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的陰影,往往不只留下身體上的傷痕,更在心靈深處刻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許多家暴被害人長期承受精神壓力、恐懼與焦慮,即使脫離了受暴環境,這些「心」傷卻可能演變成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當您正經歷或曾經歷這樣的痛苦,您是否曾想過,這些精神上的傷害,也能透過法律途徑獲得賠償與正義?
「律點通」深知您的困境,這篇文章將以最白話、最貼近您的方式,解析台灣法律如何認定PTSD,以及您可以如何為自己的「心」傷爭取應有的權益。請記住,您並不孤單,法律是您堅實的後盾。
了解家暴後的「心」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並非只是「想太多」,它是一種經過嚴重創傷事件後,可能出現的持續性精神壓力疾患。根據最高法院的見解,PTSD的診斷需要符合特定的醫學標準,包括經歷過創傷事件、持續一個月以上,並伴隨如反覆回想、逃避相關刺激、負面情緒與認知改變、過度警覺等症狀。家暴,無疑是造成PTSD的重大創傷事件之一。
在法律上,PTSD被視為一種身體或健康上的損害。這意味著,如果您的PTSD是由家暴行為所引起,您有權利向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這不僅包括治療費用,更涵蓋了您因此遭受的精神痛苦。
您的權利,法律來守護:民事求償篇
當家暴行為導致您罹患PTSD,台灣《民法》提供了明確的求償依據,讓您可以為自己爭取權益。
身體與精神的傷害,可以請求賠償!
- 侵權行為責任 家暴行為,無論是肢體暴力、言語侮辱、精神控制或性侵害,都屬於不法侵害他人權利的行為。
《民法》第184條第1項:「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這條文告訴我們,只要加害人故意或過失地傷害您,導致您身心受損(例如罹患PTSD),他就必須負起賠償責任。
- 財產上的損失 PTSD可能讓您無法專心工作,甚至失去工作能力,或因此需要額外的醫療、交通等開銷。
《民法》第193條第1項:「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如果您因為PTSD而減少了收入、無法工作,或是為了治療增加了生活上的必要花費,您可以依據這條規定向加害人求償。
- 精神上的痛苦(精神慰撫金) PTSD帶來的精神折磨,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但法律允許您請求一筆「相當」的金額來彌補這份痛苦。
《民法》第195條第1項:「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這就是俗稱的「精神慰撫金」。法院會根據雙方經濟狀況、加害行為的嚴重程度、您所受精神痛苦的程度等因素,來決定一個合理的金額。
證明「心」傷的關鍵:專業診斷與證據
要成功求償,最重要的是證明您的PTSD是由家暴所引起,這需要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出具的心理衡鑑報告。這份報告會詳細評估您的精神狀況、診斷是否符合PTSD,並說明其與家暴事件的因果關係。及時就醫並讓醫師詳細記載病歷,對證明因果關係至關重要。
案例故事:當「心」傷遇上法律
法律條文或許有些生硬,讓我們透過兩個改編的真實案例,了解PTSD在法律實務中可能遇到的情況。
小芳的故事:心傷難癒,卻被認為「也有責任」?
