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收養試養期:給準養父母的法律指南與實用建議

收養試養期:給準養父母的法律指南與實用建議

律點通
2025-07-17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收養法律家事事件
LINE

迎接新生命:收養試養期的法律與實用指南

當您決定敞開雙手,迎接一個新生命進入家庭,收養不僅是法律程序,更是一段充滿愛與適應的旅程。其中,「試養期」是這段旅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身為律點通,我們將為您深入解析收養試養期間的相關法律規定與實用建議,幫助您與被收養的孩子,都能在這段期間建立穩固的基礎,邁向幸福的未來。

什麼是「收養試養期」?這是法律給予的「磨合期」

在台灣,收養未成年子女並非一蹴可幾,法院在正式認可收養前,通常會安排一段「先行共同生活」的期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試養期」。這段期間的核心目的,是讓收養人與孩子有機會實際相處、相互了解與適應,同時也讓法院能觀察這段關係是否穩定,以及收養是否真正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

這段期間,雖然收養關係尚未正式成立,但法律已明確賦予收養人照顧孩子的責任。根據 《家事事件法》第116條

《家事事件法》第116條:「法院認可未成年人被收養前,得准收養人與未成年人共同生活一定期間,供法院決定之參考;共同生活期間,對於未成年人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由收養人為之。」

這表示在試養期間,您就如同孩子的父母一般,需要負責其生活照顧、教育、醫療等一切權利義務。這項規定旨在保障孩子在法律關係未正式確立前,其權益也能獲得完整保障。此外,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7條也進一步說明,法院在認可收養前,可以要求收養人與孩子先行共同生活,並同樣強調共同生活期間權利義務由收養人負擔。同時,法院也可能要求您接受親職準備教育課程,這些都是法院評估您是否適合擔任養父母的重要依據。

試養期的法律意義:收養關係的「溯及生效」

試養期不僅是磨合期,它對未來的收養關係有著重要的法律意義。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9條明確規定: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9條:「收養兒童及少年經法院認可者,收養關係溯及於收養書面契約成立時發生效力;無書面契約者,以向法院聲請時為收養關係成立之時;有試行收養之情形者,收養關係溯及於開始共同生活時發生效力。」

這代表什麼呢?如果您的收養申請最終獲得法院認可,那麼這段收養關係將會「溯及」到您與孩子開始共同生活(即試養期開始)的那一天起生效。這對孩子的身分、繼承權等法律權益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務必留意。

實務案例解析:親職教育的重要性

在實務上,法院非常重視收養人是否已為人父母做好準備。我們曾看過一個案例:一對渴望收養的夫妻小美和阿華,在向法院聲請收養未成年子女時,雖然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但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特別要求他們必須在一定期限內,補齊已參加「親職準備教育課程至少9小時」的證明。法院強調,此舉是為了確保他們具備足夠的親職能力,能為孩子提供最佳的成長環境。如果沒有補正,聲請就可能被駁回。

這個案例清楚告訴我們,親職準備教育課程絕非可有可無,它已成為法院評估收養人是否適格的關鍵環節。積極參與並完成這些課程,不僅能提升您的親職知識與技能,更是向法院展現您為人父母決心與準備的最佳證明。

給被收養人家屬的實用建議

  1. 積極配合試養與訪視: 若有試養期間,請您務必積極與孩子相處,展現出您對其的愛與關懷。同時,配合主管機關或專業社工的訪視與評估,誠實提供相關資訊,讓他們看到您為孩子所做的努力。
  2. 完成親職準備教育: 這是法院的重要考量之一。請務必依循法院或媒合服務單位的要求,按時完成相關課程,並妥善保留證明文件。
  3. 了解並承擔權利義務: 在試養期間,您已對孩子負擔起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這意味著您需要負責其日常照護、教育、醫療等,請確保您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資源投入。
  4. 選擇合法專業的媒合服務者: 透過經政府許可的收出養媒合服務單位辦理收養,他們能提供專業的諮詢、評估與輔導,協助您順利完成收養程序。

結語:愛與責任的起點

收養試養期是您與孩子建立深厚連結的黃金時期,也是法律為孩子權益所設的保障。理解並積極配合這段期間的各項規定,不僅能讓您的收養之路更加順遂,更能為孩子打造一個穩定、充滿愛的成長環境。這段旅程充滿挑戰,但也將帶來無比的喜悅與滿足。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試養期間,孩子如果生病需要看醫生,醫療費用應該由誰負擔?

A: 根據《家事事件法》第116條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7條,在試養期間,收養人應負擔未成年人的權利義務,這當然也包含醫療費用。您應如同親生父母般,負責孩子的醫療照護費用。

Q: 試養期結束後,是不是就一定能成功收養?

A: 試養期是法院評估收養人是否適合的重要參考,但共同生活順利並不保證收養一定會成功。法院會綜合考量所有因素,包括訪視報告、親職教育完成情況、收養人的經濟能力、家庭環境穩定性,以及最關鍵的「兒童最佳利益」原則。若有其他不符合條件的情況,法院仍可能駁回收養聲請。

Q: 如果試養期間,我發現與孩子相處有困難,可以終止試養嗎?

A: 試養期正是讓雙方磨合的階段。若真的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導致無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您可以向法院或媒合服務單位說明情況。雖然終止試養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但若確實不適合,為了孩子的最佳利益,有時也需要做出艱難的決定。建議您與媒合服務單位或社工討論,尋求專業協助。

Q: 親職準備教育課程一定要參加嗎?有沒有替代方案?

A: 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7條及實務案例,法院確實可能要求收養人參加親職準備教育課程。這通常是為了確保收養人具備足夠的親職知識與能力。目前沒有明確的替代方案,建議您依照法院或媒合服務單位的指示完成課程,並妥善保留證明。這是展現您為人父母決心與準備的重要方式。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