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虛擬貨幣洗錢陷阱:青年被告必知的法律風險與自保術

虛擬貨幣洗錢陷阱:青年被告必知的法律風險與自保術

律點通
2025-06-29
5分鐘
刑事洗錢防制虛擬貨幣
LINE

虛擬貨幣的誘惑與陷阱

嘿!年輕的朋友們,你是不是也聽過虛擬貨幣的傳說?它快速、匿名,似乎是個能快速賺錢的新世界。但你知道嗎?這股熱潮背後,也藏著不為人知的法律陷阱,尤其對我們年輕人來說,一不小心就可能從「賺錢」變成「被告」!

許多詐騙集團看準了虛擬貨幣的特性,利用它來洗錢,掩蓋不法所得。他們會用各種花言巧語,誘騙你提供帳戶、幫忙轉帳,甚至扮演「個人幣商」的角色。一旦你涉入其中,不論你知不知道這是詐騙,都可能被捲入洗錢或詐欺的刑事案件,面臨重刑和高額罰金。

這篇文章,律點通要帶你深入了解這些潛藏的風險,教你如何保護自己,別讓虛擬貨幣的美夢變成噩夢!

你可能不知道的法律紅線

在台灣,針對虛擬貨幣相關的犯罪,主要會用到以下這些法律:

洗錢防制法:洗錢行為的定義與代價

洗錢防制法是打擊犯罪金流的利器。它明確定義了什麼是「洗錢」:

《洗錢防制法》第2條:「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 一、意圖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或使他人逃避刑事追訴,而移轉或變更特定犯罪所得。 二、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所在、所有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者。 三、收受、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

簡單來說,只要你幫忙掩蓋犯罪所得的來源或去向,讓警察追不到,就可能構成洗錢。虛擬貨幣的匿名性和快速轉移,讓它成為洗錢的「好幫手」。

而洗錢的代價可不輕:

《洗錢防制法》第19條:「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1億元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以下罰金。」

這代表,即使你只是幫忙轉換幾萬塊的虛擬貨幣,也可能面臨半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而且,所有跟洗錢有關的錢,不論是不是你的,都會被法院沒收!

刑法:詐欺共犯與「幫兇」的責任

詐欺集團通常不只一個人,他們分工合作,有人負責騙人,有人負責收錢、轉帳。這時候,就會牽扯到「共同正犯」的概念:

《刑法》第28條:「二人以上共同實行犯罪之行為者,皆為正犯。」

這表示,只要你跟詐欺集團有「犯意聯絡」(知道或預見對方在做壞事,你還配合)和「行為分擔」(你做了其中一個環節,例如提供帳戶、幫忙買賣虛擬貨幣),即使你不是直接騙人的那個,也會被視為「共同正犯」,對整個詐欺行為負責,刑責跟主謀一樣重!

如果詐騙是三人以上共同實施,還會構成「加重詐欺」,刑責更重,最低一年起跳!

真實案例警示:誰會被認定為「幫兇」?

法院在判斷你是不是「幫兇」時,最關鍵的是看你有沒有「不確定故意」,也就是「你雖然不確定這是犯罪,但你預見到可能是,卻還是做了」。以下兩個改編案例,讓你更清楚:

故事一:小陳的「幣商」兼職夢

小陳想賺點外快,看到網路上有人說,當「個人幣商」幫忙買賣虛擬貨幣很賺錢,而且可以賺取比交易所更高的差價。他覺得這個機會不錯,就開始私下交易。有個買家A(其實是詐騙集團成員)經常找他買幣,每次都用不同的銀行帳戶匯款,而且金額不小。小陳雖然覺得有點奇怪,但因為報酬高,他沒多問,也沒仔細核對對方身分,就照樣收錢、轉幣。後來,這些匯款被查出是詐騙贓款,小陳因此被警方逮捕。

法院怎麼說? 法院認為,虛擬貨幣的場外交易風險很高,小陳明知道這些風險,卻為了賺取高額報酬,毫不在乎匯款人和買家的真實身分,也沒有做任何身分查證。他的行為客觀上造成了金流斷點,讓詐騙集團的贓款難以追查。因此,法院認定小陳具有洗錢的「不確定故意」,與詐欺集團構成共同正犯,判他有罪。

律點通提醒:即使你不是正式的虛擬資產服務商,只要你實質上從事虛擬貨幣買賣,尤其涉及場外交易,法院會認為你有義務採取一定的防範措施(例如確認對方身分、了解資金來源)。如果交易模式異常,你又未盡查證義務,就很容易被認定有「不確定故意」!

