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單親收養關係變動:撤銷與終止法律指南

單親收養關係變動:撤銷與終止法律指南

律點通
2025-07-17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收養法律親屬關係
LINE

單親收養後,收養關係會不會有變化?法律撤銷與終止全解析

恭喜您,踏上了單親收養這條充滿愛與責任的道路!在完成收養程序後,您可能心中會浮現一個疑問:「這段收養關係,未來會不會有什麼變化呢?」

收養關係的建立,是法律給予家庭形式的一種肯定與保障。然而,就像所有人類關係一樣,收養關係也可能因為特定原因而產生變化。在台灣的法律中,主要分為兩種情況:「收養關係的撤銷」與「收養關係的終止」。了解這些法律規定,不僅能讓您對收養關係的穩定性更有信心,也能在遇到特殊情況時,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與養子女的權益。

兩種可能:收養關係的「撤銷」與「終止」

雖然兩者都可能導致收養關係的結束,但它們的法律性質、發生原因及法律效果卻大不相同。

1. 收養關係的撤銷:回到原點

「撤銷」指的是收養行為在成立時,就存在了法律上的瑕疵,例如未經必要的同意。一旦經過法院判決撤銷,這段收養關係會被視為「從一開始就不曾存在過」。

《民法》對此有明確規定:

《民法》第1079-5條: 「收養子女,違反第 一千零七十四條之規定者,收養者之配偶得請求法院撤銷之。但自知悉其事實之日起,已逾六個月,或自法院認可之日起已逾一年者,不得請求撤銷。 收養子女,違反第 一千零七十六條或第 一千零七十六條之二第二項之規定者,被收養者之配偶或法定代理人得請求法院撤銷之。但自知悉其事實之日起,已逾六個月,或自法院認可之日起已逾一年者,不得請求撤銷。 依前二項之規定,經法院判決撤銷收養者,準用第 一千零八十二條及第 一千零八十三條之規定。」

白話解釋: 這條文主要針對收養時的「程序瑕疵」。例如,如果收養者或被收養者有配偶,卻沒有得到配偶的同意;或是被收養的未成年人,沒有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在這些情況下,相關的利害關係人(例如配偶或法定代理人)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通常是知悉事實後六個月內,或法院認可後一年內)向法院聲請撤銷收養。一旦撤銷,就如同從未收養過一樣。

2. 收養關係的終止:未來式告別

「終止」則是指收養關係已經合法成立後,因為某些事後發生的原因,導致這段關係無法或不應再繼續,因此向將來結束。終止收養又分為「合意終止」和「法院宣告終止」。

2.1 合意終止:雙方同意

如果養父母與養子女雙方都同意結束收養關係,就可以透過合意的方式終止。

《民法》第1080條: 「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關係,得由雙方合意終止之。 前項終止,應以書面為之。養子女為未成年人者,並應向法院聲請認可。法院依前項規定為認可時,應依養子女最佳利益為之。 養子女為未成年人者,終止收養自法院認可裁定確定時發生效力。 養子女未滿七歲者,其終止收養關係之意思表示,由收養終止後為其法定代理人之人為之。 養子女為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者,其終止收養關係,應得收養終止後為其法定代理人之人之同意。 夫妻共同收養子女者,其合意終止收養應共同為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單獨終止:一、夫妻之一方不能為意思表示或生死不明已逾三年。二、夫妻之一方於收養後死亡。三、夫妻離婚。 夫妻之一方依前項但書規定單獨終止收養者,其效力不及於他方。」

白話解釋: 這條文說明了合意終止的條件。首先,必須是雙方都同意,並且要用書面方式呈現。如果養子女是未成年人,就必須向法院聲請認可,而法院在審查時,會把「養子女的最佳利益」放在第一位考量。這代表法院會評估終止收養對孩子是否有利,例如未來的照顧安排、身心發展等。此外,未成年養子女的終止意思表示,也會依年齡有不同規定。

