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洗錢防制法解析:金融犯罪被告必讀的法律指南

洗錢防制法解析:金融犯罪被告必讀的法律指南

律點通
2025-06-25
5分鐘
刑事洗錢防制金融法規
LINE

站在十字路口:金融犯罪被告的法律迷霧

您正因金融犯罪的指控而焦慮不安嗎?在台灣,許多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捲入洗錢案件,尤其是因為「提供帳戶」或「參與金流轉移」等行為。理解《洗錢防制法》的構成要件,是您釐清責任、保護自身權益的第一步。律點通將為您深入解析這部法律,並提供實用指引。

什麼是洗錢?從法條看行為樣態

《洗錢防制法》旨在打擊不法金流,其核心在於「洗錢行為」的定義。根據 《洗錢防制法》第2條,洗錢行為主要有四種樣態:

《洗錢防制法》第2條: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 一、意圖隱匿或掩飾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或使他人逃避刑事追訴,而移轉或變更特定犯罪所得。 二、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所在、所有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 三、收受、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 四、使用自己之特定犯罪所得與他人進行交易。

簡單來說,無論是想辦法藏匿犯罪得來的錢,讓錢的來源變得不明,或是明知是別人犯罪的錢還收下、使用,甚至是自己用不法所得去交易,都可能被認定為洗錢。

「特定犯罪」:洗錢罪的源頭

洗錢罪並非獨立存在,它必須依附於一個「特定犯罪」。 《洗錢防制法》第3條明確定義了這些前置犯罪的範圍:

《洗錢防制法》第3條:本法所稱特定犯罪,指下列之罪: 一、最輕本刑為六月以上有期徒刑之罪。 二、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詐欺取財罪)、第三百三十九條之三(電腦詐欺罪)及第三百三十九條之四(加重詐欺罪)之罪。 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四條第一項至第四項之罪。 四、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三條之罪。 五、懲治走私條例第二條第一項之罪。 六、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七條、第八條、第十二條及第十三條之罪。 七、人口販運防制法第二條第一項之罪。 八、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三十二條至第三十七條之罪。 九、資恐防制法第八條之罪。 十、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罪。

這表示,只要您的資金來源是上述任一種犯罪所得,且您進行了第2條所定義的洗錢行為,就可能構成洗錢罪。值得注意的是,法院認定「特定犯罪所得」時,不以該特定犯罪已經被判有罪為必要

洗錢的刑罰與幫助犯的責任

洗錢罪的刑罰不輕。 《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規定:

《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

請注意,這個條文已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並於同年8月2日生效,刑度有所調整,例如洗錢金額未達新臺幣1億元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以下罰金。這顯示國家對洗錢犯罪的打擊力度持續強化。

此外,即使您不是主謀,只是協助他人洗錢,也可能構成犯罪。 《刑法》第30條規定了「幫助犯」:

《刑法》第30條:幫助他人實行犯罪行為者,為幫助犯。雖他人不知幫助之情者,亦同。幫助犯之處罰,得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這意味著,即使您只是提供帳戶或協助轉帳,只要有幫助他人洗錢的意圖,就可能被認定為幫助犯。

實務案例解析:提供帳戶的界線

在洗錢案件中,「提供帳戶」是最常見的爭議點。究竟是單純的幫助犯,還是洗錢罪的共同正犯?法院會根據您行為的「主觀意圖」和「客觀行為」來判斷。

案例情境一:積極參與金流轉移

小陳因為缺錢,答應詐騙集團的要求,將自己的銀行帳戶提供給對方使用。不僅如此,當詐騙款項匯入後,小陳還依指示前往ATM提領現金,並將錢交給指定人士。法院認為,小陳提領並轉交詐騙所得的行為,已經實質上「製造了金流斷點」,讓犯罪所得的去向變得難以追查,達到了掩飾或隱匿的效果。因此,即使他是詐騙集團的一員,他的提領行為仍被認定為獨立構成洗錢罪的共同正犯,而不只是詐騙罪的附隨行為。

