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財產突遭扣押?假扣押、刑事扣押、行政扣留救濟全攻略

財產突遭扣押?假扣押、刑事扣押、行政扣留救濟全攻略

律點通
2025-06-27
5分鐘
刑事資產保全強制執行
LINE

當您一覺醒來,發現名下財產突然被法院或政府機關扣押,那種錯愕、焦慮與無助感,肯定讓您手足無措。這不僅影響您的生活,更可能讓您對未來感到不安。別擔心,這篇文章將為您解析在台灣,面對不同類型的資產扣押,身為「第三人被害人」的您,究竟有哪些法律上的救濟途徑,以及該如何採取行動,保護自己的權益。

您的財產被哪種方式扣押了?

在台灣,資產的扣押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了解它們的性質是採取下一步行動的關鍵:

1. 民事程序:假扣押

假扣押是民事訴訟中常見的「保全程序」,目的在於確保債權人未來能順利實現其金錢債權。簡單來說,就是債權人擔心您在訴訟期間脫產、隱匿財產或讓財產價值降低,導致日後即便勝訴也拿不到錢,因此向法院聲請暫時扣住您的財產。

2. 刑事程序:扣押

刑事扣押通常是檢察官或法院為了偵查犯罪、保全證據、追繳犯罪所得,或為將來沒收犯罪工具、不法利得而對特定財物所採取的強制處分。

3. 行政程序:扣留

行政扣留是指行政機關依據《行政罰法》或其他特定法規,為執行公權力,對物進行的暫時性控制,通常與違法行為的查處有關,例如查扣違法商品或證物。

假扣押了我的財產,我該怎麼辦?

如果您的財產不幸被假扣押,您並非束手無策。台灣法律提供了明確的解套方式:

解套方式一:提供反擔保,讓財產解凍

這是最常見且有效的救濟方式。即使財產被假扣押了,您也可以透過提供一筆「反擔保金」給法院,或是將債權人所請求的金額提存到法院,來換取財產的解除扣押。這筆反擔保金通常會載明在假扣押裁定書上,目的在於確保未來若判決結果對您不利,債權人仍能從這筆擔保金中獲得清償。

《民事訴訟法》第527條:「假扣押裁定內,應記載債務人供所定金額之擔保或將請求之金額提存,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

解套方式二:提起抗告,挑戰假扣押的合法性

如果您認為法院准許假扣押的裁定有法律上的錯誤,例如債權人根本沒有充分證明您有脫產的意圖或困難,您可以向法院提起「抗告」,請求上級法院重新審查這個裁定。抗告的理由可能包括:債權人無法證明他對您有實際的債權、或者他無法證明您有脫產或難以執行的風險(也就是所謂的「假扣押原因」釋明不足)。

《民事訴訟法》第529條第1項:「關於假扣押聲請之裁定,得為抗告。」

實務案例解析: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

案例一:小陳的房產保衛戰

小陳最近因為家人間的財務糾紛,突然收到法院的假扣押裁定,說他名下的房子被扣押了。小陳很納悶,他並沒有任何脫產的行為或意圖,只不過是家裡長輩將部分財產轉移給他。原告聲稱小陳有減少自身財產的嫌疑,但除了口頭指控,卻拿不出任何具體證據,證明小陳有積極的脫產行為,或者因此導致資力不足。法院在審理後認為,原告未能充分「釋明」假扣押的原因,也就是說,原告無法讓法院相信小陳真的有脫產的可能。最終,法院駁回了對小陳房產的假扣押聲請。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當您的財產被假扣押時,您可以檢視對方是否真的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其聲請的合法性。

案例二:阿華的困境與轉機

阿華曾向朋友借了一大筆錢,後來因為生意失敗,經濟狀況一落千丈,名下只剩一間背負貸款的房子。朋友催討多次無果,便向法院聲請假扣押阿華的房產。阿華覺得很冤枉,他沒有逃匿,也沒刻意脫產。但法院審理後認為,雖然阿華沒有積極的脫產行為,但他的現有財產與欠款金額相差太過懸殊,已經瀕臨無力償還的狀態。在社會的普遍觀念下,這已經足以認定將來朋友的債權「甚難執行」。因此,法院最終准許了假扣押。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即使沒有惡意脫產,當您的財務狀況確實非常困難,與債務金額差距過大時,您的財產仍可能被假扣押。但反過來說,如果債權人無法證明您有這種資力懸殊或瀕臨無資力的情況,您也可以此為由進行抗辯。

