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收養關係真偽難辨?釐清收養無效的法律關鍵與實務指引

收養關係真偽難辨?釐清收養無效的法律關鍵與實務指引

律點通
2025-07-17
5分鐘
家事/婚姻/繼承收養家事法
LINE

您好,我是律點通。當您面對收養關係的法律糾紛,特別是質疑一份收養是否有效時,內心的焦慮與不安可想而知。收養不僅是法律行為,更是牽涉到家庭倫理、情感連結的重大身分關係。如果一份收養從一開始就不具備法律效力,那麼它所帶來的親屬、繼承等問題,都可能讓您感到困擾。

今天,律點通將為您深入解析「收養無效」這個重要的法律概念,帶您了解收養為何會被認定無效?法院會如何判斷?以及您在面對這類問題時,可以如何準備與應對。

收養無效,究竟是什麼?

在法律上,收養行為可分為「無效」與「得撤銷」兩種瑕疵。了解兩者的差異,是釐清您處境的第一步:

特性收養無效 (Void)收養得撤銷 (Voidable)
效力自始、當然、絕對不發生法律效力成立時有效,但有特定瑕疵,得向法院請求撤銷後才失效
原因違反強制禁止規定、欠缺實質要件(如無收養真意)存在特定瑕疵,如年齡差距不足、未經同意等
處理需透過「確認收養關係不存在之訴」由法院宣示無效需由有撤銷權人向法院請求撤銷

簡而言之,收養無效就像一份從未生效的契約,無論外表如何,它在法律上始終不存在。即使曾辦理登記,其無效狀態依然存在,只是需要法院的判決來正式宣告。

哪些情況會導致收養無效?

法院在判斷收養是否有效時,會嚴格檢視收養的「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以下幾種是實務上最常見的收養無效原因:

1. 違反倫常與輩分,法律不允許的親屬收養

我國法律非常重視倫理秩序。某些特定親屬關係之間,是絕對禁止收養的。如果違反了這些規定,收養行為就會被視為無效。

《民法》第1073條之1:「下列親屬不得收養為養子女:一、直系血親。二、直系姻親。但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子女者,不在此限。三、旁系血親在六親等以內及旁系姻親在五親等以內,輩分不相當者。」

白話解釋: 這條法律保障了家庭倫理不被混淆。例如,祖父母不能收養自己的孫子女(直系血親),因為這會讓孫子女同時是「孫子女」又是「養子女」,輩分完全錯亂。即使是旁系血親或姻親,只要輩分不相當,也同樣會被禁止收養。

【真實案例故事】祖父母收養外孫女,倫常大亂的收養關係

多年前,一位名叫小芳的女士,發現自己的戶籍資料顯示她竟是外祖父母的「養女」。她從小與生父母生活,一直都稱呼外祖父母為「外公、外婆」。這份收養讓她感到親屬關係混亂,於是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這份收養關係不存在。

法院審理後認為,小芳同時身兼孫女與養女的身分,明顯違反了我國社會的倫理觀念。即使這份收養發生在《民法》相關條文修正之前,法院仍依據「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善良風俗」的法律原則,認定這份收養行為是無效的。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法律對於倫理秩序的維護,是超越時間的考量。

2. 欠缺真實收養意願,只是「假收養」

收養的本質,是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間,真心誠意地建立起如同親生父母子女般的關係。如果雙方並沒有這種真實的意願,而只是為了其他目的(例如:規避債務、繼承權、改姓、甚至僅為戶籍登記方便),即使形式上辦理了收養手續,也可能被認定為無效。

【真實案例故事】名義上的收養,卻無實際親子生活

陳先生在戶籍上被登記為謝女士的養子,但謝女士卻主張她從未同意收養陳先生,收養同意書上的簽名也不是她本人所簽。更重要的是,謝女士與陳先生從未共同生活,也沒有任何扶養照顧的事實。陳先生則隱約記得小時候奶奶曾帶他去謝女士家玩過。

法院審理後發現,收養契約書上的簽名確實不是謝女士本人所為,且謝女士與陳先生之間也缺乏實際的共同生活與扶養關係。法院認為,收養必須有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間「建立親子關係的合意與真意」。既然缺乏這些實質要件,即使戶籍上已完成收養登記,這份收養關係仍被認定為無效

