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虛擬貨幣洗錢防制:科技人必讀的法律風險與自保指南

虛擬貨幣洗錢防制:科技人必讀的法律風險與自保指南

律點通
2025-06-29
5分鐘
刑事虛擬通貨洗錢防制
LINE

科技人注意:虛擬貨幣交易如何避免捲入洗錢風暴?

身為科技業的一份子,您可能對虛擬貨幣的創新潛力與高效率交易模式充滿熱情。然而,這片數位沃土也同時是詐騙與洗錢犯罪的溫床。許多科技人因對法律規範不熟悉,或僅是『好心』協助他人轉帳,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觸犯《洗錢防制法》,面臨嚴重的刑事責任。這篇文章將為您揭示虛擬貨幣交易中的法律陷阱,並提供實用的自保指南,助您在數位世界中安心航行。

虛擬貨幣交易,你可能已是法律眼中的『事業』

您或許認為自己只是個體戶,從事零星的虛擬貨幣買賣,與大型交易所無關。但台灣的《洗錢防制法》及其子法,對於『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的定義遠比您想像的廣泛。

根據 《洗錢防制法》第5條第3項明文規定:

「第二項所定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包括辦理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之事業。」

這表示,即使您沒有正式註冊公司,只要您的虛擬貨幣買賣行為具有頻繁性、專業性、規模性,就可能被認定為『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進而必須遵守相關的洗錢防制義務,例如客戶身分驗證(KYC)、交易監控等。一旦未盡這些義務,就可能被認定為洗錢共犯。

洗錢的定義與刑責:不可不知的紅線

究竟什麼是洗錢? 《洗錢防制法》第2條明確定義了四種洗錢行為:

「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一、隱匿特定犯罪所得或掩飾其來源。二、妨礙或危害國家對於特定犯罪所得之調查、發現、保全、沒收或追徵。三、收受、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四、使用自己之特定犯罪所得與他人進行交易。」

簡單來說,只要您協助將詐騙或其他不法所得的錢,透過虛擬貨幣轉換、轉移,以掩飾其來源或流向,無論您是否直接參與詐騙,都可能構成洗錢罪。而一旦被認定有洗錢行為, 《洗錢防制法》第19條規定:

「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一億元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0000000元以下罰金。」

這意味著,洗錢罪的刑責非常重,甚至可能面臨數百萬元的罰金。此外, 《洗錢防制法》第25條也規定,洗錢的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不論是否屬於行為人,都將被沒收。

法院如何認定『不確定故意』?

許多被告會辯稱自己『不知情』。然而,法院在判斷是否構成洗錢罪時,更常著重於行為人是否具有『不確定故意』,也就是『不違背本意』。換句話說,即使你不是主動想洗錢,但如果明知或可預見所處理的款項可能來自不法,卻仍繼續交易,就可能被認定有罪。法院會綜合考量以下因素:

  • 交易模式異常: 例如,場外交易(OTC)、非整數或零星款項匯入、短時間內大量且頻繁交易、匯率顯著高於市價、對方使用簡體字或境外人士、要求快速轉移資金等。
  • 行為人專業知識與經驗: 科技人對數位資產的敏感度,反而可能成為被判斷有『不確定故意』的依據。
  • 未履行KYC義務: 未對交易對象進行身分驗證,或未保留交易紀錄。
  • 獲取顯不相當報酬: 透過異常交易獲得高額利潤或佣金。

實務案例解析:一線之隔的命運

讓我們看看兩個真實案例,了解法院如何判斷:

案例一:阿明的高額利潤陷阱

阿明是一位資深科技工程師,業餘時間經營虛擬貨幣買賣。他發現有『客戶』願意以高於市價的匯率向他購買泰達幣,且交易頻繁,金額龐大。阿明為了賺取高額利潤,未要求對方提供任何身分證明,也未對交易資金來源進行查核,只按照指示將收到的款項迅速轉換為泰達幣並轉至指定錢包。當這些款項被查出是詐騙所得時,阿明被檢察官以洗錢罪起訴。法院最終認定,阿明憑藉其虛擬貨幣交易經驗,應知悉高額利潤背後潛藏的風險,卻未採取任何防範措施,對款項來源具有『不確定故意』,因此判決有罪。

案例二:小華的KYC自保之路

小華也是一位虛擬貨幣交易者,同樣面臨詐騙集團利用其帳戶進行洗錢的指控。然而,小華在每次交易前,都嚴格要求對方提供身分證明文件,並進行實名認證,甚至保留了詳細的通訊紀錄與交易憑證。雖然最終款項被證明為不法所得,但法院認為,小華已盡到一位虛擬貨幣交易者應有的注意義務,採取了合理的防範措施,證明他並無洗錢的『不確定故意』,最終判決無罪。

這兩個案例清楚地告訴我們:KYC(Know Your Customer,客戶身分驗證)完整記錄是您保護自己的關鍵!

