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強制猥褻罪量刑:被害家屬必知法律解析

強制猥褻罪量刑:被害家屬必知法律解析

律點通
2025-06-25
5分鐘
刑事妨害性自主刑事訴訟
LINE

親愛的被害人家屬們,

當摯愛的家人遭遇強制猥褻的侵害,那份震驚、憤怒與心痛,是難以言喻的。在承受巨大身心壓力的同時,您或許會對法律程序感到陌生,特別是對於加害人最終會被判處什麼樣的刑罰,心中充滿疑惑與不安。律點通理解您的感受,因此特別整理這篇法律分析,希望能用最白話的方式,為您說明強制猥褻罪的量刑標準,以及在訴訟過程中,身為被害人家屬,您可以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什麼是強制猥褻罪?刑罰有多重?

首先,我們來了解加害人所觸犯的核心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24條 (強制猥褻罪)

「對於男女以強暴、脅迫、恐嚇、催眠術或其他違反其意願之方法,而為猥褻之行為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條法條清楚定義了強制猥褻罪的構成要件:加害人必須是透過「強暴、脅迫、恐嚇、催眠術」或其他違反被害人意願的方式,對其進行「猥褻行為」。

簡單來說,只要加害人以任何足以壓制被害人反抗、或利用被害人無法反抗的手段,做出讓被害人感到厭惡、羞恥,且足以刺激或滿足性慾的行為(例如:強吻、觸摸胸部或下體等),就可能構成此罪。本罪的法定刑度是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院如何決定刑罰輕重?

法官在判斷刑度時,並非隨意裁量,而是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中華民國刑法》第57條。這條法條要求法官必須綜合考量案件中的「一切情狀」:

《中華民國刑法》第57條 (科刑之標準)

「科刑時應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為科刑輕重之標準:一、犯罪之動機、目的。二、犯罪時所受之刺激。三、犯罪之手段。四、犯罪行為人之生活狀況。五、犯罪行為人之品行。六、犯罪行為人之智識程度。七、犯罪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關係。八、犯罪行為人違反義務之程度。九、犯罪所生之危險或損害。十、犯罪後之態度。」

這代表法官會仔細檢視從犯罪動機到加害人犯後態度等十個面向。例如,加害人使用的手段是否粗暴、對被害人造成的身心傷害程度、以及加害人是否有悔意、是否願意賠償等,都是影響刑度輕重的重要因素。

此外,如果加害人曾因故意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並在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五年內再次犯下強制猥褻罪,根據《中華民國刑法》第47條第1項,將構成「累犯」,其刑罰將會加重至二分之一

實務案例解析:態度的影響力

透過實際案例,您或許能更清楚地了解這些法律條文如何應用:

案例一:遲來的認罪與不願和解,刑期加重

某位被害人小雅,在職場上遭受同事的強制猥褻。加害人許先生在偵查與一審審理期間,始終否認犯行,導致案件審理過程漫長,讓小雅身心俱疲。直到一審最後辯論時,許先生才勉強認罪,但仍未積極與小雅達成和解或賠償。雖然一審判處了最低刑度六個月,但檢察官認為量刑過輕而提起上訴。高等法院審理後,認為許先生犯行惡性非輕,且犯後態度不佳,耗費司法資源,迄今也未彌補被害人損害,因此撤銷原判決,改判有期徒刑十個月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加害人的「犯後態度」至關重要。即使最終認罪,如果認罪時間過晚,且未積極彌補被害人損害,法院仍可能加重其刑。

案例二:積極和解與悔過,獲得緩刑機會

另一個案例的被告葉先生,在車內對被害人小芳進行了強制猥褻。但在案件進入二審審理時,葉先生坦承犯行,並積極與小芳達成和解,支付了賠償金,也獲得了小芳的原諒。法院考量葉先生之前沒有故意犯罪的前科,且在這次訴訟程序後已展現悔意,認為他應能警惕不再犯,因此宣告他緩刑三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並命其向被害人支付新臺幣20萬元。

這個案例顯示,如果加害人能及時坦承犯行、積極與被害人和解並賠償損害,且無前科,將有機會獲得緩刑宣告。這也體現了法律給予初犯者改過自新機會的考量。

身為被害人家屬,您可以怎麼做?

