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家族股權傳承:避開贈與稅陷阱的關鍵策略

家族股權傳承:避開贈與稅陷阱的關鍵策略

律點通
2025-07-14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股權傳承贈與稅務
LINE

股東必看:家族企業股權傳承,如何避開贈與稅地雷?

作為公司股東,您是否曾思考過,如何將辛勤耕耘的企業股權,安全、順利且合法地傳承給下一代?這不僅是財富的延續,更是家族精神與事業版圖的傳承。然而,在台灣,這條傳承之路佈滿了稅務地雷,尤其是「贈與稅」的風險,稍有不慎,可能讓您的苦心規劃付諸東流。

今天,律點通將為您深入剖析家族企業股權傳承中,最容易遇到的贈與稅法律議題,並提供實用建議,助您穩健前行。

掌握核心法條:贈與稅的課徵依據

在談論股權傳承的贈與稅風險前,我們必須先了解相關的法律基礎。主要涉及《遺產及贈與稅法》(簡稱《遺贈稅法》)及《公司法》的部分條文。

  • 《遺贈稅法》第4條:明確定義了「贈與」是指財產所有人「無償給予」他人,且經他人「允受」而生效力的行為。這是判斷是否構成贈與的核心。

  • 《遺贈稅法》第10條及施行細則第29條:規定了贈與財產的價值計算方式。對於未上市櫃公司股票,其價值並非以面額計算,而是以贈與日的「資產淨值」為基礎,並需對公司資產中的土地、房屋、上市櫃股票等進行調整,以反映真實的市場價值。這點對於家族企業的股權估價至關重要。

  • 《遺贈稅法》第5條第6款:親屬間交易的「視同贈與」

這條法規是家族企業股權移轉最常見的贈與稅風險點,務必特別留意: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第6款:「財產之移動,具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以贈與論,依本法規定,課徵贈與稅:…六、二親等以內親屬間財產之買賣。但能提出已支付價款之確實證明,且該已支付之價款非由出賣人貸與或提供擔保向他人借得者,不在此限。」

簡單來說,如果您將公司股權賣給二親等以內的親屬(如配偶、子女、兄弟姊妹等),稅捐機關會「推定」這是贈與,除非您能提出明確的證據,證明買賣價金確實已支付,而且這筆錢不是您借給對方的,也不是您提供擔保讓對方借來的。這條規定旨在防止透過「假買賣、真贈與」來規避稅負。

實質課稅原則:穿透形式看本質

除了上述法條,另一個關鍵概念是「實質課稅原則」。這項原則強調,稅捐的課徵應以經濟實質為判斷依據,而非僅憑法律形式。即使您的行為形式上合法,但若其經濟實質是為了規避稅負,稅捐機關仍可穿透法律形式,依其實質課稅。這在家族企業中尤其常見,例如:

  • 放棄認股權:當公司增資時,如果您身為主要股東,放棄了優先認購新股的權利,而讓您的子女以較低價格認購,且您對公司有絕對掌控力,稅捐機關很可能認定這是一種「迂迴贈與」,將放棄認股權的利益差額視為贈與課稅。

  • 低價轉讓:若您以遠低於公司淨值的價格將股權轉讓給親屬,即使形式上是買賣,但差額部分仍可能被認定為贈與。

實務案例解析:放棄認股權的贈與稅風險

過去曾有許多家族企業,在公司增資時,主要股東為了讓子女順利接班,而選擇放棄其優先認股權,改由子女以較低價格認購新股。然而,這樣的操作卻被國稅局認定為「實質贈與」,並補徵了巨額贈與稅。

案例情境:

陳董事長是家族企業的靈魂人物,公司所有股權都在家族成員手中。為了讓獨子小陳逐步接班,陳董事長在公司現金增資時,決定放棄自己原有的新股優先認購權,讓小陳以每股10元的價格認購新股。當時公司的每股淨值其實高達50元。

