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特殊兒童扶養義務與權益保障:家長必讀法律指南

特殊兒童扶養義務與權益保障:家長必讀法律指南

律點通
2025-07-13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扶養義務身心障礙權益
LINE

親愛的特殊兒童權益者們,您是否曾為了孩子未來的扶養問題感到徬徨無助?身為特殊兒童的父母或照顧者,您肩負著無比重大的責任,而了解相關的法律權益,將是您為孩子築起堅實保障的第一步。律點通將透過這篇文章,帶您深入淺出地了解台灣法律中,關於身心障礙子女扶養義務的規範,並提供實用的操作指引,讓您更有力量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誰該扶養我的孩子?法律怎麼說?

在台灣,關於親屬間的扶養義務,主要依據《民法》和《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來規範。這兩部法律共同為身心障礙子女的生活安全網提供了法律基礎。

《民法》:親屬間的基本扶養責任

《民法》明確了哪些親屬之間互負扶養義務。對於身心障礙子女而言,最直接的扶養義務人就是父母。這項義務是基於血緣關係而產生,不因孩子成年與否而消失,特別是當孩子因身心障礙而無法自理生活時。

《民法》第1114條:「左列親屬,互負扶養之義務:一、直系血親相互間。二、夫妻之一方與他方之父母同居者,其相互間。三、兄弟姊妹相互間。四、家長家屬相互間。」

這條文清楚指出,父母與子女屬於「直系血親」,因此父母對身心障礙子女負有扶養義務。

那麼,什麼樣的情況下,孩子才有權利要求扶養呢?

《民法》第1117條:「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簡單來說,如果您的特殊兒童因為身心障礙,導致「不能維持生活」(例如無法賺取足夠收入支付基本開銷)且「無謀生能力」(因障礙程度而難以或無法從事工作),那麼他就符合受扶養的資格。實務上,身心障礙證明往往是認定「無謀生能力」的重要依據。

扶養費要給多少?會不會有例外?

扶養費的金額並不是固定的,法院會依據個案狀況來判斷:

《民法》第1119條:「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者之需要,與負扶養義務者之經濟能力及身分定之。」

這表示法院會考量您孩子的實際生活需求(例如醫療費、照護費、教育費、基本生活開銷),以及扶養義務人(通常是父母)的經濟能力(收入、財產、負債)和社會地位,來決定合理的扶養金額。

至於扶養義務的減輕或免除,這是一個較為複雜的議題:

《民法》第1118條:「因負擔扶養義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活者,免除其義務。但受扶養權利者為直系血親尊親屬或配偶時,減輕其義務。」

這條文是說,如果扶養義務人因為支付扶養費,導致自己都難以生活,可以向法院聲請免除或減輕義務。然而,對於父母扶養未成年或無謀生能力的子女,通常只會減輕,不會完全免除。此外,法律還有一個特別條款:

《民法》第1118條之1:「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若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但受扶養權利者為負扶養義務者之未成年直系血血親卑親屬者,不適用之。」

這條文俗稱「不孝條款」,雖然主要用於子女不孝順父母時,父母可主張減輕扶養義務,但其精神也適用於其他情況。舉例來說,如果父母過去有「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的情形,導致孩子生活困頓,那麼未來當孩子需要扶養時,父母將更難主張減輕或免除其扶養責任。這也提醒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扶養義務是持續且重要的。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政府是家庭的後盾

除了家庭的扶養義務外,政府也透過《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提供了多元的服務與補助,作為家庭扶養的補充與支持:

  • 主管機關分工:明確各級政府機關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上的權責,讓您可以知道該向哪個單位尋求協助(例如衛福部、教育局、社會局等)。
  • 個人與照顧者支持服務:當家庭的照顧能量不足時,政府會根據需求評估,提供居家照顧、日間照顧、住宿式照顧、生活重建等服務,以及照顧者支持服務(如臨時及短期照顧、訓練等),減輕家庭負擔。
  • 經濟安全保障:政府提供生活補助、照顧者津貼等,幫助身心障礙家庭減輕經濟壓力。
  • 政府介入安置:若扶養義務人因故無法或不願履行扶養義務,導致身心障礙者生活陷入困境,政府可依職權或申請,介入提供適當安置,確保身心障礙者的基本生活。
  • 財產信託鼓勵:鼓勵透過信託方式,保障身心障礙者未來的財產管理與生活所需,確保其長期生活穩定。

實務案例解析:法律如何落實?