故事二:阿雅的「輕鬆賺錢」陷阱

阿雅因為經濟拮据,在網路上看到一份「輕鬆兼職」的廣告。對方自稱是正規公司,還跟她簽約、給她員工編號,說只要提供銀行帳戶,並照指示操作虛擬貨幣交易,就能輕鬆賺取「車馬費」和「薪資」。阿雅雖然有點懷疑,但對方話術很專業,還解釋說這是公司會計作業,讓她信以為真。她提供了帳戶,並照指示將收到的款項轉匯到虛擬帳戶,再購買虛擬貨幣轉到指定錢包。後來,這些款項被查出是詐騙贓款,阿雅也被牽連。

法院怎麼說? 法院審酌阿雅的經濟狀況、社會經驗,以及詐騙集團的欺騙手法(例如:假裝是合法公司、簽約、給員工編號、用專業術語解釋異常情況)。法院認為,阿雅確實是受騙上當,無法證明她有預見這是犯罪,卻還故意配合的「不確定故意」。因此,法院判決阿雅無罪。

律點通提醒:並非所有提供帳戶或協助虛擬貨幣交易的人都會被判有罪。如果你能證明自己確實是被詐騙集團的話術蒙蔽,完全沒有預見到這是犯罪,仍有機會獲判無罪。但這需要充分的證據來支持你的說法,例如對話紀錄、交易明細等。

保護自己,遠離法律風險

為了不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被告」,請務必記住以下幾點:

  • 強化警覺,拒絕高利誘惑: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對於聲稱「保證獲利」、「高額報酬」的投資機會,請保持高度懷疑。尤其是不明來源、要你墊錢或提供個人帳戶的,更要小心!

  • 選擇正規平台,避免私下交易:進行虛擬貨幣交易,請務必選擇台灣主管機關已聲明遵循洗錢防制法令的正規交易所。避免與「個人幣商」進行私下大額交易,因為場外交易風險極高,金流難以追溯,很容易被詐騙集團利用。

  • 保護個人資訊,不輕易提供帳戶:銀行帳戶、存摺、金融卡、密碼、虛擬貨幣錢包私鑰等,都是你的重要資產,切勿交給他人使用。不隨意點擊不明連結,不下載不明APP。

  • 資金來源與去向務必明確:確保自己收到的錢來源合法,也清楚你轉出的錢會流向何方。如果收到不明款項,或對方要求你編造匯款理由,這就是警訊!應立即向銀行或警方反映,切勿依不明指示轉出或轉換。

  • 有疑慮就求證:如果對任何交易、投資或兼職機會有疑慮,立即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或向警方、親友求證。多一分小心,少一分風險!

結語

虛擬貨幣是新興科技,但也伴隨著新的風險。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掌握這些法律知識,學會辨識詐騙手法,保護好自己的帳戶和個人資訊,是保護自己未來最重要的功課。別讓一時的貪念或不察,毀了你大好的青春!記住,守法是最好的防線,聰明地運用科技,才能真正為自己創造價值!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什麼是「洗錢」?跟我有什麼關係?

A: 洗錢就是把透過犯罪得來的錢(例如詐騙所得),透過各種方式(像是轉換成虛擬貨幣、轉來轉去)讓它的來源看起來合法,讓警方難以追查。如果你幫詐騙集團處理贓款,不論你有沒有直接參與詐騙,只要你的行為客觀上幫助他們隱藏或轉移這些錢,你都可能被認定為洗錢共犯,面臨嚴重的法律責任,包括坐牢和高額罰金。

Q: 我只是把帳戶借給朋友,也會有事嗎?

A: 會!這是最常見的陷阱之一。即使你只是把銀行帳戶、存摺、金融卡或虛擬貨幣錢包借給朋友、網友,讓他們用你的帳戶收錢或轉帳,一旦這些錢是詐騙贓款,你就會被視為詐欺或洗錢的「幫助犯」或「共同正犯」。法院會看你是否有「不確定故意」(即你預見到可能有問題,但還是做了),如果你無法證明自己是完全被騙且不知情,很可能就會被判刑。

Q: 當「個人幣商」有什麼風險?

A: 當「個人幣商」的風險非常高!雖然你可能覺得只是單純買賣虛擬貨幣賺差價,但由於虛擬貨幣交易的匿名性和場外交易(OTC)缺乏監管,詐騙集團很喜歡利用個人幣商來洗錢。如果你沒有嚴格執行「認識你的客戶」(KYC)措施,例如仔細核對對方身分、了解資金來源和交易目的,一旦你收到的錢是贓款,就很容易被認定為有「不確定故意」,成為詐欺或洗錢的共犯。法院會認為,你既然從事這種高風險業務,就有責任去防範不法。

Q: 如果我真的被騙了,怎麼辦?

A: 如果你發現自己不小心捲入詐騙或洗錢案,甚至被當成被告,請立刻停止所有可疑操作,並保留所有證據,例如:對話紀錄(LINE、Messenger)、匯款證明、交易明細、任何合約或對方提供的文件。這些證據對於證明你確實是受害者,沒有參與犯罪意圖非常重要。同時,盡快向警方報案,並尋求專業法律協助,讓律師協助你釐清案情,維護你的權益。

Q: 法院怎麼判斷我是「故意」還是「不知情」?

A: 法院會綜合考量多種因素來判斷你的主觀意圖,這就是所謂的「不確定故意」。判斷標準包括:交易模式是否異常(例如:高於市價買賣、不透過正規交易所、與陌生人大額交易)、你獲得的報酬是否不合理(輕鬆賺取高額報酬)、你是否無視警訊(例如:銀行行員的詢問、對方要求編造匯款理由)、以及你個人的智識、社會經驗等。如果你明知有風險卻仍不加查證,就容易被認定有「不確定故意」;但如果能證明你確實是受騙且無預見不法之故意,仍有獲判無罪的可能。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