2.2 法院宣告終止:非自願情況

如果無法達成合意,但收養關係確實難以維持,養父母、養子女、主管機關或利害關係人可以向法院聲請宣告終止。

《民法》第1081條: 「養父母、養子女之一方,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得依他方、主管機關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宣告終止其收養關係:一、對於他方為虐待或重大侮辱。二、遺棄他方。三、因故意犯罪,受二年有期徒刑以上之刑之裁判確定而未受緩刑宣告。四、有其他重大事由難以維持收養關係。 養子女為未成年人者,法院宣告終止收養關係時,應依養子女最佳利益為之。」

白話解釋: 這條文列舉了幾種可以向法院聲請終止收養的重大事由,例如一方對另一方有虐待、重大侮辱、遺棄行為,或是犯了重罪。其中最常見且具彈性的是第四款「其他重大事由難以維持收養關係」。這條款讓法院可以根據個案的實際情況,判斷收養關係是否已名存實亡,無法繼續維持。同樣地,如果養子女是未成年人,法院在判斷時,也會以其「最佳利益」為核心。

2.3 終止收養的撤銷:終止行為有瑕疵

有趣的是,連「終止收養」這個行為本身,如果存在法律上的瑕疵,也可能被撤銷,讓收養關係恢復。

《民法》第1080-3條: 「終止收養,違反第 一千零八十條第七項之規定者,終止收養者之配偶得請求法院撤銷之。但自知悉其事實之日起,已逾六個月,或自法院認可之日起已逾一年者,不得請求撤銷。 終止收養,違反第 一千零八十條第六項或第 一千零八十條之一第三項之規定者,終止收養後被收養者之法定代理人得請求法院撤銷之。但自知悉其事實之日起,已逾六個月,或自法院許可之日起已逾一年者,不得請求撤銷。」

白話解釋: 這條文是為了確保終止收養的程序也符合法律規定。例如,夫妻共同收養卻單方終止(除非有例外),或未成年養子女的終止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等。如果出現這些情況,相關利害關係人同樣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請求法院撤銷該終止行為。

撤銷收養與終止收養的差異比較

為了讓您更清楚這兩者的不同,我們整理了一個簡易表格:

特性收養關係的撤銷收養關係的終止
性質收養行為成立時即存在瑕疵收養關係成立後,因事後原因而結束
原因違反收養時的法定要件(如未得同意)雙方合意或有重大事由(如虐待、遺棄、感情破裂)
法律效果溯及既往消滅,視同從未收養過向將來消滅,終止前關係有效
時效知悉事實起6個月,或法院認可起1年內請求無固定時效,依個案情況判斷

案例故事:從實務看收養關係的變化

法律條文可能有些生硬,讓我們透過兩個實際的案例故事,來看看這些規定如何在生活中應用。

故事一:二十七年未見的親情難維繫

陳先生在年輕時收養了小明。然而,在陳太太過世後,陳先生發現自己難以獨自管教正值青春期的小明。在小明18歲那年,陳先生將他交由生母照顧,此後兩人便斷了聯繫。二十七年過去了,陳先生與小明之間沒有任何互動,也沒有見過面,這段收養關係只剩下法律上的形式。

陳先生向法院聲請終止收養。法院審理後認為,養父子兩人長期失聯,數十年來互不聞問,這段親情與信賴關係早已徹底破裂,僅存形式上的收養關係已無法維繫。法院最終裁定,這符合《民法》第1081條第1項第4款「其他重大事由難以維持收養關係」的規定,准許了陳先生終止收養的聲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即使沒有明顯的虐待或遺棄行為,但如果收養關係在實質上已經名存實亡,親情與信賴關係徹底斷裂,法院仍可能基於「其他重大事由」而宣告終止收養。這也反映了法律更注重收養關係的實質內涵。

故事二:未成年養子女終止收養的同意權

吳先生收養了已滿七歲的養女小玲。後來,吳先生與小玲的生父母達成協議,決定終止收養關係,以便小玲能被其他人收養。然而,在辦理終止收養手續時,吳先生並未取得小玲生父母(也就是終止收養後將成為小玲法定代理人的人)的同意。

