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青少年財產保護指南:爸媽能動我的錢嗎?

青少年財產保護指南:爸媽能動我的錢嗎?

律點通
2025-07-16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親權財產法
LINE

青少年財產保護指南:爸媽能動我的錢嗎?

身為青少年權益的關注者,您是否也曾好奇:未成年孩子辛苦存下的零用錢、長輩贈與的紅包,甚至是繼承的遺產,究竟該由誰來管理?父母對這些財產的權限是什麼?會不會被隨意動用?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財產權是基本人權之一,即使是未成年人,也應該受到完善的法律保障。

今天,律點通將帶您深入了解台灣法律如何規範未成年人的財產管理,讓您掌握關鍵知識,為青少年權益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誰來管我的錢?父母與監護人的權限大不同!

在台灣,未成年人的財產管理主要由父母或監護人負責。但他們並非可以為所欲為,法律對此有明確的規範。

1. 父母的管理權限:特有財產與非特有財產

首先,我們需要區分未成年子女的財產類型:

  • 特有財產:這是指孩子透過繼承、長輩贈與,或是其他「無償」方式獲得的財產,例如阿公阿嬤送的房子、繼承的遺產等。

對於這類財產,《民法》有明確規定:

《民法》第1088條:「未成年子女之特有財產,由父母共同管理。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特有財產,有使用、收益之權。但非為子女之利益,不得處分之。」

這表示,父母可以管理、使用甚至從中獲得收益(例如房租),但要「處分」(例如賣掉)這筆財產,必須是為了子女的利益。如果不是為了子女的利益而處分,這個行為可能會被認定為無效,甚至引發法律責任。

  • 非特有財產:這是指孩子透過自己的勞力或營業所得的財產,例如打工賺的錢、稿費、比賽獎金等。對於這類財產,法律傾向於讓未成年子女自行管理、使用和收益。不過,未成年人進行法律行為時,仍需考量其「行為能力」:
  • 未滿七歲:屬於「無行為能力人」,所有法律行為都必須由父母代為處理。(《民法》第76條)
  • 滿七歲以上但未滿十八歲:屬於「限制行為能力人」,原則上進行法律行為需要父母的允許。但如果是「純粹只獲得利益」的行為(例如接受贈與),或是「日常生活必需」的行為(例如買文具、車票),則可以自行為之。(《民法》第77條)

2. 監護人的管理權限:更嚴格的限制

如果未成年人沒有父母,或父母無法行使親權時,就會有監護人來管理財產。監護人的權限比父母更為嚴格:

  • 除了也必須「為受監護人之利益」外,監護人若要進行某些重大行為,例如「代理受監護人購置或處分不動產」,甚至連「就供其居住之建築物出租、供他人使用或終止租賃」,都必須經過法院許可才有效力。

《民法》第1101條:「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非為受監護人之利益,不得使用、代為或同意處分。監護人為下列行為,非經法院許可,不生效力:一、代理受監護人購置或處分不動產。二、代理受監護人,就供其居住之建築物或其基地出租、供他人使用或終止租賃。監護人不得以受監護人之財產為投資。但購買公債、國庫券、中央銀行儲蓄券、金融債券、可轉讓定期存單、金融機構承兌匯票或保證商業本票,不在此限。」

  • 此外,監護人對財產的投資也有嚴格限制,只能投資風險較低的金融商品,不能隨意進行高風險投資。

什麼是「為子女之利益」?

這是判斷父母或監護人處分未成年人財產是否合法的核心標準。實務上,法院會綜合考量:

  • 必要性:這筆錢是否用於孩子的生活、教育、醫療等必要開銷?
  • 合理性:處分行為是否符合一般常理,且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 公平性:處分後孩子權益是否受損?父母或監護人是否有獲得不當利益?
  • 長期利益:這筆錢的運用,是否真的有利於孩子的長期發展或財產的保值增值?

簡單來說,將孩子財產用於父母個人投資、償還父母債務,或非必要的家庭開銷,通常會被認定為「非為子女利益」。

當利益衝突時:特別代理人的重要性

想像一下,如果父母想向孩子購買一筆土地,或是孩子想把公司股份轉讓給父親。這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就產生了利益衝突。父母作為法定代理人,同時代表自己和孩子,這樣就不公平了!

這時候,法律提供了一道防線:

《民法》第1086條第2項:「父母之行為與未成年子女之利益相反,依法不得代理時,法院得依父母、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為子女選任特別代理人。」

這代表,當父母與未成年子女之間有利益衝突時,父母就不能再代理孩子處理這件事。任何人(包括父母、孩子自己、社福機構等)都可以向法院聲請,由法院指定一位「特別代理人」來代替孩子處理這項特定事務,確保孩子的權益不受損害。

生活案例:小明的股份轉讓風波

小明(15歲)的父母離異,由爸爸擔任監護人。小明名下有一筆他媽媽留給他的公司股份。最近,爸爸想把這筆股份轉讓到自己名下。這時候,爸爸既是小明的監護人,又是股份的受讓人,兩者之間明顯存在利益衝突。依據《民法》規定,爸爸不能自己代理小明簽署這份轉讓契約。這時,小明或媽媽可以向法院聲請,由法院選任一位「特別代理人」來代表小明處理這筆股份轉讓事宜,確保小明的權益受到公正的保護。

