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經濟犯罪指控:沒收與財產風險自保指南

經濟犯罪指控:沒收與財產風險自保指南

律點通
2025-06-21
5分鐘
刑事財產犯罪刑事訴訟
LINE

面對經濟犯罪指控:掌握你的財產與法律權益

當您不幸捲入經濟犯罪案件,無論是詐欺、背信或其他財產犯罪,最擔心的莫過於自己的財產是否會被沒收,以及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身為律點通,我們理解您此刻的焦慮與困惑。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台灣法律中關於財產沒收的關鍵概念、相關法條,並透過實務案例,讓您更清晰地看見法律的運作方式,幫助您在面對指控時,能夠有備無患,從容應對。

核心概念解析:你的財產,法律怎麼看?

在經濟犯罪中,「沒收」是國家剝奪犯罪不法利得的重要手段。了解以下幾個關鍵法律概念,能幫助您釐清自身處境。

1. 沒收制度:為何犯罪所得會被國家拿走?

台灣法律旨在讓犯罪者「無利可圖」,以遏止犯罪。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所得原則上都應被沒收。這不只針對直接的犯罪所得,也包括這些所得轉化後的財產或利益。

《刑法》第38條之1(犯罪所得之沒收): 「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者,依其規定。 犯罪行為人以外之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因下列情形之一取得犯罪所得者,亦同:一、明知他人違法行為而取得。二、因他人違法行為而無償或以顯不相當之對價取得。三、犯罪行為人為他人實行違法行為,他人因而取得。 前二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第一項及第二項之犯罪所得,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及其孳息。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

這條文明確指出,無論是您本人,或是明知他人犯罪卻取得不法所得的第三人,其因犯罪取得的財產都可能被沒收。如果這些財產已經不存在,法院也會「追徵」其相當的價額。這意味著,國家會盡力讓犯罪者無法保有任何不法利益。當然,如果犯罪所得已返還被害人,則不會再宣告沒收或追徵。

2. 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我的錢,別人能來要嗎?

有些情況下,您的財產可能被誤認為是犯罪所得,或是您與被告有其他財產往來。為保障第三人的財產權,《刑事訴訟法》設有「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的機制。

《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2(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 「財產可能被沒收之第三人得於本案最後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向該管法院聲請參與沒收程序。 前項聲請,應以書狀記載下列事項為之:一、本案案由及被告之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身分證明文件編號或其他足資辨別之特徵。二、參與沒收程序之理由。三、表明參與沒收程序之意旨。 第三人未為第一項聲請,法院認有必要時,應依職權裁定命該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但該第三人向法院或檢察官陳明對沒收其財產不提出異議者,不在此限。 前三項規定,於自訴程序、簡易程序及協商程序之案件準用之。」

這代表,如果您的財產可能被法院沒收,您有權聲請參與這個程序,向法院說明您的財產來源合法性,捍衛您的權益。這是一個重要的程序保障。

3. 累犯:再犯的代價有多大?

若您曾因犯罪被判刑並執行完畢,在五年內又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的罪,將會被認定為「累犯」。根據《刑法》第47條的規定,累犯的刑期可能被加重至二分之一。這提醒我們,在面對法律指控時,了解自身的法律風險,並謹慎應對,避免未來再次觸法的重要性。

實務案例看懂法律:這些情況你可能遇過

法律條文可能抽象,透過實際案例,更能幫助您理解法院如何適用這些規定。以下是兩個常見情境的案例。

案例一:我只是債主,為何無法參與他的沒收程序?

情境故事:老王借錢給小李,小李卻因詐欺案被起訴,檢察官聲請沒收小李的犯罪所得。老王擔心小李的財產被沒收後,自己也拿不回欠款,於是向法院聲請參與小李的沒收程序,希望保護自己的債權。

法院怎麼說:法院駁回了老王的聲請。法院指出,刑事案件中的「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主要是針對那些其財產可能被認定為「該犯罪案件」的犯罪所得、犯罪工具或違禁物,並可能因此被國家沒收的第三人。老王與小李之間的借貸關係,屬於民事債務糾紛,與小李這次被起訴的詐欺犯罪事實並無直接關聯,也不是該詐欺案的犯罪所得。因此,法院認為老王應循民事訴訟途徑向小李追討債務,而非透過刑事沒收程序來處理。

案例啟示:這說明,如果您與被控經濟犯罪者有財產往來,但您的財產並非該犯罪的直接所得或工具,您將無法在刑事沒收程序中主張權利。這類情況需要透過民事訴訟來解決,切勿混淆。

案例二:個資外洩導致詐騙,業者要賠我錢嗎?