國稅局在事後查核時發現,陳董事長對公司董事會具有絕對掌控力,且小陳認購的價格遠低於公司實際淨值。國稅局認為,陳董事長雖然形式上是「放棄」認股權,但實質上是透過掌控公司決策,將這筆「每股40元」的差額利益無償轉移給兒子,因此依據「實質課稅原則」,認定這筆差額屬於贈與,並補徵了贈與稅。

這個案例清楚地提醒我們,在家族企業中,任何看似合法的股權操作,若其經濟實質是無償的財產移轉,都可能被稅捐機關以「實質課稅原則」課徵贈與稅。

股權傳承的實務操作建議

為避免上述風險,以下是公司股東在規劃家族股權傳承時的實用建議:

  1. 提早規劃,分批進行:善用每年的贈與稅免稅額度,分年、分批進行股權移轉,可有效降低單次贈與的稅負。

  2. 確保交易真實性與對價合理性

  • 親屬間買賣股權:務必確保買賣價金合理(應接近公司淨值或市場價格),並有明確的資金流向證明(如銀行轉帳紀錄)。避免現金交易或僅有借據而無實際金流。
  • 資金來源:受讓股權的子女應使用其自有資金支付價款,而非由您(贈與人)提供或借貸。必要時,可證明子女的資金來源。
  1. 謹慎處理放棄認股權:在公司增資時,若家族成員放棄認股權,應審慎評估其稅務影響。若放棄後由二親等內親屬認購,且認購價格與公司淨值有顯著差異,極可能被認定為實質贈與。若確有放棄必要,應有充分的商業理由支持,並確保認購價格的合理性。

  2. 專業估價不可少:對於未上市櫃公司股票的價值評估,應依《遺贈稅法》規定,以贈與日或繼承日的資產淨值估定。建議委託專業會計師進行評估,確保估價的客觀性與合法性。

結論:未雨綢繆,穩健傳承

家族企業的股權傳承是一項複雜且影響深遠的任務。面對不斷變化的稅務法規與實務認定,單純依賴形式上的合法性已不足以規避風險。理解「實質課稅原則」的精神,並在股權移轉過程中,確保交易的真實性、對價的合理性以及資金來源的透明化,是您成功傳承的關鍵。

提早規劃、步步為營,才能讓您的家族企業穩健傳承,永續經營。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家族企業股權傳承最常見的贈與稅風險是什麼?

A: 最常見的風險來自於《遺贈稅法》中的「視同贈與」規定,特別是二親等以內親屬間的財產買賣,若無法證明價款已確實支付且非由出賣人提供,會被推定為贈與。此外,在公司增資時,主要股東放棄認股權,讓子女以低價認購,也常被國稅局依「實質課稅原則」認定為實質贈與。

Q: 什麼是「實質課稅原則」?它對股權移轉有何影響?

A: 實質課稅原則是指稅捐機關在課稅時,會穿透交易的法律形式,依據其經濟實質來判斷。這意味著即使股權移轉的形式看似買賣或放棄權利,但如果其經濟實質是財產的無償移轉(例如低價轉讓或放棄認股權讓子女獲利),稅捐機關仍會認定為贈與,並課徵贈與稅。這對家族企業內部股權調整影響甚鉅。

Q: 如果我把公司股票賣給子女,要怎麼避免被課贈與稅?

A: 關鍵在於證明交易的真實性與對價的合理性。您必須確保買賣價格接近公司股票的真實價值(依《遺贈稅法施行細則》估定),並有明確的資金流向證明(如銀行轉帳紀錄),證明子女確實支付了價款。最重要的是,這筆價款必須是子女的自有資金,而非由您提供或借貸給他們。

Q: 未上市櫃公司的股票價值是如何估定的?

A: 根據《遺贈稅法第10條》及《施行細則第29條》規定,未上市櫃公司股票的價值,是以贈與日或繼承日該公司的「資產淨值」來估定。在計算資產淨值時,公司資產中的土地或房屋,若帳面價值低於公告現值,需按公告現值估價;公司持有的上市櫃股票則按市價估價。建議委託專業會計師進行公正評估。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