雖然《民法》沒有明確規定這種情況可以「撤銷」終止收養,但法院認為,終止收養與收養一樣,都屬於重要的身分關係行為。因此,類推適用了撤銷收養的規定。最終,法院認定,由於未成年養子女的終止收養關係,應得到終止收養後為其法定代理人之人的同意,若未取得同意,該終止收養行為可能被撤銷,以保障未成年養子女的權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在處理涉及未成年養子女的收養或終止收養事宜時,務必確保所有法律規定的同意程序都已完成。即使法律沒有直接的「撤銷」條款,法院也可能基於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原則,類推適用相關規定,確保程序的嚴謹性。

單親收養申請人的實務提醒

作為單親收養申請人,了解這些法律規定能讓您在收養後,更有能力應對可能發生的情況:

  • 穩定關係為上: 收養的目的是建立穩定的親子關係。法律對於收養關係的撤銷與終止,都有非常嚴謹的規定,並非輕易可為。這也代表了法律對收養關係的重視與保護。
  • 「養子女最佳利益」核心原則: 無論是合意終止或法院宣告終止收養,只要涉及未成年養子女,法院都會以孩子的「最佳利益」作為最高指導原則來判斷。這表示任何決定都必須優先考量對孩子身心發展、未來照顧與教育的影響。
  • 注意時效性: 法律對於撤銷收養或終止收養的請求,通常設有「除斥期間」(即請求的有效期限)。一旦超過這個期限,您可能就喪失了請求的權利。務必留意相關時效,以免權益受損。
  • 文件與證據: 無論是合意終止的書面協議,或是法院宣告終止時需要舉證的事由,都應妥善準備相關文件與證據,以利程序的進行。

結論:為您的收養之路保駕護航

收養是一段愛的旅程,而法律則是這段旅程的指南與保障。了解收養關係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其背後的法律邏輯,能讓您在單親收養的道路上走得更穩健、更安心。請記住,法律的存在是為了保護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權益,特別是未成年養子女。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提供實用的法律知識,讓您與養子女的關係更加堅固與美好。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什麼情況下收養關係可能會被「撤銷」?

A: 收養關係的撤銷,主要發生在收養行為成立時存在法律上的瑕疵,例如:收養者或被收養者有配偶,卻未經配偶同意;或是被收養的未成年人,其法定代理人未同意。這些情況下,相關利害關係人(如配偶或法定代理人)可以在法律規定的除斥期間內(通常是知悉事實後六個月內,或法院認可後一年內)向法院聲請撤銷。

Q: 收養關係的「終止」有哪幾種方式?

A: 收養關係的終止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合意終止」,即養父母與養子女雙方同意結束收養關係,需以書面為之,若養子女為未成年人則需經法院認可並考量其最佳利益。二是「法院宣告終止」,當一方有虐待、重大侮辱、遺棄、故意犯罪受重刑,或有其他重大事由導致收養關係難以維持時,利害關係人可向法院聲請。

Q: 法院在處理收養關係變動時,常提到的「養子女最佳利益」是什麼意思?

A: 「養子女最佳利益」是法院在處理所有涉及未成年養子女的收養、終止收養或撤銷終止收養案件時,最重要的判斷原則。這表示法院會綜合考量養子女的年齡、意願、身心發展、生活環境、教育需求、與養父母及本生父母的關係、未來照顧計畫等所有對孩子成長發展最有利的因素,以確保其權益獲得最大保障。

Q: 如果我與養子女長期失聯,感情破裂,可以聲請終止收養嗎?

A: 是的,即使沒有具體的虐待或遺棄行為,但如果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長期缺乏聯繫、互不聞問,導致親情與信賴關係徹底破裂,已無法回復有如親子般的實質關係,這可能被法院認定為《民法》第1081條第1項第4款所稱的「其他重大事由難以維持收養關係」,進而聲請法院宣告終止收養。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