刑事扣押與行政扣留的救濟途徑

刑事扣押

如果您的財產是因刑事案件被檢察官或法院扣押,您若認為扣押不合理,可依據《羈押法》第102條準用《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向法院或檢察官聲請撤銷或變更扣押。這通常需要您證明該財產與犯罪無關,或不應被扣押。

行政扣留

政府機關依據《行政罰法》等規定,對特定物品進行的行政扣留,也有其救濟管道。

《行政罰法》第41條:「物之所有人、持有人、保管人或利害關係人對扣留不服者,得向扣留機關聲明異議。…對於直接上級機關之決定不服者,僅得於對裁處案件之實體決定聲明不服時一併聲明之。但第一項之人依法不得對裁處案件之實體決定聲服不服時,得單獨對第一項之扣留,逕行提起行政訴訟。」

這表示您可以先向扣留您的行政機關提出異議,如果還是不滿意上級機關的決定,原則上要等到對整個行政處罰結果不服時,再一併提出行政訴訟;但如果法律規定您不能單獨對行政處罰結果提告,那您可以直接針對這個扣留行為提起行政訴訟。

實務操作指引:收到扣押通知後,您可以這樣做!

  1. 冷靜核對文件: 仔細閱讀收到的法院或機關文件,確認是哪種扣押(民事、刑事、行政?),扣押的具體財產是什麼,以及扣押的依據和原因。
  2. 確認扣押類型與救濟時效: 不同類型的扣押有不同的救濟途徑和時效限制。務必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採取行動。
  3. 評估反擔保可行性: 如果是民事假扣押,且您有能力提供反擔保金,這通常是最快速讓財產解凍的方式。裁定書上會載明擔保金額。
  4. 蒐集有利證據: 無論是提起抗告或聲明異議,都需要證據來支持您的主張。例如,證明您沒有脫產意圖、資力並非如對方所稱般惡化、或被扣押的物品與違法行為無關等。
  5. 積極應對: 法律程序有其嚴謹性,切勿置之不理。及早採取行動,才能有效保護您的權益。

結語

面對資產被扣押的突發狀況,保持冷靜並理解您的權利至關重要。無論是民事假扣押、刑事扣押或行政扣留,台灣法律都提供了明確的救濟途徑。掌握這些資訊,您就能更有效地採取行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請記住,積極應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怎麼知道我的財產是被哪種方式扣押?

A: 您會收到來自法院、檢察署或行政機關的正式文件,例如「假扣押裁定書」、「扣押命令」或「扣留通知書」。這些文件上會明確載明扣押的機關、依據的法條(例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或《行政罰法》),以及扣押的理由和範圍。仔細閱讀這些文件,就能判斷是哪種扣押類型。

Q: 假扣押後,我該怎麼做才能讓財產解凍?

A: 最直接的方式是依假扣押裁定書上載明的金額,提供「反擔保金」給法院,或將債權人請求的金額提存到法院,即可聲請撤銷假扣押。如果認為假扣押的聲請不合理,您也可以向原裁定法院的上級法院提起「抗告」,主張債權人未充分釋明假扣押原因,或其請求權不存在等,請求撤銷原裁定。

Q: 如果我覺得假扣押的理由不對,我可以怎麼辦?

A: 您可以對假扣押裁定提起「抗告」。在抗告程序中,您需要提出證據證明債權人所主張的假扣押原因(例如您有脫產之虞、資力惡化等)並不存在或已消滅。例如,您可以證明自己財務狀況良好、沒有處分財產的意圖、或債權人提出的證據不足以構成假扣押原因。

Q: 萬一我沒錢提供反擔保,還有其他方法嗎?

A: 若無法提供反擔保,您的主要救濟途徑就是提起「抗告」,挑戰假扣押裁定的合法性。這需要您積極蒐集證據,證明債權人聲請假扣押的理由不成立,例如:證明您並無脫產意圖,或您的資產足以清償債務,並無日後不能或甚難執行之虞。雖然這條路可能較為耗時,但若您有充分理由,仍有機會成功撤銷扣押。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