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貿易商必讀:大額現金交易與洗錢防制風險自保術

貿易商必讀:大額現金交易與洗錢防制風險自保術

律點通
2025-06-27
5分鐘
刑事洗錢防制貿易法規
LINE

貿易商請注意:大額現金交易的隱藏地雷

身為貿易商,您每天與金流打交道,大筆金額的進出是家常便飯。然而,您是否曾意識到,某些看似尋常的現金交易,卻可能悄悄觸發台灣嚴格的洗錢防制法規,讓您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被調查的對象,甚至面臨法律訴訟?

這篇文章將為您揭開大額現金交易背後的法律眉角,幫助您了解相關規定,學會如何保護自己,避免無端捲入洗錢防制調查的漩渦。

什麼是大額現金交易申報?跟貿易商有什麼關係?

台灣為了防制洗錢與打擊資恐,設有嚴謹的金融監管機制。當您進行大筆現金交易時,您的交易對象(例如銀行、銀樓、虛擬通貨平台等)可能就負有向法務部調查局申報的義務。這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1. 大額通貨交易: 這指的是單筆現金收付或換鈔交易達到新臺幣五十萬元(含等值外幣)以上。根據 《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第2條,這類交易會被金融機構自動申報。對貿易商而言,當您向銀行存入或提領超過此金額的現金時,銀行就會進行申報。

  2. 疑似洗錢交易: 這與金額大小無關,而是基於交易的「可疑性」。例如,客戶的交易模式不尋常、與其身分或營業性質顯不相當、或有刻意規避申報門檻的行為。即使金額再小,只要有可疑之處,您的交易對象(如銀行)就必須申報。 《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第15條列舉了多種疑似洗錢的表徵,例如客戶拒絕提供身分資料、或頻繁小額交易以規避大額申報等。

請注意: 雖然一般貿易商本身通常不是這些法規中「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的直接申報義務人,但您的交易行為會被這些申報義務人(例如銀行)監控。如果您的交易被申報,就可能引發後續的調查。

貿易商必知的重要法條

以下是與您的交易活動息息相關的關鍵法條:

  • 《洗錢防制法》第12條: 這條規定了金融機構及經指定的非金融事業或人員,對於達到一定金額的通貨交易,必須向法務部調查局申報。當您的交易被申報時,這些機構可以免除其業務上的保密義務。

  • 《洗錢防制法》第13條: 這條規定了金融機構及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對於疑似涉及洗錢的交易,不論金額大小,都必須向法務部調查局申報。

  • 《管理外匯條例》第6-1條: 這條對貿易商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它直接規範了您的外匯交易行為。

《管理外匯條例》第6-1條:「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之等值外匯收支或交易,應依規定申報;其申報辦法由中央銀行定之。依前項規定申報之事項,有事實足認有不實之虞者,中央銀行得向申報義務人查詢,受查詢者有據實說明之義務。」 這表示,只要您的外匯收支或交易達到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您就負有向中央銀行申報的義務。如果申報的內容有不實的疑慮,中央銀行有權向您查詢,而您有據實說明的義務。這與洗錢防制法是並行的,目的在於管理外匯,但也同時有助於防制洗錢。

實務情境:貿易商為何會被調查?

假設「順風貿易有限公司」(A公司)長期從事國際商品進出口。最近,A公司的一位長期合作夥伴「富通客戶」(B客戶)突然表示,因故無法透過銀行轉帳,堅持要以現金支付一筆總額新臺幣120萬元的貨款。為了方便,B客戶將這筆款項分成了三筆,每筆40萬元,在不同天存入A公司的銀行帳戶。

A公司的會計人員雖然覺得有些奇怪,但想說每筆都沒超過50萬元,應該不會有問題。然而,A公司往來的銀行在監控帳戶時,發現了以下異常:

  • 異常的現金存入模式:A公司過去鮮少有如此大額的現金存入,且這筆款項被刻意拆分成小額、連續存入,這符合銀行內部「疑似洗錢交易」的表徵之一(俗稱「化整為零」或「螞蟻搬家」)。
  • 與公司業務性質不符:雖然是貨款,但貿易公司通常以電匯或信用狀等方式結算大額款項,現金交易相對少見,尤其如此大額且分批存入。

