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安心收養:台灣特殊收養流程與法律指南

安心收養:台灣特殊收養流程與法律指南

律點通
2025-07-17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收養法律兒少福利
LINE

踏上收養之路:給準收養家庭的法律指南

收養一個孩子,是許多家庭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景。然而,台灣的收養程序涉及嚴謹的法律規範,尤其對於「特殊收養」申請人而言,更需要清楚了解相關規定,才能讓這條溫馨的道路走得更順暢。作為您的律點通,我將深入淺出地解讀《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及《兒童及少年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許可及管理辦法》,為您提供最實用的指引。

為什麼收養大多需要透過「媒合服務者」?

在台灣,除非是特定親屬間收養(如旁系血親六親等內、旁系姻親五親等內,且輩分相當)或繼親收養(夫妻一方收養他方子女),否則法律規定,所有收出養都必須透過經主管機關許可的「收出養媒合服務者」來進行。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15 條: 「從事收出養媒合服務,以經主管機關許可之財團法人、公私立兒童及少年安置、教養機構(以下統稱收出養媒合服務者)為限。收出養媒合服務者應評估並安排收養人與兒童、少年先行共同生活或漸進式接觸。收出養媒合服務者從事收出養媒合服務,得向收養人收取服務費用。第一項收出養媒合服務者之資格條件、申請程序、許可之發給、撤銷與廢止許可、服務範圍、業務檢查與其管理、停業、歇業、復業、第二項之服務、前項之收費項目、基準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這條法規明確指出,媒合服務者是唯一合法的主體,他們不僅負責評估與媒合,還會安排收養人與孩子「先行共同生活或漸進式接觸」,這是收養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步,旨在讓雙方有機會建立情感連結並相互適應。同時,他們也可以收取服務費用,但費用項目與基準都有嚴格規範。

您會經歷哪些收養服務流程?

當您決定踏上收養之路,經許可的媒合服務者將引導您完成一系列的評估與準備。根據《兒童及少年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許可及管理辦法》第 22 條,收養服務通常會包含以下重要環節:

  • 收養說明會與親職準備教育: 這是您了解收養全貌、建立正確親職觀念的起點。
  • 收養申請與書面資料審核: 您需要提交相關文件,證明您的資格與意願。
  • 會談、訪視與調查: 媒合服務者會透過深入會談和家庭訪視,全面了解您的家庭環境、生活習慣、身心狀況、人格特質、經濟能力等,確保您能為孩子提供穩定健康的成長環境。
  • 收養人審查會: 您的申請將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審查會進行評估,確保收養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
  • 媒合與漸進式接觸/試養: 媒合服務者會根據孩子的需求與您的家庭狀況進行配對,並安排您與孩子逐步接觸,甚至共同生活一段時間(試養),這是培養親子關係的寶貴機會。
  • 法院認可與追蹤輔導: 媒合服務者會協助您向法院聲請收養認可,並在收養完成後提供至少三年的追蹤輔導服務,給予您與孩子支持。

媒合服務者如何評估收養人?會不會有歧視?

這可能是許多申請人關心的問題。媒合服務者在評估您時,會考量多方面條件,例如:

  • 身心狀況、人格特質: 確保您身心健康且情緒穩定。
  • 經濟能力: 評估您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扶養孩子。
  • 與被收養人之年齡差距: 考量是否符合民法規定及親職倫理。
  • 參與準備教育課程情形、試養意願: 評估您對親職準備的投入程度。
  • 有無犯罪紀錄: 僅限於對收養人親職能力有影響的犯罪紀錄,例如性侵、兒虐等。

《兒童及少年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許可及管理辦法》第 10 條: 「第八條第一項第五款第二目所定收養人條件,除應符合民法及其他相關法令規定外,並得包括身心狀況、人格特質、經濟能力、與被收養人之年齡差距、參與準備教育課程情形、試養之意願及有無犯罪紀錄等。但不得對收養人有相關歧視之限制。前項犯罪紀錄,以對收養人之親職能力有影響者為限。」

