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我們知道你經歷的傷痛難以言喻,那份痛苦可能至今仍深埋心底。在校園中遭遇性侵害,不僅是對身體的侵犯,更是對心靈和性自主權的巨大衝擊。你或許感到無助、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但請記得,這不是你的錯,而且,國家有提供一份支持,希望能幫助你度過難關,那就是「犯罪被害補償金」。
這篇文章將為你詳細解析這份補償金的來龍去脈,讓你了解自己的權益,並知道如何申請。我們希望透過這些資訊,能為你帶來一絲力量,陪伴你走向復原。
什麼是犯罪被害補償金?
「犯罪被害補償金」是國家基於社會安全與人道考量,對於因犯罪行為導致生命、身體或性自主權受侵害的被害人所提供的一種金錢支持。它不是單純的民事賠償,而是國家對受害者的關懷與協助,目的是為了緩和你所遭受的生理、心理痛苦及經濟困境。
根據《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的規定,性侵害犯罪的被害人,因為性自主權受到侵害,符合法律所定義的「犯罪被害人」,因此有權利申請這份補償金。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第3條: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二、犯罪被害人:指因犯罪行為致生命、身體或性自主權遭受侵害之人。…五、犯罪被害補償金:指國家對於因犯罪行為致死亡者之遺屬、致重傷及性自主權遭受侵害者,依本法所為之金錢給付。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第52條: 犯罪被害補償金之種類及支付對象如下:…三、性侵害補償金:因犯罪行為致性自主權遭受侵害者。
這兩條法規清楚說明了,只要你的性自主權受到犯罪侵害,你就是這份補償金的適用對象。
性侵害補償金,你能獲得多少?
性侵害補償金的金額範圍為新臺幣十萬元至四十萬元。具體金額會依據犯罪情節的輕重和相關規定來決定。這不是一個固定數字,而是根據案件的嚴重程度來分級給付。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第57條: 各類犯罪被害補償金之金額如下:…三、性侵害補償金:新臺幣十萬元至四十萬元。
而更具體的金額分級,則是由《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來規範: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第28條: 性侵害補償金,依該性侵害犯罪行為起訴書所載之被告所犯法條分為三等級,各等級之認定如附表二。各等級給付範圍標準如下: 一、第一等級:新臺幣三十萬元至四十萬元。 二、第二等級:新臺幣二十萬元至三十萬元。 三、第三等級:新臺幣十萬元至二十萬元。 性侵害犯罪行為案件之被告經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 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一項為緩起訴處分或依第 二百五十二條、第 二百五十三條為不起訴處分時,如相關犯罪事實明確或參酌司法機關調查所得資料足認有犯罪事實存在者,審議會或覆審會仍得依前二項規定為性侵害補償金之決定。性侵害犯罪行為案件如屬適用少年事件處理法者,審議會或覆審會應依少年法院(庭)調查結果並參照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為性侵害補償金之決定。
這條規定非常重要,它告訴我們:
- 金額分三級:主要依據檢察官起訴書上載明的法條來判斷。犯罪情節越嚴重,對應的法條等級越高,補償金的金額範圍也越高。
- 不起訴或緩起訴也能申請:即使加害人最後沒有被起訴,或是獲得緩起訴處分,只要犯罪事實明確,或司法機關調查後確認有犯罪事實,你仍然可以申請這份補償金。這大大降低了你獲得協助的門檻,不讓刑事程序的結果影響你受償的權利。
補償金與你心靈的創傷:精神慰撫金
性侵害除了身體上的傷害,更深遠的影響是心靈上的創傷。國家在提供這份補償金時,也將精神上的痛苦納入考量。你不需要額外去證明你遭受了「多麼嚴重」的精神痛苦,因為性侵害本身就已認定會造成極大的心靈創傷。
小雅的故事:心靈的傷痛也值得被看見
小雅在校園裡遭遇了令人痛苦的事件後,身心俱疲。她知道自己受到了傷害,但感到非常沮喪,認為自己的精神痛苦「不夠嚴重」,可能無法獲得任何補償。她想申請精神慰撫金,卻又擔心自己無法證明那份深沉的痛苦。後來,她了解到法律上對性侵害被害人的精神痛苦有特別的考量。法院指出,性侵害被害人所受身心傷害嚴重,其心靈必然遭受極大痛苦,因此可以直接申請精神慰撫金的補償,無須額外證明其受有「重大」精神痛苦。這讓小雅鬆了一口氣,也讓她感受到法律對受害者的理解與支持。
國家補償金與民事求償,有何不同?
你可能會問,我除了申請國家補償金,還能向加害人提告要求賠償嗎?答案是肯定的!國家補償金和向加害人提起的「民事損害賠償」是兩種不同的權利。
- 國家補償金:是國家給予你的協助,屬於公法上的權利。
- 民事損害賠償:是你向加害人追討他造成你損失的賠償,屬於私法上的權利。
小華的故事:補償金與民事求償的關係
小華在校園外搭乘公車時,不幸遭遇性騷擾。事後,她除了報警,也向國家申請了犯罪被害補償金,並順利領到一筆錢。但小華覺得這份傷害不能就此算了,她想向加害人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她擔心,如果已經領了國家補償金,是不是就不能再向加害人求償了?
其實不然。法院的判決指出,加害人的行為構成侵權,他必須負起賠償責任。國家在支付補償金後,會在已支付的金額範圍內,對加害人有「求償權」。這表示,國家會向加害人追討這筆錢,而不是讓你重複獲得賠償。所以,小華可以繼續向加害人提起民事訴訟,只是在最終判決賠償金額時,法院會將她已領取的國家補償金納入考量,確保賠償的合理性,同時也讓加害人無法逃避責任。
除了補償金,還有哪些協助?