小芳長期忍受丈夫的言語暴力與精神控制,導致罹患重度PTSD,甚至無法正常工作。她鼓起勇氣向法院提告求償,希望為自己爭取公道。然而,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小芳的性格較為內向敏感,加上缺乏穩定的家庭支持系統,這些因素使得她的PTSD症狀更難以緩解,甚至加劇了損害。最終,法院在判決賠償金額時,考量了小芳的這些「個人因素」,類推適用了《民法》第217條的與有過失原則,減輕了加害人一部分的賠償責任。
律點通提醒:這個案例並非要指責被害人,而是提醒我們,在法律實務中,法院可能會審酌所有影響損害發生或擴大的因素。積極尋求治療、展現復原的努力,並擁有社會支持,有助於降低被認定與有過失的風險。
阿華的故事:錯過就醫黃金期,證明困難重重
阿華在一次嚴重的家暴事件後,身心俱疲,但因為害怕與羞恥,遲遲沒有尋求精神科協助。直到一年多後,在朋友的鼓勵下才鼓起勇氣就醫,被診斷出PTSD。然而,當她向法院請求賠償時,法院卻認為她就診時間距離事發過久,加上當時的病歷記載不夠詳細,難以證明她的PTSD與那次家暴事件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最終,阿華因PTSD導致的看護費及薪資損失等部分求償項目,未能獲得法院的支持。
律點通提醒:這個案例強調了即時就醫的重要性。越早尋求專業協助,並確保病歷詳細記載創傷事件與您的身心反應,越能有效證明PTSD與家暴之間的因果關係,保障您的求償權益。
為自己爭取權益:實用行動指引
面對家暴帶來的PTSD,採取積極行動至關重要。以下是您可以立即執行的步驟:
- 立即就醫與完整記錄
- 盡速尋求精神科或心理諮商專業協助:這是證明PTSD的起點。
- 詳實告知醫師:就診時務必清楚描述家暴事件的經過、您的身心反應及症狀變化,並要求醫師詳細記載於病歷中。
- 妥善保存所有單據:包括醫療費用、藥物費用、心理治療費用、交通費等,以及因PTSD導致無法工作或減少收入的證明(如薪資證明、請假紀錄)。
-
取得專業鑑定報告 務必請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出具完整、具體且明確的心理衡鑑報告。報告內容應包含PTSD的診斷、符合的診斷準則、症狀描述、與家暴事件的因果關聯性,以及對您日常生活(包括工作、社交)功能的影響評估。這是法院判斷的關鍵證據。
-
積極配合治療 積極配合醫師或心理師的治療計畫,展現您自我復原的努力。這不僅有助於您的康復,也能避免在訴訟中被對方主張您未積極治療,導致損害擴大,進而影響賠償金額。
結論:您並不孤單,法律是您的後盾
家暴帶來的PTSD是真實且痛苦的,但您有權利為自己爭取公道與賠償。透過這篇文章,我們了解了PTSD在法律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及時就醫、完整記錄、取得專業鑑定報告等方式,強化您的求償依據。請相信,您的「心」傷值得被看見,您的權益值得被捍衛。勇敢踏出這一步,為自己開啟療癒與重生的道路。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家暴後出現哪些症狀可能代表PTSD?
A: 家暴後,若您出現反覆回想起受暴畫面、惡夢、努力避免與事件相關的人事物、對未來感到絕望、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容易暴怒或驚嚇、失眠等症狀,且這些狀況持續超過一個月,並嚴重影響您的日常生活,就可能罹患PTSD。建議盡速尋求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的專業評估。
Q: 我該如何證明我的PTSD是家暴造成的?
A: 證明因果關係是關鍵。您需要:1. 立即就醫,讓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診斷並詳細記載病歷,說明創傷事件與症狀關聯;2. 取得完整的心理衡鑑報告,這份報告會專業評估您的精神狀況,並明確指出PTSD與家暴事件的因果關係;3. 保留所有家暴證據(如驗傷單、報案紀錄、錄音、錄影、證人證詞等),以證明家暴事件的真實性。
Q: 如果我沒有錢看醫生,怎麼辦?
A: 別擔心!台灣有許多資源可以協助您:1. 各縣市家暴防治中心提供免費的心理諮詢與法律扶助轉介服務;2. 法律扶助基金會提供符合資格的被害人免費律師諮詢與訴訟協助,費用由法扶基金會支付;3. 部分醫院或社福團體也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心理諮詢服務,您可以主動聯繫詢問。
Q: 精神慰撫金大概可以請求多少錢?
A: 精神慰撫金的金額沒有固定標準,法院會綜合考量多種因素來決定,包括:加害人的財力、您的身分地位、家暴行為的嚴重程度、您所受精神痛苦的程度、PTSD對您生活的影響、治療時間與效果等。因此,個案差異很大,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甚至更高都有可能。建議您在提出訴訟前,與專業律師討論具體的請求金額。
Q: 如果我拖很久才就醫,還能求償嗎?
A: 雖然越早醫越有利於證明因果關係,但若您因為種種原因延遲就醫,仍有求償的機會。關鍵在於您能否提供其他強而有力的證據(例如:事件發生後,您持續出現相關症狀的紀錄、親友證詞、其他間接證據等),並請專業醫師在心理衡鑑報告中,解釋延遲就醫的原因及PTSD與創傷事件的關聯性。但證明難度會相對提高。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資料內容皆由AI生成,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