這條文明確保障您的權益,強調「不得對收養人有相關歧視之限制」,且犯罪紀錄的考量也僅限於影響親職能力者。

法院認可收養的關鍵

媒合服務者提交的「收出養評估報告」是法院認可收養的重要依據。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會採取多項措施以確保收養符合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17 條: 「聲請法院認可兒童及少年之收養,除有前條第一項但書規定情形者外,應檢附前條第二項之收出養評估報告。未檢附者,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逾期不補正者,應不予受理。法院認可兒童及少年之收養前,得採行下列措施,供決定認可之參考:一、命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其他適當之團體或專業人員進行訪視,提出訪視報告及建議。二、命收養人與兒童及少年先行共同生活一段期間;共同生活期間,對於兒童及少年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收養人為之。三、命收養人接受親職準備教育課程、精神鑑定、藥、酒癮檢測或其他維護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之必要事項;其費用,由收養人自行負擔。四、命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調查被遺棄兒童及少年身分資料。…」

這表示法院可能會要求您與孩子先行共同生活、接受親職準備教育,甚至進行精神鑑定等,這些都是為了確保您具備足夠的親職能力,並保障孩子的權益。

收養路上的常見疑問與法律提醒

雖然法律規範旨在保障各方權益,但在實際操作中,您仍可能遇到一些疑問或挑戰:

1. 服務費用是否透明合理?

媒合服務者向收養人收取費用是合法的,但費用項目與基準必須依據中央主管機關所訂定的附表辦理,並應開立收據。例如,國內收養上限為新臺幣15萬元,跨國收養上限為美金14,000元。如果您對費用有任何疑問,務必在簽訂契約前仔細詢問,並確認契約內容是否載明服務項目、收費、退費方式及違約責任等,這是您的權益。

2. 法院不予認可收養的可能情況?

法院會以「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為最高指導原則。若媒合服務者提交的評估報告不完整或不實,或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收養人有不適任情形(例如有影響親職能力的犯罪紀錄、身心狀況不佳、未配合親職準備課程、或試養期間關係不佳等),都可能導致法院不予認可收養。因此,積極配合媒合服務者的評估與準備,是確保收養順利的重要環節。

結語:為愛啟程,安心前行

收養是一個充滿愛與責任的旅程,法律規範的設立,正是為了確保這份愛能夠在最穩固、最安全的基礎上建立。了解上述法律規定與實務流程,將幫助您更自信地面對收養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請務必選擇合法許可的媒合服務者,積極配合評估與準備,並在過程中保持開放與溝通,相信您一定能成功迎接新成員的到來,共築幸福家庭。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收養一定要透過媒合服務者嗎?有哪些例外情況?

A: 是的,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6條規定,原則上父母或監護人因故無法盡扶養義務而擬出養時,應委託收出養媒合服務者代覓收養人。例外情況有兩種:一是旁系血親在六親等以內及旁系姻親在五親等以內,且輩分相當的收養;二是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子女(即繼親收養)。這兩種情況可以不透過媒合服務者。

Q: 媒合服務者會如何評估我的收養資格?我需要提供哪些資料?

A: 媒合服務者會進行全面的評估,主要透過會談、訪視及調查等方式。評估項目包括您的身心狀況、人格特質、經濟能力、與被收養人的年齡差距、參與親職準備教育課程的情形、試養意願,以及有無對親職能力有影響的犯罪紀錄。您需要提交申請書、財力證明、健康檢查報告、良民證等文件,並配合媒合服務者的訪談與家庭訪視。

Q: 收養的服務費用大概是多少?包含哪些項目?

A: 根據《兒童及少年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許可及管理辦法》第19條及其附表規定,媒合服務者可以向收養人收取費用。國內收養的費用上限為新臺幣15萬元,跨國收養的費用上限為美金14,000元。這些費用通常包含人事費、專業服務費(如諮詢、評估、媒合、輔導)及行政費用等。媒合服務者必須開立收據,並與您簽訂書面契約,載明服務項目、收費及退費方式等細節。

Q: 收養後,媒合服務者還會提供哪些支持?

A: 收養完成後,媒合服務者會提供至少三年的追蹤輔導服務,以及收養家庭親職教育或相關活動,並協助建立收養家庭互助團體,提供持續的支持性服務。此外,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21-1條,主管機關也會提供尋親服務以及心理、醫療、法律等相關諮詢轉介服務,確保收養家庭能獲得所需協助。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