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中孩子面臨不當對待、疏忽照顧,甚至遭受傷害時,那種心痛與無助,是任何文字都難以形容的。身為被害人家屬,您或許會感到徬徨,不知道該從何處尋求協助,也不知道法律能為您的孩子做些什麼。別擔心,律點通將帶您一步步了解台灣的「兒童及少年保護通報」機制,讓您知道如何運用法律,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為什麼「兒少保護通報」如此重要?
兒童及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他們的成長與發展需要被細心呵護。為了保護這些脆弱的生命,《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兒少權益保障法」)特別建立了一套嚴謹的通報機制,確保當孩子遭遇困境時,公權力能及時介入。
其中,最核心的法條之一是 《兒少權益保障法》第53條,它規定了特定專業人員的強制通報義務,也鼓勵所有公民一同為孩子發聲: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1項:「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教保服務人員、警察、司法人員、移民業務人員、戶政人員、村(里)幹事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於執行業務時知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立即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一、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二、充當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場所之侍應。三、遭受第 四十九條第一項各款之行為。四、有第 五十一條之情形。五、有第 五十六條第一項各款之情形。六、遭受其他傷害之情形。」
簡單來說,這條法律告訴我們,許多專業人員在工作時,一旦發現孩子有被施用毒品、被剝削、遭受身心虐待、遺棄、未受適當照顧或其他傷害等情況,必須在24小時內通報給地方政府的社會局/處。即使您不是這些專業人員,只要您知悉孩子有上述情況,也可以主動通報,您的通報將是保護孩子的第一道防線。
除了直接的傷害,如果家庭面臨經濟困難、教養問題、婚姻衝突或醫療困境,導致孩子有「未獲適當照顧之虞」時, 《兒少權益保障法》第54條也規定了相關人員應通報,讓主管機關能及早介入,提供協助,避免情況惡化。
通報後,政府會如何保護孩子?
當主管機關(通常是社會局/處)接獲通報後,會立即啟動調查程序。如果孩子的情況非常危急,例如生命、身體或自由有立即危險時,主管機關有權採取緊急措施: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置: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二、兒童及少年有立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三、兒童及少年遭受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作。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
這表示,如果孩子有未受適當照顧、需要立即就醫卻未就醫、遭受虐待、遺棄等情況,社會局/處會介入保護,甚至進行緊急安置。緊急安置最長72小時,如果評估後孩子仍無法安全回家,社會局/處會向法院聲請繼續安置,每次最長3個月,以確保孩子在安全環境中獲得妥善照顧。
【真實案例】小安的困境:當毒品陰影籠罩家庭
在台灣桃園,曾發生一個令人心疼的案例。未滿1歲的嬰兒小安,被通報發現後腦杓有腫包、生殖器和肛門處有嚴重的尿布疹,更令人震驚的是,就醫檢測後體內竟然驗出愷他命陽性反應。面對這樣的狀況,小安的父母無法提出合理的解釋,也無法安排其他親友照顧。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在接獲通報後,立即將小安緊急安置。由於72小時內無法改善小安的教養環境,社會局依據《兒少權益保障法》向法院聲請繼續安置小安。法院審理後,考量到小安的年幼與健康狀況,以及父母施用毒品的紀錄,最終裁定准許社會局將小安繼續安置在安全場所3個月。這個案例顯示,當家庭環境對孩子構成立即威脅時,社會局會迅速介入,而法院也會以孩子的最佳利益為考量,支持必要的保護措施。
我該如何為孩子通報?
身為被害人家屬,您的通報是啟動保護機制的第一步。請記住以下幾點:
- 誰可以通報? 任何人知悉孩子有《兒少權益保障法》第53條所列的受虐、受害情況,都可以通報。您不一定是專業人員,您的關心就是最大的力量。
- 何時通報? 發現應通報情事時,請「立即」通報,最遲不要超過「二十四小時」。時間是保護孩子的關鍵。
- 如何通報?
- 緊急情況: 請撥打全國 「113婦幼保護專線」 ,或直接聯繫所在地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您可以先以言詞或電話通報。
- 非緊急情況或補正: 務必在24小時內,透過衛生福利部「關懷e起來」線上通報保護事件系統,或電信傳真等方式,填寫通報表送交社會局/處。
- 通報內容: 請盡可能提供詳細資訊,包括通報事由、孩子的基本資料、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基本資料、聯絡方式,以及您所知悉的相關情況。這些資訊有助於社會局/處更快地評估與介入。
重要提醒: 您的身分資料將會被保密,請安心通報,不必擔心遭到報復或影響。
結語
面對孩子受到的傷害,您的心一定很痛,但請您知道,您不是孤單一人。台灣的兒少保護通報機制,是為了在關鍵時刻介入,為孩子提供保護與協助。了解這些法律與流程,能讓您在必要時,更有力量地為孩子爭取應有的安全與照顧。請勇敢地伸出援手,讓社會的力量與您一同守護家中的寶貝。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通報後,我的孩子會被社會局帶走嗎?
A: 通報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孩子,而非輕易將孩子帶離家庭。社會局在接獲通報後,會先進行訪視評估,了解家庭狀況與孩子所面臨的風險。如果情況不嚴重,會優先提供家庭支持服務,例如親職教育、心理諮詢或經濟協助,協助家庭改善照顧環境。只有當孩子面臨立即危險,或家庭確實無法提供適當照顧,且短期內無法改善時,才會考慮進行緊急安置或保護安置,這也是為了孩子的最佳利益著想。
Q: 我如果通報了,我的家人或施虐者會知道是我通報的嗎?
A: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5項明確規定,通報人的身分資料應予保密。社會局在處理案件時,會採取措施保護通報人的隱私,不會向受訪家庭或施虐者透露您的身分。這項規定是為了鼓勵民眾勇於通報,讓您不必擔心因通報而面臨壓力或報復。
Q: 如果我懷疑孩子有受虐情況,但沒有確切證據,還可以通報嗎?
A: 可以,即使您沒有確切證據,只要您合理懷疑孩子有遭受不當對待或未獲適當照顧之虞,都應該通報。通報是將訊息傳達給專業機構,由他們進行專業評估與調查。您的懷疑和警覺,可能就是挽救孩子生命的關鍵。請撥打113專線或透過「關懷e起來」系統通報,讓專業人員介入了解。
Q: 孩子被緊急安置後,大約多久會回家?
A: 緊急安置最長為72小時。在這72小時內,社會局會盡快評估孩子的狀況和家庭環境。如果72小時後,孩子仍有安全疑慮,社會局會向法院聲請「繼續安置」,每次裁定以3個月為限,必要時可再延長。安置期間,社會局會積極協助家庭改善問題,並定期評估孩子是否能安全返家。最終目標是讓孩子回到安全的家庭環境中。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資料內容皆由AI生成,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