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借個帳戶」、「幫忙收個錢」,這些看似無害的舉動,在台灣的司法實務中,已經被視為高度危險的行為,很可能讓您在不知不覺間,從旁觀者變成洗錢共犯。您可能想問,我只是配合一下,真的會這麼嚴重嗎?律點通要告訴您,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法官對「洗錢」的認定比您想像的還要廣。
什麼是「洗錢」?法官怎麼看?
在台灣,洗錢行為的定義非常明確,不只是電影裡那些複雜的跨國金流操作。根據《洗錢防制法》的規定,以下行為都可能構成洗錢:
《洗錢防制法》第2條:「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一、隱匿特定犯罪所得或掩飾其來源。二、妨礙或危害國家對於特定犯罪所得之調查、發現、保全、沒收或追徵。三、收受、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四、使用自己之特定犯罪所得與他人進行交易。」
簡單來說,只要您處理的錢是來自特定犯罪(例如詐欺、毒品、貪污等,甚至只要是最輕本刑六個月以上有期徒刑的罪,都算在內),且您的行為造成了隱藏、妨礙追查、收受或使用這些錢,就可能涉及洗錢。特別要注意的是,《洗錢防制法》第3條明確指出,詐欺罪(《刑法》第339條)就是典型的「特定犯罪」。
關鍵在「故意」:您「預見」到了嗎?
您可能會說:「我根本不知道那些錢是哪來的!」但法官在判斷您是否有洗錢「故意」時,不一定要求您「明知」款項的確切來源。實務上,只要您 「預見」 到您的行為可能是在掩飾或隱匿犯罪所得,且即便如此您也「不違背本意」,就可能被認定有不確定故意。這意味著,如果您將銀行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交給陌生人,或依指示提領、轉帳不明款項,即使您沒有直接參與詐騙,但只要您應該能預見這些行為可能與不法金流有關,就可能被認定具有洗錢的故意。
「金流斷點」:洗錢的關鍵伎倆
司法實務特別強調「金流斷點」的重要性。洗錢行為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讓錢的流向變得複雜,難以追查。當您提供帳戶,讓詐騙集團將被害人的錢匯入後又迅速提領或轉出,這就製造了一個「金流斷點」,使得偵查單位難以追溯資金來源與去向。即使這些錢沒有被「合法化」,只要您的行為造成了金流的遮斷,達成了隱匿犯罪所得的效果,就已經構成洗錢。
實務案例:借帳戶的真實代價
近年來,許多人因為輕信他人或一時貪念,將自己的銀行帳戶借出,最終捲入洗錢案件。以下這兩個案例,或許能讓您更清楚狀況:
案例一:借帳戶給網友,卻成洗錢幫兇
小王在網路上認識一位朋友,對方聲稱急需周轉,希望能借用小王的銀行帳戶收一筆款項,並承諾給予報酬。小王不疑有他,便將自己的提款卡和密碼交了出去。沒想到,這個帳戶隨後被用來接收詐騙集團騙來的款項,錢一進來就被迅速提領一空。
法院審理時認為,小王雖然可能不知道對方確切從事何種犯罪,但他將帳戶交給陌生人,且款項迅速被提領,應該可以預見這筆錢可能來源不法,且會造成金流難以追查。因此,法院認定小王對詐欺正犯的洗錢行為提供了幫助,構成幫助一般洗錢罪。
參考判決: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5354號刑事判決
案例二:配合提款交錢,洗錢罪成立
阿美因為求職心切,看到一則高薪工作廣告,對方要求她提供銀行帳戶作為薪資轉帳用,並指示她將帳戶內的不明款項提領出來,再交給指定人士。阿美照做了幾次,直到警方找上門。
法院審酌阿美的年齡、智識程度和社會經驗,認為她應該能預見到這種不尋常的金錢操作可能涉及不法。她提領款項並轉交的行為,客觀上製造了金流斷點,使得詐騙所得的去向不明,達成了隱匿效果。因此,即使阿美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法院仍認定她具有洗錢的不確定故意,構成一般洗錢罪。
參考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上訴字第3266號刑事判決
自保之道:您該怎麼做?
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與洗錢手法,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警覺,並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 切勿提供或販售金融帳戶: 任何要求您提供銀行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的要求,無論是基於「借貸」、「求職」或「人情請託」,都應該立即拒絕。一旦帳戶被用於不法,您將面臨嚴重的刑事責任。
- 警惕「假求職、真洗錢」陷阱: 如果有公司要求您提供銀行帳戶作為薪資轉帳,但工作內容模糊不清,或要求您處理不明款項,這很可能是詐騙集團的洗錢手法。務必提高警覺,多方查證。
- 審慎處理不明款項: 若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有不明款項匯入,切勿依他人指示提領或轉帳。應立即向銀行客服及警方報案,並保留所有相關紀錄。
結論
洗錢防制法旨在全面打擊不法金流,司法實務對於洗錢罪的認定越來越嚴格,特別是在人頭帳戶案件中,對行為人主觀故意的認定趨於寬鬆,並強調「金流斷點」的重要性。
記住,法律不保護無知,更不容許僥倖。保護好您的個人資料和金融帳戶,是您避免捲入洗錢風暴的第一步。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只是把帳戶借給朋友,又不是陌生人,這樣也會有事嗎?
A: 即使是朋友,如果您的帳戶被用於接收或轉移不法所得,您仍可能被認定為洗錢共犯。法律上判斷的重點在於「帳戶是否被用於洗錢行為」以及您「是否預見」到這可能是不法行為。無論對象是誰,只要您的行為客觀上造成金流斷點或隱匿效果,且您有預見的可能性,就存在風險。
Q: 錢一進來我就立刻領出來還給對方,這樣算洗錢嗎?
A: 是的,這非常可能構成洗錢。將款項迅速提領或轉出,正是製造「金流斷點」的典型行為,目的在於隱匿犯罪所得的去向。即使您沒有從中獲利,只要您的行為客觀上幫助了不法金流的掩飾,且您應能預見其不法性,就可能被認定為洗錢罪的正犯或幫助犯。
Q: 我真的不知道那是詐騙來的錢,法官會相信我的說法嗎?
A: 法官在判斷時會綜合考量您的年齡、智識程度、社會經驗,以及您收到指令的內容、報酬等客觀事實。如果您在不尋常的狀況下提供帳戶或處理款項,例如高額報酬、對方要求保密、不斷更換指示等,即使您聲稱不知情,法院仍可能認定您具有「不確定故意」,即「預見」到可能是不法行為卻仍為之。
Q: 我收了幾千塊報酬才提供帳戶,這樣會比較嚴重嗎?
A: 收取報酬通常會被法院視為您明知或預見帳戶可能被用於不法用途的證據之一,這會增加您被認定具有洗錢「故意」的可能性。雖然報酬金額本身不直接影響刑度,但它會加強法院對您主觀惡意的認定,進而可能導致更不利的判決結果。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資料內容皆由AI生成,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