財產保護的最後防線:主管機關介入與侵占風險

萬一未成年人的財產權益真的面臨侵害,例如父母或監護人有不當挪用行為,政府主管機關也有權力介入:

  •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72條規定,當有事實足以認定未成年人財產權益有受侵害之虞時,地方政府主管機關可以請求法院指定或改定監護人,甚至直接指定受託人來管理財產,或命監護人設立信託。
  • 更嚴重的是,如果父母或監護人將孩子財產挪為己用,且有「不法據為己有」的意圖,就可能構成《刑法》上的「侵占罪」,面臨刑事責任。這意味著,即使是親人,也不能隨意動用不屬於自己的財產。

生活案例:阿華的遺產去哪了?

阿華從小父母雙亡,由叔叔擔任監護人。阿華繼承了一筆祖父母留下的遺產,但叔叔卻將這筆錢拿去投資自己的生意,結果血本無歸,造成阿華的財產嚴重損失。雖然叔叔辯稱是為了阿華好,但法院審理後發現,叔叔的行為並非為阿華的利益,且有將財產據為己有的意圖,最終認定叔叔構成侵占罪。這個案例提醒我們,監護人對財產的管理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否則將面臨嚴重的法律後果。

總結:守護青少年的財產權益

未成年人的財產管理是一門大學問,涉及父母、監護人、未成年人自身的權利義務,以及法律的嚴格規範。作為青少年權益的關注者,了解這些法律知識,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判斷和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安全。

給您的實用建議:

  • 帳目要清楚:鼓勵父母或監護人為未成年子女的財產建立獨立帳戶,並詳細記錄收支。
  • 用途要透明:任何動用孩子特有財產的行為,都應能證明是為了孩子的教育、醫療或生活必需。
  • 利益要迴避:當父母與孩子之間有利益衝突時,務必透過法院選任特別代理人。
  • 善用信託:對於大筆或複雜的未成年人財產,可以考慮設立信託,由專業機構管理,確保財產專款專用。
  • 勇敢求助:如果發現未成年人的財產權益可能受到侵害,不要猶豫,可以向地方政府社會局或法律扶助基金會尋求協助。

守護未成年人的財產權益,就是守護他們未來的發展與機會。讓我們一起努力,為青少年創造一個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成長環境!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什麼是「特有財產」?它和「非特有財產」有什麼不同?

A: 「特有財產」是指未成年子女透過繼承、長輩贈與等「無償」方式取得的財產,例如祖父母贈與的房產、繼承的遺產、收到的紅包等。這類財產由父母管理,但處分時必須是為了子女的利益。 「非特有財產」則是未成年子女透過自己的勞力或營業所得的財產,例如打工賺的錢、稿費、比賽獎金等。對於這類財產,法律傾向讓未成年子女自行管理和使用,但其進行法律行為時仍需受其行為能力的限制(例如滿七歲以上但未滿十八歲者,原則上需經父母允許)。

Q: 父母可以用我的特有財產來支付家庭開銷或償還他們的債務嗎?

A: 根據《民法》第1088條規定,父母處分未成年子女的特有財產,必須是「為子女之利益」。將子女財產用於支付家庭共同開銷(除非是子女的必要生活費用且家庭經濟困難)、償還父母自身債務,或進行父母個人的投資,通常會被認定為「非為子女利益」的行為。這種處分行為可能無效,父母也可能需負損害賠償責任,甚至面臨侵占罪的刑事責任。

Q: 如果父母或監護人與未成年子女之間有利益衝突,該怎麼辦?

A: 當父母或監護人與未成年子女之間存在利益衝突,導致父母或監護人無法公正代理子女時(例如父母想買下子女名下的房產),依據《民法》第1086條第2項,父母或監護人依法不能代理子女處理該事務。此時,未成年子女本人、父母、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都可以向法院聲請,由法院為子女選任一位「特別代理人」。特別代理人將代表子女處理該特定事務,確保子女的權益不受損害。

Q: 如何確保未成年子女的財產安全,避免被不當挪用?

A: 有幾個實用建議: 1. 獨立帳戶與清晰帳目:為未成年子女的財產設立獨立帳戶,並要求父母或監護人詳細記錄所有收支,保留相關憑證。 2. 明確用途與目的:任何動用子女財產的行為,都應有明確且符合「為子女利益」的目的,並可提出證據證明。 3. 善用信託:對於大筆或複雜的財產,可以考慮設立「信託」,將財產交付給專業的信託業者管理。信託可以確保財產依據預設目的(如教育、醫療)運用,並與父母或監護人的個人財產區隔,避免被不當挪用或受到債務影響。 4. 尋求協助:如果發現財產有被不當挪用或侵害的疑慮,應立即向地方政府的社會局(兒童及少年福利主管機關)或法律扶助基金會尋求法律諮詢與協助。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