線,或向相關單位諮詢,踏出這一步,您就能為自己開啟一道希望之門。您的權益值得被看見,您的聲音值得被聽見。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怎麼知道自己符不符合法律扶助的資格?
A: 您可以先檢視自己是否為政府核定的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特殊境遇家庭。如果不是,法扶基金會會審查您和您家庭的資產與每月收入是否低於他們訂定的標準。此外,即使有資力,若您是原住民、涉犯重罪的被告、或因身心障礙無法陳述,也可能符合「因其他原因無法受到法律適當保護」的資格。最直接的方式是撥打法扶基金會專線「1999轉2」或親洽分會詢問,他們會協助您初步評估。
Q: 法律扶助基金會可以提供哪些具體的幫助?
A: 法扶基金會提供的幫助非常多元,包括:免費的法律諮詢(現場或電話諮詢)、協助撰寫各種法律文件(如訴狀、陳報狀等)、指派律師代表您進行調解、和解、訴訟、非訟或仲裁程序。簡單來說,從您剛開始遇到法律問題的疑惑,到進入法院程序的每一個環節,法扶基金會都能提供專業的律師協助。
Q: 申請法律扶助需要準備哪些文件?
A: 一般來說,您需要準備身分證明文件(如身分證、戶口名簿),以及證明您經濟狀況的文件(如全戶財產歸屬資料清單、所得資料清單、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證明等)。如果您是特殊境遇家庭或原住民,也需要相關證明文件。此外,與您的法律事件相關的所有證據資料(如合約、通知書、診斷證明等)也需要一併備妥。建議您在前往申請前,先致電法扶基金會詢問,確認應準備的完整文件清單。
Q: 如果我不是台灣國民,可以申請法律扶助嗎?會不會有特別的限制?
A: 是的,非中華民國國民只要合法居住在台灣,並且符合法律扶助的資力條件及案件合理性,一樣可以申請法律扶助。但在申請「訴訟救助」(即免繳法院訴訟費用)時,有時會考量「互惠原則」,也就是說,您的母國是否也對台灣國民提供類似的訴訟救助。這可能會讓審查過程稍微複雜,但仍建議您提出申請,由法扶基金會協助判斷。
Q: 申請法律扶助後,法院的訴訟費用還要自己繳嗎?
A: 不一定。如果您已經獲得法扶基金會的法律扶助,在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原則上法院都會准許,讓您免繳或暫免繳納訴訟費用。這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讓您可以更專注於案件本身。不過,前提是您的案件必須有其合理性,不能是明顯沒有道理的訴訟。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資料內容皆由AI生成,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