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社群貼文踩雷?妨害風化罪構成要件與自保指南

社群貼文踩雷?妨害風化罪構成要件與自保指南

律點通
2025-06-23
5分鐘
刑事妨害風化網路法律
LINE

您是否曾在社群媒體上發布、分享或觀看內容,卻突然收到傳票,被告知涉及『妨害風化罪』?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上的言論與圖像傳播速度快,界線也變得模糊。許多人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觸犯了法律。別擔心,『律點通』將為您深入解析台灣妨害風化罪的構成要件,幫助您釐清法律責任,掌握自保之道!

核心法條:社群媒體最常遇到的《刑法》第235條

在社群媒體上,最常與妨害風化罪相關的,莫過於我國《刑法》第235條的『散布、播送、販賣猥褻物品罪』。這條法律旨在維護社會善良風俗與性道德感情,規範了與猥褻內容相關的行為:

《刑法》第235條: 『散布、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九萬元以下罰金。意圖散布、播送、販賣而製造、持有前項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及其附著物或其他物品者,亦同。前二項之文字、圖畫、聲音或影像之附著物及物品,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

簡單來說,這條法律處罰的是製造、持有、散布、播送、販賣、公然陳列,或以其他方式(例如上傳到網路供人點選觀看)提供給他人觀看或聽聞猥褻內容的行為。即使您只是『意圖散布、播送、販賣』而製造或持有這些物品,也可能觸法。

『猥褻』的定義:重點在於『侵害性自主』和『騷擾』

那麼,什麼樣的內容會被認定為『猥褻』呢?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它的定義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社會觀念進步而有所調整。

  • 傳統定義:過去,法院多半依循司法院釋字第407號解釋,認為『猥褻』是指客觀上足以刺激或滿足性慾,並引起普通一般人羞恥或厭惡感,有礙社會風化的內容。

  • 新近實務見解(目的性限縮):近年來,法院對於『猥褻』的認定趨向更為嚴格和限縮。例如,臺灣高等法院112年度上易字第1016號刑事判決指出,妨害風化罪中的『猥褻』定義,應限縮於 『侵害他人的性自主決定權』 。這表示,除了內容本身是否暴露外,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對他人造成了 『騷擾』 ,也就是讓被觀看者產生恐懼、不安、噁心等負面情緒。同時,具有教育性、藝術性或醫學性的內容,即使涉及性,只要採取適當的隔絕措施,通常不會被認定為『猥褻』。

『公然』的認定:網路時代的界線在哪?

《刑法》第235條也提到『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在社群媒體上,『公然』通常指不特定人或多數人可以輕易看到或聽到的狀態。但如果您的內容發布在需要嚴格年齡驗證、付費訂閱或私密邀請才能進入的社團或平台,且已採取了適當的隔絕措施,例如:

  • 年齡驗證機制:要求使用者輸入身分證字號或掃描QR Code驗證年齡。
  • 密閉空間/付費牆:內容僅限於付費訂閱者或受邀者觀看,且有明確警語。

在這些情況下,法院可能會認為其不符合『公然』的要件,進而影響是否構成犯罪的判斷。

生活化情境:線上課程與內容創作的法律界線

想像一下,小陳是一位性教育推廣者,他在一個付費訂閱制的線上平台開設課程,教授性知識。課程內容包含真人示範,但僅限於通過嚴格年齡驗證且付費的學員觀看。所有內容都明確標示為成人限定,且平台有警語提醒。檢察官認為這可能涉及『公然猥褻』,但法院最終判決無罪。

法院認為,小陳的行為是基於教學目的,且在密閉、有隔絕措施的空間(線上付費平台可視為密閉空間)進行。學員都是自願付費參與,並未因觀看內容而產生負面情緒,因此不構成對他人性自主決定權的侵害或騷擾。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即使內容涉及性,只要有明確的教育、藝術或醫學目的,並採取適當的保護和隔絕措施,就可能不會被認定為犯罪。

社群媒體使用者與內容創作者的自保建議

身為社群媒體的使用者或內容創作者,理解這些法律原則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

  • 明確內容目的:如果您創作或分享的內容涉及性,請確保其具有明確的教育、藝術或醫學目的,並能提供相關證明。
  • 採取嚴格的年齡驗證與隔絕措施:對於可能涉及成人內容的貼文、直播或社團,務必使用平台提供的年齡限制功能,或自行建立嚴格的驗證機制(如私密社團、邀請制、付費牆),並清楚標示警語。
  • 避免不明確的營利意圖:若您的內容涉及付費,應確保其營利模式是基於知識傳授、藝術創作或服務提供,而非單純以性內容作為牟利手段。
  • 謹慎轉發與分享:即使不是原創內容,轉發或分享他人發布的違法內容,也可能被視為『散布』或『播送』,同樣有觸法風險。在點擊『分享』前,請務必三思。

結論:謹慎為上,保護自己

在社群媒體的廣闊世界裡,法律的界線可能比您想像的更近。了解妨害風化罪的構成要件,特別是『猥褻』和『公然』的最新實務見解,能幫助您在發布或分享內容時做出更明智的判斷。記住,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永遠保持謹慎,避免讓無心之舉成為法律糾紛的開端。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什麼是妨害風化罪?我只是在網路上分享圖片,也會觸法嗎?

A: 妨害風化罪主要保護社會的善良風俗和性道德感情。在網路上分享圖片,若該圖片被認定為『猥褻』,且您有『散布』、『播送』或『公然陳列』的行為,即使沒有營利意圖,也可能觸犯《刑法》第235條的散布、播送猥褻物品罪。

Q: 我的內容被認定為『猥褻』的標準是什麼?

A: 傳統上,『猥褻』指足以刺激或滿足性慾,並引起普通人羞恥或厭惡感的內容。但最新實務見解傾向限縮定義,更重視內容是否『侵害他人的性自主決定權』或造成『騷擾』。具備教育、藝術或醫學目的的內容,在採取適當隔絕措施下,通常不被認定為猥褻。

Q: 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內容,怎麼才不算『公然』?

A: 『公然』指不特定人或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的狀態。若您的內容發布在需要嚴格年齡驗證、付費訂閱、或私密邀請才能進入的平台或社團,且已採取適當隔絕措施,例如:明確警語、年齡驗證機制等,則可能不被認定為『公然』。

Q: 如果我只是轉發或分享別人的內容,也會有事嗎?

A: 是的,即使您不是內容的原始創作者,單純的轉發或分享行為,也可能被認定為《刑法》第235條所稱的『散布』或『播送』。因此,在分享任何內容前,請務必確認其合法性,避免無意中成為共犯。

Q: 什麼情況下會被認為有『營利』意圖?

A: 『營利』意圖指行為人意圖從中獲取金錢或其他物質上的不法利益。例如,透過販賣猥褻內容、收取觀看費用、或以猥褻內容吸引流量以賺取廣告收益等,都可能被認定為有營利意圖。這會讓相關罪名的刑責加重,例如《刑法》第231條的圖利使人為性交或猥褻罪。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