情境故事:小陳在某知名電商平台購物後,發現自己的個資遭駭客竊取。不久後,小陳接到詐騙電話,對方假冒電商客服和銀行人員,誘騙小陳轉帳數十萬元。小陳認為電商平台未妥善保護個資導致他受損,因此向法院提告,要求電商賠償。

法院怎麼說:法院認定電商平台確實未盡《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的安全維護義務,導致小陳個資外洩,侵害了小陳的資訊隱私權。然而,針對小陳被詐騙的財產損失,法院認為,這是因為詐騙集團「施以詐術」所導致,而非直接由個資外洩本身造成。換句話說,個資外洩只是詐騙集團得以精準鎖定小陳的「媒介」,並非造成財產損失的「直接原因」。因此,法院判決電商平台雖應對個資外洩負責,但無需賠償小陳因詐騙而損失的財產。

案例啟示: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即使有企業未能妥善保護您的個資,若您是因詐騙集團的「詐術」而受損,要向該企業請求財產賠償,在法律上仍有相當的因果關係認定門檻。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在釐清經濟犯罪責任時,因果關係的認定至關重要。

給你的實用建議:面對指控,你可以這樣做

面對經濟犯罪的指控,您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您理解並應對可能面臨的財產風險:

1. 務必釐清指控內容:

詳細了解檢察官或法院對您的具體指控是什麼,包括涉案時間、地點、方式,以及最重要的是,哪些財產被認為是犯罪所得或相關物。這將直接影響您的應對策略。

2. 準備財產來源證明:

針對所有可能被懷疑與案件相關的財產,務必備妥其合法取得的證明文件,例如薪資證明、買賣契約、贈與證明、繼承文件、銀行往來明細等。這些證據是您證明財產清白、避免被沒收的關鍵。

3. 審慎面對偵查:

在偵查階段,您有權保持緘默,也有權請律師陪同。在沒有充分了解法律風險前,請謹慎回答問題或提供資料,避免不經意的言論對自己不利。所有提供給偵查機關的資料,都應該有副本留存。

4. 了解沒收對您的影響:

明白《刑法》第38條之1的規定,尤其是「義務沒收」和「追徵價額」的原則。如果您的財產被認定為犯罪所得,即使您已將其轉移,法院仍可能追徵其價額。及早了解這些,有助於您評估風險。

5. 區分刑事與民事責任:

如案例一所示,刑事沒收程序與民事債權債務糾紛是不同的。若您有合法的債權或與他人有民事財產糾紛,請務必了解應透過民事訴訟而非刑事程序來主張。

結語:釐清困惑,掌握權益

經濟犯罪的法律程序複雜,涉及的財產問題更是錯綜。但請記住,法律並非遙不可及。透過對「沒收制度」、「第三人參與程序」等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對實務案例的借鑒,您將能更好地掌握自身處境,並在法律程序中有效保障您的財產權益。

了解法律,是您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的銀行帳戶如果被凍結,是表示我的錢會被沒收嗎?

A: 銀行帳戶被凍結通常是檢察官或法院為了保全證據或犯罪所得而採取的「暫時性」措施,不代表您的錢一定會被沒收。凍結的目的是防止資金被移轉或隱匿。最終是否會被沒收,仍需等待法院根據證據認定其是否為犯罪所得。您需要積極提供帳戶內資金的合法來源證明,以釐清誤會。

Q: 如果我的財產是被告轉給我的,但我是合法取得且不知情,會被沒收嗎?

A: 根據《刑法》第38條之1規定,若您是「明知他人違法行為而取得」、或「無償或以顯不相當之對價取得」犯罪所得,即使您是行為人以外的第三人,您的財產仍可能被沒收。但如果您是「善意」且「以相當對價」取得,則您的財產通常不會被沒收。關鍵在於您取得財產時是否知情以及支付的對價是否合理。您需要提供證據證明您的善意和合法對價。

Q: 我該如何證明我的財產來源是合法的,以避免被沒收?

A: 證明財產合法來源的關鍵在於提供具體、可查證的書面證據。這可能包括:薪資轉帳證明、投資獲利證明(如股票對帳單、基金贖回單)、不動產買賣契約與付款證明、繼承遺產證明、贈與契約或證明、銀行貸款紀錄、其他合法收入證明等。越完整、越詳細的證據,越能幫助您釐清財產的性質。

Q: 如果我對法院的沒收裁定不服,該怎麼辦?

A: 如果您認為法院的沒收裁定有誤,或您的財產不應被沒收,您可以依法提出抗告。例如,若您是第三人且聲請參與沒收程序被駁回,或法院直接裁定沒收您的財產,您可以在收到裁定書後,在法定的期限內(通常是5天或10天)向原審法院提出抗告狀,請求上級法院重新審查。建議在此階段尋求專業法律協助。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