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兒少保護通報:緊急安置流程與通報人指南

兒少保護通報:緊急安置流程與通報人指南

律點通
2025-07-10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兒少保護緊急安置
LINE

您的關心,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道光

身為律點通,我們深知您對兒少安全的擔憂,也理解當您發現孩子可能遭受不當對待時,心中那份焦慮與不捨。您的每一次通報,都是為孩子撐起一片天,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道光。

當您撥打113保護專線,或向社政單位通報兒少保護案件,您可能會有疑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孩子真的能被保護嗎?」。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就是「緊急安置」。這篇文章將為您詳細解析兒少緊急安置的流程、法規依據,以及身為通報人,您可以如何協助,讓孩子在危急時刻獲得最及時的保護。

什麼是兒少緊急安置?

「緊急安置」是指當兒童及少年面臨立即的危險,生命、身體或自由可能受到嚴重威脅時,政府為了提供即時保護,而採取的一種臨時性、保護性的居住與照護措施。它的核心精神在於「緊急性」與「保護性」,旨在第一時間將孩子帶離危險環境,確保他們的安全。

緊急安置的法律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

兒少緊急安置的主要法律依據,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簡稱兒少權益保障法)第56條。這條法規明確賦予了地方政府在特定情況下,對兒少進行保護、安置,甚至緊急安置的權責。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置:

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 二、兒童及少年有立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 三、兒童及少年遭受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作。 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

白話解釋: 這條法規告訴我們,當孩子遇到以下幾種危險狀況時,直轄市、縣(市)政府的社會局/處就有責任介入保護,必要時甚至可以啟動「緊急安置」:

  • 沒人好好照顧或養育: 比如孩子長期挨餓、穿不暖、沒人管教等。
  • 生病卻沒去看醫生: 孩子生重病或受傷,需要立即醫療卻沒有被帶去就醫,導致健康受損。
  • 被遺棄、虐待或利用: 孩子被父母或照顧者遺棄、遭受身體或心理上的虐待,或是被拿去買賣、抵押,甚至被迫或引誘做不好的事情。
  • 其他立即危險: 孩子面臨其他嚴重的危險,如果不及時安置,就無法有效保護他們的安全。

緊急安置的啟動時機與評估

當您通報後,社工人員會立即進行訪視與評估。緊急安置的啟動,並非輕率決定,而是基於對孩子「最佳利益」的考量,並經過專業的「多元評估」。

社工評估重點:

  • 危險性評估: 孩子目前是否面臨立即的生命、身體或自由危險?危險程度有多高?
  • 家庭功能評估: 孩子的家庭是否具備足夠的照顧能力?危險源是否來自家庭內部?
  • 替代方案評估: 除了緊急安置,是否有其他更輕微、但能有效保護孩子的替代方案?例如,是否能先由其他親屬照顧?
  • 孩子意願與需求: 在可能的情況下,社工也會考量孩子的意願,並評估其生理、心理需求。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2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疑有前項各款情事之一者,應基於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經多元評估後,加強保護、安置、緊急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

白話解釋: 這表示社工在評估時,會以孩子的 「最佳利益」 為最高指導原則,並進行多面向的考量。他們會判斷是需要加強保護(例如提供家庭支持服務),還是需要短期安置,或是情況真的非常緊急,必須立即啟動緊急安置。

通報人,您可以怎麼做?

您的通報是啟動保護的第一步,但後續的配合與協助,能讓保護工作更順利有效:

  • 提供詳盡資訊: 在通報時,盡可能提供您所知道的詳細資訊,包括孩子的姓名、年齡、住址、危險發生的時間、地點、具體情況、相關人員等。資訊越完整,社工越能快速評估與介入。
  • 保持聯繫與配合訪視: 社工可能會需要進一步向您了解情況,或請您協助提供相關證據。您的配合對於案件的推進至關重要。
  • 理解評估過程: 緊急安置的決定有其專業性與法律依據。若社工評估後未立即安置,可能是因為情況未達緊急安置的標準,或有其他更適合的保護方式。您可以向社工詢問評估結果與後續處理計畫。
  • 保護自身安全: 若您擔心通報後可能面臨危險,請務必告知社工,他們會為您提供必要的安全建議與協助。

您的行動,改變生命

兒少保護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任務,需要社會大眾的共同參與。您的關心與行動,不僅可能拯救一個孩子,更點亮了他們未來的希望。請相信,每一個通報,無論最終是否啟動緊急安置,都已讓主管機關關注到孩子的處境,為他們開啟了被保護、被協助的機會。

如果您有任何疑慮,或發現身邊的孩子可能正處於危險之中,請不要猶豫,立即撥打113保護專線,或聯繫當地社會局/處。您的勇敢,是孩子們最堅實的後盾。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通報後我的身份會被曝光嗎?

A: 兒少保護通報有嚴格的保密規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規定,通報人的身份資料應予保密。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否則相關機構不得洩漏。社工在處理案件時,也會盡力保護通報人的安全與隱私。

Q: 我通報後,社工會怎麼處理?

A: 社政單位接到通報後,會指派社工人員進行訪視與評估。社工會了解孩子目前的處境、家庭狀況、危險程度等,並根據《兒少權益保障法》第56條的規定,判斷是否需要啟動保護、安置,或緊急安置。整個過程會以孩子的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

Q: 如果通報後,社工說不符合緊急安置條件,我該怎麼辦?

A: 若社工評估後認為未達緊急安置標準,但孩子仍有安全疑慮,他們可能會提供其他保護服務,例如:轉介親職教育、連結社區資源、定期追蹤訪視等。您可以向社工了解評估的理由和後續的服務計畫。如果您仍有疑慮,可以補充更多資訊給社工,或向社會局/處的上級單位反映。

Q: 孩子被緊急安置後,會去哪裡?安置多久?

A: 孩子被緊急安置後,通常會被送往合適的寄養家庭、兒少福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緊急安置是臨時性的措施,目的是先確保孩子安全。安置期間,社工會持續評估孩子的狀況,並與家庭協商,最終目標是讓孩子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返家,或在無法返家時,轉介至更長期的安置服務,例如:長期寄養或收出養。安置的長短取決於孩子的保護需求和家庭改善的狀況。

Q: 我擔心通報後,孩子會被報復,該怎麼辦?

A: 這是通報人常見的擔憂。首先,您的身份會被保密。其次,若您有具體擔心,請務必在通報時告知社工,他們會評估風險並提供建議,例如:指導您如何保護自己、避免與施虐者直接接觸,必要時甚至可以請警察機關協助。您的安全同樣重要。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