除了上述的補償金,台灣還有《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提供性侵害被害人其他多元的補助,幫助你減輕負擔:
- 非健保給付的醫療費用:例如驗傷、採證費用。
- 心理復健費用:協助你進行心理諮詢和治療。
- 訴訟費用及律師費用:如果你決定進行法律訴訟,這些費用也能申請補助。
- 其他費用:視情況而定。
這些補助是由地方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政府)核發,與《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的補償金是並行的,你可以同時申請,獲得更全面的支持。
如何申請性侵害補償金?
申請補償金的流程並不複雜,但需要備妥相關文件:
- 申請主體:性侵害犯罪行為的被害人本人。
- 申請時機:通常在檢察官對案件作出起訴、緩起訴或不起訴處分後,或少年法院(庭)的調查結果確定後,你就可以提出申請。
- 申請機關:向犯罪發生地或加害人住所地的地方法院檢察署「犯罪被害人補償審議委員會」提出申請。
- 應備文件:
- 犯罪被害補償金申請書。
- 你的身分證明文件。
- 相關刑事案件資料,例如:檢察官的起訴書、緩起訴處分書、不起訴處分書,或少年法院(庭)的調查報告等。這些文件是判斷補償金等級的關鍵。
- 醫療證明、驗傷採證報告、心理復健證明等,用來佐證你所受的傷害。
- 其他可以證明犯罪事實或損害的相關資料。
請注意:雖然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申請的時效,但建議你盡早提出申請,以免影響你的權益。
結語:你值得被支持,勇敢向前
經歷性侵害的創傷,你已經非常勇敢。這份國家補償金,是社會為你提供的支持,希望能幫助你減輕經濟壓力,專注於身心復原。請記得,你不是一個人,有許多資源和支持體系可以幫助你。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權益,並鼓起勇氣邁出申請的第一步。願你能在這條復原的道路上,獲得應有的溫暖與力量。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刑事案件最終沒有起訴或加害人獲得緩起訴處分,我還能申請性侵害補償金嗎?
A: 是的,即使刑事案件沒有起訴或加害人獲得緩起訴處分,只要相關犯罪事實明確,或司法機關調查後確認有犯罪事實存在,你仍然可以依據《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第28條規定,向犯罪被害人補償審議委員會申請性侵害補償金。這表示法律考量到刑事程序結果不一定能完全反映犯罪事實,因此仍保障你的受償權益。
Q: 性侵害補償金和向加害人提告民事求償有什麼不同?我能同時進行嗎?
A: 性侵害補償金是國家基於公法上的規定給予的援助,目的在於緩和你的困境。而向加害人提告民事求償,是你在私法上要求加害人對其侵權行為負責。兩者性質不同,你可以同時進行。不過,當國家支付補償金後,會在支付的金額範圍內,對加害人有求償權,也就是說,國家可能會向加害人追討這筆錢,以避免你因同一損害而重複獲得賠償。
Q: 申請性侵害補償金需要準備哪些關鍵文件?
A: 申請性侵害補償金的關鍵文件包括:犯罪被害補償金申請書、你的身分證明文件,以及最重要的「相關刑事案件資料」,例如檢察官的起訴書、緩起訴處分書、不起訴處分書,或少年法院(庭)的調查報告。此外,任何能證明你所受傷害的文件,如醫療證明、驗傷採證報告、心理復健證明等,也應一併提供,以利審議。
Q: 我接受心理諮商的費用,也能申請政府補助嗎?
A: 是的,除了犯罪被害補償金外,根據《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28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例如社會局)可依你的申請,核發非屬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的醫療費用、驗傷與採證費用,以及「心理復健費用」。這表示你的心理諮詢和治療費用是有機會獲得補助的,建議你可以向當地社會局或性侵害防治中心諮詢申請細節。
Q: 申請性侵害補償金有時間限制嗎?如果事件發生很久了還能申請嗎?
A: 雖然《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中未明確規定性侵害補償金的申請時效,但一般法律請求權均有時效限制。為了確保你的權益,建議你在刑事案件結果確定後,盡早向地方法院檢察署的犯罪被害人補償審議委員會提出申請。若事件發生已久,仍建議諮詢相關單位或專業人士,了解是否仍有申請的可能性。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企業商譽無端受損?妨害信用法律戰略指南
您的企業或個人信用遭到惡意散布不實資訊,導致商譽受損嗎?本文將深入淺出地解析台灣法律中關於妨害信用的相關法條,包括民事求償、刑事責任與公平交易法規範,並透過真實案例,提供中年企業主被害人實用的預防與應對策略,助您有效捍衛權益。
名譽受損怎麼辦?誹謗求償關鍵證據與法律指南
遭遇名譽權侵害,卻不知如何提告求償?本文為您深入解析台灣名譽權侵害的法律構成要件與舉證責任,透過白話法條說明與實務案例,教您如何有效蒐證、證明損害,並避開常見訴訟盲點,助您捍衛自身權益,成功爭取應有的賠償。
商業信用遭惡意損害?法律途徑助您重拾聲譽
您的公司信譽無端受損?本文為您深入解析台灣刑法中「妨害信用罪」與「誹謗罪」的構成要件、兩者區別與實務案例。了解如何辨識惡意流言、蒐集證據,並透過法律途徑維護您的商業聲譽與經濟信用,助您在困境中掌握主動權。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