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銀行資金來源審查:中年男士必懂的防洗錢眉角

銀行資金來源審查:中年男士必懂的防洗錢眉角

律點通
2025-06-27
5分鐘
刑事洗錢防制金融法規
LINE

各位大哥,您是不是也常覺得,現在去銀行辦事,櫃員問東問西、資料要一大堆,甚至連錢從哪裡來都要問得一清二楚?別擔心,這不是銀行故意刁難,而是國家為了防堵洗錢、打擊犯罪,對金融機構有嚴格的法律要求。今天,律點通就來跟您聊聊,這些銀行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您身為客戶,又該注意什麼,才能保護自己,讓交易更順暢。這些詢問,都源自於台灣的《洗錢防制法》及《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客戶審查義務」。

持續審查:銀行為何總關心您?

您可能想,開戶時都問過了,為何後來還會問?這就是《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第5條規定的「持續審查義務」。

《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第5條第一款:「金融機構應依重要性及風險程度,對現有客戶身分資料進行審查...適當時機至少應包括:(一)客戶加開帳戶...新增業務往來關係時。(二)定期審查時點。(三)得知客戶身分與背景資訊有重大變動時。」

簡單來說,銀行不是一次性問完就算了,他們必須持續關注您的金融活動。像是您突然加開帳戶、投資金額大幅增加,或個人資料有重大變動時,銀行都可能需要再次確認。高風險客戶每年至少會被檢視一次。

風險高低:為何有些審查較嚴?

銀行在客戶審查時,並非一視同仁。根據《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第6條,他們會採取「風險基礎方法」來決定審查強度。這就像開車會依路況調整速度。銀行會評估您的交易類型、金額、資金來源、職業背景等,判斷您的「洗錢風險」高低。

  • 高風險客戶: 若風險評估較高(如政治人物、高風險行業、交易金額巨大),銀行會進行更嚴格的「強化審查」。這可能包括需高階主管同意,更深入了解您的財富來源(財富累積方式)和資金來源(特定資金的直接來源),並對交易進行更密切監控。
  • 低風險客戶: 風險較低時,銀行可能採取簡化措施。但若銀行懷疑交易涉洗錢,或您來自高風險國家/地區,則絕不能簡化審查。

姓名檢核:您的名字為何被比對?

還有一個您可能不知道的環節,就是《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第8條規定的「姓名及名稱檢核」。銀行會將您的名字、甚至公司名稱,跟「制裁名單」或「恐怖分子名單」進行比對。這不是懷疑您,而是法律規定的必要程序,目的是偵測資恐或洗錢風險。所以,當銀行要求您提供身分證件或公司資料時,他們會將您的姓名、公司名稱、甚至您的實際受益人與這些名單比對,確保您不是被制裁的對象。

您的個人資料,銀行會怎麼處理?

您可能會擔心,銀行問這麼多,我的個人資料會不會被亂用?這確實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過去,金融機構執行洗錢防制時,也曾面臨《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疑慮。

法務部曾針對此發布函釋(法律字第10603501350號)。函釋指出,金融機構為防制洗錢,將客戶資料提供給像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這樣的機構進行統一比對,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中「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的例外情況,因此是合法的。

生活情境故事:王大哥的困惑

王大哥是個經營傳統產業的老闆,想擴大投資申請大額貸款。銀行除了要求財報、資產證明,還問了許多關於公司股權結構、個人資金來源的細節。王大哥心想:『我信用一直很好,怎麼銀行這麼囉嗦?我的個人資料會不會被到處傳?』

其實,銀行這麼做,正是為了履行洗錢防制義務。他們需要確認王大哥公司的實質受益人,並了解他這筆大額資金的財富來源,以確保資金合法性。法務部的函釋正是為了解除銀行在執行這些查核時的個資疑慮,讓銀行能更放心地執行防制洗錢任務,同時也要求銀行必須妥善保護客戶資料。

給您的實用建議

面對銀行的詢問和審查,您不需要感到困擾。這代表銀行正在履行法律義務,也是在保護金融體系的健全。身為客戶,您可以這麼做:

  • 耐心配合: 提供真實、詳細資訊。
  • 主動更新資料: 個人或財務狀況有重大變動時,告知銀行。
  • 保留相關證明: 大額交易或資金往來,保留證明文件。
  • 了解背後原因: 知道法律依據,減少誤會和擔心。

結論

洗錢防制是全球趨勢,也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防線。金融機構扮演第一道防線,客戶配合是關鍵。雖然審查可能不便,但請相信,這一切都是為了建立更安全、更透明的金融環境,最終保障您我的權益。了解這些規則,讓您在面對銀行的詢問時,能更從容、更安心。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為什麼銀行會一直問我的資金來源和財富來源?這兩者有什麼不同?

A: 銀行問這些是為了防制洗錢,確保您的錢是合法取得的。《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要求他們這麼做。「資金來源」是指特定一筆錢的直接來源,例如您賣掉一間房子的錢、薪水、或繼承所得。「財富來源」則是指您整體財富是怎麼累積起來的,例如長期經營事業的利潤、投資股票的收益等。在高風險情況下,銀行需要了解這些,以評估風險。

Q: 我只是個普通上班族,為什麼銀行還會對我的交易進行「持續審查」?

A: 即使是普通上班族,銀行也需要依據《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第5條進行持續審查。這不是針對您個人,而是所有客戶都必須遵守的法律要求。銀行會定期檢視您的資料,並監控您的交易模式,確保您的交易活動與您的身分和風險狀況相符。如果您的交易模式突然出現重大變動(例如突然有大筆不明資金進出),銀行就可能需要再次確認。

Q: 銀行說要確認我的「實質受益人」,這是什麼意思?我該怎麼提供?

A: 「實質受益人」是指最終擁有或控制一個法人(例如公司)的自然人,或是最終從交易中獲益的自然人。銀行要求確認實質受益人,是為了防止有人利用公司或信託等複雜架構來隱藏真實身分進行洗錢。如果您是公司負責人,銀行可能會要求您提供公司的股東名冊、組織章程,或簽署聲明書,說明誰是最終的控制人,並提供這些人的身分證明文件。

Q: 如果我拒絕提供銀行要求的所有資料,會怎麼樣?

A: 根據《洗錢防制法》相關規定,如果客戶無法提供銀行要求的身分確認資料、資金來源證明,或提供虛偽資料,銀行可能會拒絕與您建立業務關係,或終止現有的業務關係。嚴重者,銀行甚至可能因為懷疑涉及洗錢而向法務部調查局申報可疑交易。這不僅會影響您未來的金融服務,也可能引發進一步的法律調查。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