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陰霾,政府是你堅實的後盾:就業重建之路
親愛的你,我們知道,在經歷家庭暴力的創傷後,重新站起來並不容易。特別是當你需要獨立生活,甚至撫養家庭時,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僅是經濟上的支持,更是重拾自信、找回生活主導權的關鍵一步。別擔心,台灣的法律和政府資源,都為你準備了專屬的協助!
這篇文章將為你詳細說明,身為家庭暴力被害人,你有哪些權益,可以向政府申請哪些就業促進補助,以及如何一步步地善用這些資源,為自己和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穩定的新生活。
你是「特定對象」!政府的就業協助專為你而設
首先,請你務必知道,在法律上,家庭暴力被害人被視為需要特別協助的「特定對象」 。這表示政府會投入更多資源,為你量身打造就業促進計畫,提供額外的津貼與補助。這是有明確法律依據的:
《就業服務法》第24條:「主管機關為促進下列特定對象之就業,應訂定計畫,致力促進其就業;必要時,得發給相關津貼或補助金:一、獨力負擔家計者。二、中高齡者。三、身心障礙者。四、原住民。五、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中有工作能力者。六、長期失業者。七、二度就業婦女。**八、家庭暴力被害人。**九、更生受保護人。十、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者。」
這條法律明確保障了你的權益,讓你能夠優先獲得政府的就業輔導與經濟支持。所以,你不是孤單一人,政府會與你同行。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是你的專屬顧問
當你決定要開始找工作時,第一步就是前往你所在地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例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或各縣市就業服務站)。這裡的專業人員會是你的重要夥伴,他們會提供:
- 就業諮詢:透過專業諮詢,協助你釐清自己的專長、興趣、就業需求與職涯方向。他們會傾聽你的狀況,並提供最適合你的建議。
- 職業輔導評量:如果對未來方向感到迷茫,或有特殊需求,他們會協助你進行更深入的評估,找出最適合你的職業道路。
- 推介就業:根據你的能力和意願,為你媒合適合的工作機會。
- 轉介職業訓練:如果你需要學習新技能或提升現有技能,他們會協助你找到合適的職業訓練課程。
《就業服務法》第17條:「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對求職人,應先提供就業諮詢,再依諮詢結果或職業輔導評量,推介就業、職業訓練、技能檢定、創業輔導、進行轉介或失業認定及轉請核發失業給付。」
這代表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是提供你全面性服務的核心單位,你所有的就業協助都將從這裡開始。
政府提供了哪些具體協助?多樣化的津貼與補助
除了就業諮詢和媒合,政府也為你準備了多種經濟上的補助,幫助你在找工作、學習新技能或適應新職場的過程中,能夠減輕經濟壓力:
- 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與訓練獎勵金:如果你需要參加政府核准的職業訓練課程,以學習新技能或提升專業能力,在受訓期間,你可能有機會領取生活津貼,減輕學習期間的經濟負擔。特別是針對年輕族群(15至29歲),參加特定職前訓練課程,每月最高可領取新臺幣一萬元的訓練獎勵金。
- 職場學習及再適應津貼:如果你被推介到特定職場進行學習,以適應工作環境,這項津貼能幫助你在學習期間維持基本生活。
- 臨時工作津貼:在等待正式工作或需要短期收入時,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可能會推介你參與臨時性工作,並發給津貼。
- 跨域求職及就業補助金:如果你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需要到外縣市求職或就業,政府會提供求職交通、異地就業交通、搬遷,甚至租屋的補助,幫助你穩定下來。
- 待業生活津貼與就業獎助津貼: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政府會提供待業生活津貼,協助你在待業期間維持基本開銷。如果你在領取津貼期間成功就業,還可能獲得就業獎助津貼作為鼓勵。
這些津貼與補助的項目與金額,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失業期間長短以及參與的計畫而有所不同,建議你直接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諮詢,了解最適合你的方案。
如何善用這些資源?實務操作指引
- 主動尋求協助:這是最重要的一步!請務必前往你所在地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例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各分署或各縣市就業服務站)辦理求職登記。這是啟動所有就業促進措施的起點。
- 誠實溝通你的需求:在諮詢時,請勇敢地告知你的家庭暴力被害人身分,以及你對工作的期望、能力、經濟需求和任何特殊考量。這有助於服務人員為你提供最貼切的協助。
- 積極參與職業訓練:如果你對某個領域有興趣,或覺得自己需要學習新技能,不要害怕參與職業訓練。許多課程不僅免費,還能領取津貼,幫助你提升競爭力。
- 了解自身權益:多詢問服務人員,根據你的情況,可以申請哪些津貼或補助。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問到明白。
重要提醒:
- 資格條件:每項補助都有其特定的申請資格、條件和時間限制。請務必仔細閱讀並確認你符合資格。
- 文件準備:申請時通常需要準備身分證明、求職登記證明、訓練證明或僱用證明等文件。確保資料齊全,以免影響申請進度。
- 政策變動:政府的就業促進措施會因應時勢調整,請隨時留意最新公告。
結語:勇敢跨出,迎向自由與希望
親愛的你,離開暴力環境,選擇重新開始,本身就是一件極其勇敢的事情。請相信自己有能力走出困境,政府的就業促進措施就是為你而設的橋樑,幫助你跨越難關,走向獨立自主的新生活。請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尋求協助,為自己和家人創造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你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身為家庭暴力被害人,我該從哪裡開始尋求就業協助?
A: 你應該從你所在地最近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開始。這包括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或各縣市的就業服務站。在那裡,你可以辦理求職登記,接受專業的就業諮詢,他們會根據你的情況,引導你申請適合的職業訓練或就業補助。
Q: 我沒有任何專長,擔心找不到工作,政府能提供什麼幫助?
A: 別擔心!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會為你安排「就業諮詢」或「職業輔導評量」,協助你找出潛力與興趣。如果需要,他們會推介你參加政府核准的「職業訓練課程」,讓你學習新技能,並可能在受訓期間領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或「訓練獎勵金」,幫助你提升就業能力。
Q: 如果我找到工作,但需要搬家或通勤到外地,有相關補助嗎?
A: 有的。政府提供「跨域求職及就業補助金」,包含「求職交通補助金」、「異地就業交通補助金」、「搬遷補助金」以及「租屋補助金」。這些補助旨在鼓勵你跨區域尋找並穩定就業,減輕你因工作地點變動而產生的經濟壓力。你可以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諮詢申請條件。
Q: 我目前沒有收入,在找工作期間,政府能提供生活上的支持嗎?
A: 是的,政府有提供「臨時工作津貼」和「待業生活津貼」等措施。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會評估你的情況,推介你從事臨時性工作以維持基本生活,或在特定條件下發給待業生活津貼。如果你在領取待業津貼期間成功就業,還可能獲得「就業獎助津貼」作為鼓勵。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資料內容皆由AI生成,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