這顯示,法律看重的是收養背後的真實意圖和實際生活,而非僅僅是書面形式或戶籍登記。

3. 未經法院認可

根據《民法》第1079條規定,收養行為除了要以書面為之,更必須向法院聲請認可。如果收養行為沒有經過法院的認可程序,原則上也是不發生效力的。

如何主張收養無效?您需要知道的訴訟要件

若您認為一份收養關係是無效的,您需要向法院提起「確認收養關係不存在之訴」。這屬於家事事件,有其特殊的訴訟程序。

1. 提起訴訟的「法律上利益」

您必須證明您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這表示收養關係的存否對您的法律地位(例如:繼承權、祭祀公業的派下權)造成了不確定或影響,而透過法院的判決才能消除這種不安狀態。

《家事事件法》第67條:「就法律所定親子或收養關係有爭執,而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得提起確認親子或收養關係存在或不存在之訴。」

白話解釋: 簡單來說,您必須證明這份收養關係的有效與否,確實對您的權益造成了實際或潛在的影響,而且只有透過法院的判決才能解決這個困擾。

2. 誰是訴訟當事人?

原則上,您應以收養關係的當事人(養父母與養子女)為共同被告。如果其中一方已經過世,則以生存的另一方為被告。在極端情況下,若收養關係當事人雙方均已死亡,且涉及公益性,法院甚至可能指定檢察官作為被告,以維護法律秩序。

3. 舉證責任與證據準備

主張收養無效的一方,負有提出證據證明其主張的責任。您需要收集以下證據來支持您的論點:

  • 戶籍謄本: 證明親屬關係、收養登記時間、當事人死亡時間等。
  • 收養契約書: 檢視簽名真偽,或契約內容是否顯示無真實意願。
  • 證人證詞: 能證明當事人之間有無共同生活、互相扶養、真實稱謂、收養動機等事實的證人。
  • 生活事實證據: 例如照片、書信、通訊紀錄、經濟往來紀錄(如匯款證明)、就學/就業紀錄等,用以證明有無實際的親子生活與扶養關係。
  • 其他相關文件: 如遺囑、祭祀公業章程、不動產變動資料等,證明您提起訴訟的法律利益。

法院認可的收養,就不能主張無效了嗎?

這是一個常見的疑問。即使一份收養曾獲得法院的認可裁定,如果事後發現該收養存在「無效」的原因(例如:根本沒有真實的收養意願,或違反了輩分倫常),該收養仍然是無效的。法院的認可裁定不能讓一份本來就無效的收養變成有效。

不過,為了維護法律秩序的安定性,您仍需另行向法院提起「確認收養無效之訴」 ,透過法院的判決來正式宣示該收養關係自始無效。

結論:釐清關係,保護權益

面對收養糾紛,法律提供了明確的途徑來釐清關係、保障您的權益。請記住,法律重視的是收養行為的「真實性」與「倫理性」。如果一份收養關係從根本上就存在瑕疵,無論形式上如何呈現,您都有權利透過法律程序來糾正它。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對收養無效有更清晰的認識。理解法律,是您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收養登記已經完成了,還能主張收養無效嗎?

A: 可以的。即使收養已完成戶籍登記,甚至經過法院認可,若收養行為本身存在法律規定的無效原因(例如違反輩分倫常、欠缺真實收養意願),它仍然是無效的。但為了法律關係的安定性,您仍需向法院提起「確認收養關係不存在之訴」,由法院判決確認其無效。

Q: 如果收養關係被確認無效,會影響我的繼承權或其他權益嗎?

A: 是的,影響重大。收養關係一旦被確認無效,代表該收養關係自始就不存在。這將溯及既往地影響到所有基於該收養關係而產生的法律權利義務,例如繼承權、扶養義務、親屬稱謂等。您與原來的生父母、原生家庭的法律關係將恢復原狀。

Q: 如果收養關係的當事人(養父母或養子女)都已經過世了,我還能提起收養無效的訴訟嗎?

A: 可以的。若收養關係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已死亡,您仍可提起訴訟。如果一方死亡,則以生存的另一方為被告;若雙方均已死亡,且案件涉及身分關係的公益性,法院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指定檢察官作為被告,以確保案件能繼續進行,釐清法律關係。

Q: 要證明收養無效,我需要準備哪些證據?

A: 您需要證明收養行為存在無效的事由。常見的證據包括:戶籍謄本(顯示親屬關係、登記時間)、收養契約書(檢視簽名真偽或內容)、證人證詞(證明當事人有無共同生活、真實稱謂、收養動機)、生活事實證據(例如照片、書信、通聯紀錄、經濟往來證明等,證明無實際親子生活或扶養事實),以及其他能證明您有法律上利益的文件。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