指導意義:如果您不僅提供帳戶,還積極參與了後續的提領、轉帳等行為,即使是為了詐騙的後續處理,也很可能被認定為洗錢罪的共同正犯。

案例情境二:單純提供帳戶的界線

小美將自己的銀行存摺、提款卡和密碼寄給朋友,聲稱只是幫忙處理一些款項,並未參與後續的提領或轉帳。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會特別審慎,認為單純提供帳戶本身,如果沒有後續的提領或轉帳等具體掩飾行為,金流仍是透明可追溯的,尚未達到「製造金流斷點」的效果。因此,單純提供帳戶者,通常難以直接認定為洗錢罪的共同正犯,而可能僅構成詐欺取財罪的幫助犯。然而,這不代表完全沒事,仍可能面臨詐欺罪的指控。

指導意義:區分「單純提供」與「積極參與」是關鍵。如果您的行為僅止於提供帳戶,而未參與後續的提領、轉帳等具體掩飾行為,則較難被認定為洗錢罪的共同正犯,但仍可能涉及詐欺罪的幫助犯。

給您的實用建議

重要提醒:面對金融犯罪指控,越早了解自身權益,越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 切勿隨意提供金融帳戶、提款卡或密碼給他人:無論對方說什麼理由,即使是親友,也應高度警惕。一旦您的帳戶被用於不法活動,您將極易捲入刑事案件,付出沉重代價。
  • 警惕異常金流:若發現自身帳戶有不明款項匯入或要求轉出,應立即向銀行或警方查證,切勿依他人指示操作。任何可疑的轉帳或提領要求,都可能是洗錢的陷阱。
  • 釐清自身行為的性質:回想您在案件中的所有行為,是「單純提供」還是「積極參與」?您的主觀意圖是什麼?這些細節將影響法院對您責任的認定。

結論:理解法律,保護自己

洗錢防制法是國家打擊犯罪的重要工具,其複雜性讓許多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法。作為金融犯罪被告,理解洗錢罪的構成要件、共同正犯與幫助犯的區別,以及實務判斷的標準,是您應對訴訟的基礎。請務必仔細審視自身情況,釐清每一個細節,為自己爭取最大權益。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只是把銀行帳戶借給朋友,為什麼會被告洗錢?

A: 將銀行帳戶借給他人,即使您沒有直接參與詐騙或洗錢行為,但若該帳戶被用於接收或轉移犯罪所得,您就可能被認定為詐欺罪的幫助犯。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檢察官或法院認為您明知帳戶可能被用於不法用途,且您的行為(例如配合提領或轉帳)客觀上造成了金流斷點,您甚至可能被認定為洗錢罪的幫助犯或共同正犯。法院會綜合考量您的主觀意圖和客觀行為來判斷。

Q: 我被當成「車手」提領贓款,這算是洗錢還是詐欺?

A: 在台灣實務上,擔任詐欺集團的「車手」提領贓款的行為,通常會同時涉及詐欺罪和洗錢罪。法院會考量您的行為是否實質上造成了金流斷點,使犯罪所得的流向不明,達成隱匿效果。如果是,則您的提領行為可能獨立構成洗錢罪。這兩罪通常會依《刑法》想像競合犯的規定,從一重處斷,但若情節嚴重,也可能被分別處罰。

Q: 我收到的錢是詐騙所得,但我不知道這是犯罪所得,這樣會構成洗錢罪嗎?

A: 洗錢罪的成立,需要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的故意。如果您確實完全不知道這筆錢是犯罪所得,且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您應當知道或預見其不法性,那麼您可能不具備洗錢罪的主觀故意。然而,實務上法院會根據您的對話紀錄、行為模式、交易金額是否異常等綜合判斷您是否「應當知道」或「預見」款項的不法性,即使是「間接故意」也可能成立犯罪。

Q: 《洗錢防制法》最近有修法,對我會有什麼影響?

A: 《洗錢防制法》已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並於同年8月2日生效。新法擴大了洗錢行為的定義,新增了「使用自己之特定犯罪所得與他人進行交易」的樣態,並調整了洗錢罪的法定刑度。若您的行為發生在新法生效前,原則上適用行為時的法律;但如果新法對您更有利(例如刑度較輕),則會適用最有利於您的法律。建議您確認您的行為發生時間,並了解新舊法差異對您的影響。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