科技人自保指南:實用建議

為了避免無意間捲入洗錢案件,身為科技人的您,務必採取以下措施:

  1. 嚴格執行客戶身分驗證(KYC):
  • 無論交易金額大小,務必對交易對象進行實名認證。核對身分證件、確認其真實身分。
  • 了解客戶的資金來源與交易目的,對於可疑或不合理的說明,應拒絕交易。
  • 對於高風險交易(如金額異常、頻繁交易、陌生人要求快速轉帳),應進行加強審查。
  1. 保留完整交易紀錄:
  • 詳細記錄所有交易的對象、時間、金額、虛擬貨幣種類、錢包地址、法幣流向、通訊對話(截圖、聊天紀錄)等資訊。
  • 這些數位足跡在未來將是您證明清白的關鍵證據。
  1. 建立交易監控機制:
  • 對交易進行持續監控,特別留意以下『紅旗警訊』:
特徵 (Feature)警訊 (Red Flag)
交易對象不明人士、境外人士、使用境外通訊軟體、要求匿名交易
交易模式非整數零星款項、短時間內頻繁交易、要求快速轉移資金、交易金額與客戶背景不符
交易條件匯率顯著高於市價、提供異常高額利潤或佣金、不計成本收購
  1. 及時申報可疑交易: 一旦發現疑似洗錢或資恐交易,應立即向法務部調查局申報,並留存申報紀錄。
  2. 審慎評估場外交易(OTC)風險: OTC交易因缺乏第三方平台監管,風險極高。若非必要,應盡量透過受監管的虛擬貨幣交易所進行交易。若必須進行OTC交易,務必採取更嚴格的KYC和風險控管措施。
  3. 勿輕信不明人士或提供帳戶: 絕不可將您的銀行帳戶、虛擬貨幣帳戶或電子錢包提供給他人使用,即使對方聲稱是合法用途。任何顯著高於市場行情的交易利潤或佣金,都可能是誘使您參與不法行為的陷阱。

結語:合規是最好的防線

虛擬貨幣的發展日新月異,相關法規也在不斷完善中。對於科技人而言,了解並遵守《洗錢防制法》及其相關規範,不僅是法律義務,更是保護自身財產與聲譽的關鍵。面對虛擬貨幣交易的潛在風險,保持警惕、落實KYC、妥善保存紀錄,是您在數位世界中最好的防線。合規經營,才能走得更遠、更穩健。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什麼是洗錢防制法中的『不確定故意』?我怎麼會不小心觸犯?

A: 『不確定故意』是指行為人對於犯罪結果的發生,雖然不是積極追求,但卻能預見其可能發生,且不違背其本意。在洗錢案件中,這意味著即使你沒有直接參與詐騙,但如果你明知或可預見收到的款項可能來自不法,卻仍繼續協助轉換或轉移,就可能被認定有『不確定故意』。常見的觸犯情境包括:未經KYC就與陌生人進行大額虛擬貨幣交易、交易條件(如匯率)異常優渥、對方要求快速且不合理的資金轉移、或你曾因類似情況被警示卻未加強防範。法院會綜合判斷你的專業背景、交易細節、有無盡到注意義務等來認定。

Q: 我只是個人買賣虛擬貨幣,會被認定是『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嗎?

A: 是的,即使是個人,若您的虛擬貨幣買賣行為具有『頻繁性、專業性、規模性』,例如長期且大量地進行虛擬貨幣與法幣之間的兌換,並從中獲取利潤,就可能被認定為《洗錢防制法》所規範的『辦理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之事業或人員』。一旦被認定,您就必須遵守與平台業者相同的洗錢防制義務,如執行KYC、保存交易紀錄、監控可疑交易並申報等。若未盡到這些義務,即使只是協助轉移不法款項,也可能被視為洗錢共犯。

Q: 如果我不小心收到詐騙款項,我該怎麼辦?

A: 若您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或虛擬貨幣帳戶收到來源不明或疑似詐騙的款項,請立即停止任何操作,切勿將款項轉出或轉換成虛擬貨幣。您應立即向匯款銀行或虛擬貨幣平台通報,並主動向警方或法務部調查局報案,說明情況並提供所有相關交易紀錄與對話證據。越早採取行動,越能證明您的清白,避免被誤認為洗錢共犯。同時,請務必保留所有與此事件相關的通訊紀錄和證明文件。

Q: 有哪些具體的KYC步驟可以保護我自己?

A: 進行KYC(客戶身分驗證)是保護自己的關鍵。具體步驟包括:1. 核對身分: 要求交易對象提供清晰的身分證件正反面照片,並與本人進行視訊或拍照核對,確保人證相符。2. 了解資金來源與目的: 詢問對方交易資金的合法來源(例如薪資、投資所得等)和交易目的,對於含糊不清或不合理的解釋應提高警覺。3. 保留紀錄: 完整保存所有交易對象的身分資料、對話紀錄(例如通訊軟體截圖)、銀行轉帳紀錄、虛擬貨幣錢包地址、交易時間與金額等資訊。這些紀錄是您未來證明清白的關鍵證據。對於高風險交易,更應加強審查。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