儘管每筆金額都低於大額通貨交易的申報門檻,但銀行綜合判斷後,認為這筆交易具有可疑性,於是依據《洗錢防制法》第13條向法務部調查局申報了「疑似洗錢交易」。

不久後,調查局開始對A公司進行調查,要求A公司提供相關交易紀錄、B客戶的背景資料,並對A公司負責人進行詢問。此時,A公司才意識到,即使沒有直接違反大額申報規定,但其交易模式的「可疑性」仍可能導致法律麻煩。

貿易商的自保之道:實務操作指引

為了避免類似的困境,貿易商應積極採取預防措施:

  • 了解您的客戶 (KYC, Know Your Customer): 不論交易金額大小,務必了解您的交易夥伴,確認其身分、經營背景、資金來源與去向是否合理。對於新客戶或高風險客戶,應進行更深入的審查。

  • 避免異常交易模式: 盡量避免以現金進行大額交易,優先使用銀行轉帳、電匯等可追溯的金流方式。若必須使用現金,請確保交易的合理性,並避免刻意將大額款項拆分成多筆小額交易以規避申報門檻。

  • 妥善保存交易紀錄: 所有交易的契約、發票、出貨單、付款證明、銀行對帳單等資料,都應至少保存五年。這些是您在面臨調查時,證明交易合法性的重要證據。

  • 誠實申報外匯交易: 若有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之等值外匯收支或交易,請務必依《管理外匯條例》規定如實向中央銀行申報。若被查詢,應據實說明。

  • 建立內部風險意識: 對公司內部人員進行防制洗錢的基礎教育,讓員工了解哪些交易行為可能被視為可疑,並建立內部通報機制。

結論:合規經營,穩健發展

大額現金交易申報規定並非旨在刁難貿易商,而是國家防制洗錢、維護金融秩序的重要防線。作為貿易商,理解並遵守這些規定,不僅能保護您免於法律風險,更能提升企業的透明度與信譽。請務必將合規經營視為企業發展的基石,讓您的事業在穩健中持續成長。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貿易商收到大筆現金,一定要申報嗎?

A: 一般貿易商並非《洗錢防制法》中「金融機構」或「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的直接申報義務人。因此,您本身通常不需要主動向調查局申報。然而,當您將大筆現金存入銀行時,銀行作為申報義務人,會根據《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對超過新臺幣五十萬元(含等值外幣)的單筆現金交易進行申報,或對任何金額的疑似洗錢交易進行申報。此時,您需要配合銀行提供相關資訊。

Q: 我要怎麼知道我的交易會不會被銀行「盯上」?

A: 銀行會根據多種「疑似洗錢表徵」來判斷交易是否可疑。常見的表徵包括:交易金額與客戶身分、收入或營業性質顯不相當;客戶堅持使用現金交易,且無正當理由;資金來源或去向不明;刻意將大額款項拆分成多筆小額交易(化整為零);客戶對交易目的陳述不清或前後矛盾等。建議您在進行大額現金交易前,確保交易的合理性與透明度,並能提供完整的證明文件。

Q: 如果我的客戶堅持用現金交易,我該怎麼辦?

A: 若客戶堅持使用現金,您可以:1. 詢問客戶堅持使用現金的合理原因,並將其記錄下來。2. 確保交易的合法性,所有貨款、服務費等均有合約、發票等證明文件。3. 建議客戶透過銀行轉帳,說明這是更安全、也更符合法規要求的支付方式。4. 若現金金額較大,告知客戶您的銀行可能會依規定申報,並請客戶配合提供相關資訊。如果交易理由高度可疑,為避免自身捲入風險,您應考慮拒絕該筆交易。

Q: 萬一我被調查局或銀行詢問,我該怎麼辦?

A: 首先,請保持冷靜並配合調查。您有義務據實說明交易的來龍去脈。請準備好所有與該筆交易相關的文件,例如合約、發票、出貨單、收據、銀行對帳單以及任何能證明資金來源與去向合法性的資料。清晰、完整且一致的說明,有助於釐清事實,證明您的清白。同時,理解銀行或調查局的詢問是其履行法定義務的一部分。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