法律條文可能有些抽象,我們透過一個實際案例來看看法院是如何處理身心障礙子女的扶養問題。

小凱的故事:極重度身心障礙者的扶養權益

多年前,一位名叫小凱的年輕人,因極重度多重障礙,完全沒有工作能力和收入。他的母親長期照顧他,但父親卻長期未盡扶養責任。為了讓小凱能有穩定的生活,母親代他向法院請求父親支付扶養費。

父親在法庭上主張自己沒有工作,且罹患重病,無法負擔扶養費用。然而,法院審理後認為,小凱的極重度身心障礙狀況,讓他確實無法維持生活、沒有謀生能力,因此有受扶養的必要。

法院綜合考量了小凱的實際需求(包括醫療、照護等)以及父親的經濟狀況,最終判決父親每月仍需支付一定的扶養費用。法院也考量到小凱的意願和父母雙方的實際情況,認為由父親接回照顧或送至安養機構不合適,因此裁定以按月給付扶養費的方式來履行義務。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法院在處理身心障礙子女的扶養案件時,會非常重視孩子的實際需求,並仔細評估扶養義務人的能力。即使扶養義務人有困難,若孩子確實需要扶養,法院仍會盡力保障孩子的權益,並裁定合理的扶養方式和金額。

我該怎麼做?實用操作指引

了解法律規範後,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1. 完整記錄孩子的需求與開銷

為了證明孩子有受扶養的必要以及扶養費的合理金額,務必詳細記錄孩子的醫療費用、特殊教育費用、照護費用、日常用品開銷等。這些都是未來若需訴諸法律途徑時的重要證據。

2. 善用政府提供的各項資源

主動向居住地縣市政府的社會局或衛生福利部申請身心障礙者需求評估。透過評估,您的孩子可以獲得《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所提供的各項服務與補助,例如:

  • 生活補助: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 日間照顧或住宿式照顧補助:提供專業照顧服務,減輕家庭照顧壓力。
  • 照顧者津貼:支持主要照顧者的辛勞。
  • 早期療育與特殊教育:確保孩子獲得適切的發展與學習機會。
  • 居家照顧服務:提供家中基本生活協助。

這些政府服務是家庭扶養的重要補充,可以大幅減輕您的直接負擔。

3. 考慮為孩子規劃財產信託

為了保障身心障礙子女未來的生活所需與財產管理,可以考慮辦理財產信託。《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也鼓勵這項制度。透過信託,您可以將財產交由專業機構管理,並約定在特定條件下(例如孩子成年後、達到特定年齡或有特定需求時)支付生活費、醫療費等,確保孩子未來的生活無虞。

4. 尋求協商或法律協助

如果孩子的另一位扶養義務人(例如前配偶)拒絕履行扶養義務,或雙方無法就扶養方式及金額達成共識,建議您先嘗試進行協商。若協商無果,您可以向法院聲請給付扶養費。這類案件屬於家事事件,法院會依據法律規定和個案事實做出裁定。

結語:為孩子點亮希望的未來

照顧特殊兒童是一條漫長而充滿挑戰的路,但您從不孤單。台灣的法律為身心障礙者的權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政府也提供了多元的支持服務。了解並善用這些資源,不僅能減輕您的負擔,更能為您的孩子建構一個穩定、有尊嚴的未來。

請記住,您的努力與付出,都是孩子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願您在法律的框架與社會的支持下,為孩子點亮希望的道路。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如何判斷我的身心障礙孩子符合「不能維持生活」和「無謀生能力」的條件?

A: 法院通常會根據孩子的身心障礙證明、醫療診斷書、專業評估報告,以及實際生活狀況(如是否需要長期醫療、是否能從事工作、是否有收入來源等)來綜合判斷。一般而言,領有重度或極重度身心障礙證明,且因障礙影響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者,較容易被認定符合這些條件。

Q: 如果我與孩子的另一位扶養義務人(例如前配偶)對扶養費金額有爭議,法院會如何計算?

A: 法院會依據《民法》第1119條,綜合考量孩子的實際需求(如醫療、照護、教育、基本生活開銷),以及扶養義務人的經濟能力(收入、財產、負債、其他扶養負擔)和社會身分來決定。實務上會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各縣市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或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的收費標準作為參考,但最終金額仍會依個案具體情況裁定。

Q: 我該如何申請政府為身心障礙者提供的各項服務與補助?

A: 您可以向居住地縣市政府的社會局或衛生福利局提出申請。通常需要經過「需求評估」程序,評估人員會根據孩子的障礙程度、家庭狀況、實際需求等,核定適合的服務項目和補助金額。建議您可先電話諮詢當地社會局或衛生福利局,了解申請流程與所需文件。

Q: 如果我擔心孩子未來無法管理自己的財產,財產信託是什麼?該如何辦理?

A: 財產信託是一種法律安排,您可以將財產(如金錢、不動產)委託給信託業者(通常是銀行兼營信託業務部門)管理,並約定在特定條件下,將財產用於您孩子的未來生活所需。辦理時,您需要與信託業者簽訂信託契約,明確信託目的、財產運用方式、支付條件等。建議諮詢專業的信託業者或律師,以確保信託規劃符合您的需求並保障孩子權益。

Q: 如果我的經濟狀況不佳,是否可以減輕或免除對身心障礙孩子的扶養義務?

A: 根據《民法》第1118條,若您因負擔扶養義務而無法維持自己生活,可以向法院聲請減輕或免除。但對於父母扶養未成年或無謀生能力的直系血親卑親屬(子女),法院通常傾向於減輕而非完全免除,因為法律對父母扶養子女的義務有較高的要求。法院會審酌您的實際經濟能力與孩子的需求來裁定。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