在面對這一切時,您的行動至關重要:

  • 及時報案與保全證據: 案發後應盡快報警,並盡可能保全所有相關證據,例如驗傷診斷書、監視器影像、通訊紀錄、證人證詞等。這些都是認定犯罪事實和量刑的重要依據。
  • 尋求身心支持: 強制猥褻行為對被害人及家屬的身心都會造成巨大創傷。請務必尋求心理諮商、社工協助等專業支持,讓自己和家人都能獲得適當的療癒。
  • 表達意見: 在偵查及審判過程中,您有權向檢察官或法院表達對加害人量刑的意見,包括是否願意和解、對加害人犯後態度的看法等。您的聲音,法院會納入考量。
  • 提出附帶民事訴訟: 您可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一併提出附帶民事訴訟,請求加害人賠償因犯罪所造成的財產及非財產上損害(例如醫療費、精神慰撫金等)。

結語

面對強制猥褻案件,法律程序或許複雜,但了解這些基本知識,能讓您在漫長的訴訟過程中多一份掌握與安心。請記住,您和您的家人不是孤單的,法律會為受害者伸張正義。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在艱難時刻帶來一些幫助與指引。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強制猥褻罪的『猥褻行為』具體指什麼?

A: 根據法院實務見解,『猥褻行為』是指性交以外,基於滿足性慾的主觀犯意,以違反被害人意願的方式所為,且依一般社會通念,足以誘起、滿足、發洩人之性慾,並使被害人感到嫌惡或恐懼的一切行為。例如,強吻、撫摸胸部、下體,或強迫被害人觸摸加害人身體特定部位等,都可能被認定為猥褻行為。

Q: 被告的『犯後態度』如何影響量刑?

A: 被告的犯後態度是法院量刑時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如果被告能及早坦承犯行、不飾詞狡辯、主動配合偵查,並積極與被害人和解、賠償損害,通常會被視為有悔意,有助於爭取較輕的刑度,甚至可能獲得緩刑。反之,如果被告否認犯行、拖延訴訟、或不願賠償,則可能導致刑期加重。

Q: 如果被告是累犯,判決會更重嗎?

A: 是的,根據《中華民國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如果被告曾因故意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並在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五年內再次犯下強制猥褻罪,將會構成『累犯』。一旦構成累犯,法院會依法加重其本刑至二分之一,這意味著刑期將會顯著提高。

Q: 被害人家屬在訴訟中可以做些什麼來影響判決?

A: 被害人家屬在訴訟中可以透過多種方式表達意見,影響判決: 1. 提供完整證據: 協助被害人保全所有相關證據,確保犯罪事實的認定。 2. 表達意見: 在偵查階段向檢察官、審判階段向法官具體陳述被害人所受身心傷害的程度,以及對加害人犯後態度的看法,甚至表達對量刑的期望。 3. 決定是否和解: 和解與否是被害人的權利,如果選擇不和解,法院會將此納入考量,可能影響加害人獲得輕判或緩刑的機會。 4. 提出附帶民事訴訟: 請求損害賠償,這也是對加害人的一種制裁,並能彌補被害人的損失。

Q: 什麼情況下,被告可能會獲得『緩刑』?

A: 緩刑的宣告旨在給予犯罪情節較輕、有悔意且再犯可能性低的被告一個自新機會。若強制猥褻罪的最終判決刑度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且被告符合以下任一條件,法院得斟酌宣告緩刑: 1. 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 2. 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但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五年以內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 此外,被告若能積極坦承犯行、與被害人和解並賠償損害,且無前科,獲得緩刑的機會將大幅提高。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