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防詐騙法律指南:安心守護您的退休金

防詐騙法律指南:安心守護您的退休金

律點通
2025-06-21
5分鐘
刑事反詐騙民事賠償
LINE

親愛的長輩朋友,您好嗎?

您是不是也常接到奇怪的電話、簡訊,或是看到網路上誘人的投資廣告呢?現在的詐騙手法真是千變萬化,讓人防不勝防。這些不肖分子,總是想方設法把我們一輩子的辛苦錢騙走。面對這些威脅,我們該怎麼辦?萬一真的不小心被騙了,法律能幫我們討回公道嗎?

別擔心!今天「律點通」就是要來跟大家聊聊,當詐騙發生時,法律上誰該負責,以及我們能怎麼做來保護自己,讓您的退休金和積蓄都能安安穩穩。

詐騙發生了,誰要負責賠錢?

在台灣的法律裡,當有人因為「不法行為」讓別人受到損害,就必須負起賠償責任。這在《民法》裡有很清楚的規定。簡單來說,就是「誰害您損失,誰就得賠」。

1. 直接騙您的人,當然要賠!

最直接的,當然就是那個用花言巧語、假冒身份,讓您誤信而把錢匯出去的詐騙集團成員。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這條法規的意思是:如果有人「故意」或「不小心」做了不對的事,害您的權利(比如錢財)受到損害,他就必須負責賠償。詐騙集團當然是「故意」要騙您的錢,所以他們一定得負責。

2. 幫詐騙集團的人,也要一起賠!

您可能聽過「人頭帳戶」或「車手」這些詞。這些人雖然沒有直接跟您說話,沒有親自騙您,但他們把自己的銀行帳戶、提款卡、手機門號提供給詐騙集團使用,或是幫忙把騙來的錢領走,他們也算是詐騙集團的「幫兇」,在法律上也是要負責的!

《民法》第185條第1項:「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這條法規非常重要!它告訴我們,如果好幾個人一起做了不對的事,害別人受損害,那麼這些人都要「連帶」負起賠償責任。什麼是「連帶」?就是說,您可以要求這些人中的任何一個,賠償您全部的損失,不必分清楚誰該賠多少。而且,即使是「幫忙」詐騙的人,在法律上也會被視為「共同」的行為人,一樣要負連帶賠償的責任。這也是為什麼,提供人頭帳戶的行為,會面臨非常嚴重的法律後果。

實際案例告訴我們:別輕忽法律責任!

案例故事一:假律師騙光退休金

有一位宋伯伯,他喜歡玩網路遊戲。有一天,遊戲裡出現一位自稱「楊律師」的人,說可以幫他用很優惠的價格買到遊戲點數。宋伯伯不疑有他,陸續匯了三百多萬元過去。結果呢?點數沒拿到,錢也拿不回來了。宋伯伯後來報警,檢察官調查後發現,「楊律師」根本就是詐騙集團的成員,也已經被法院判刑了。

法律怎麼判? 法院依據《民法》第184條,判決這位「楊律師」必須把宋伯伯被騙走的錢,一毛不少地賠償回來,還要加上利息。這告訴我們,只要是直接詐騙您的人,在刑事上會被判刑,在民事上也要負起賠償責任。

案例故事二:借帳戶當人頭,後悔莫及

另一位鄭小姐,因為急需用錢,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可以代辦貸款,但條件是要提供自己的銀行帳戶、提款卡和網路銀行密碼。鄭小姐心想只是借一下,應該沒關係吧?沒想到,她的帳戶立刻被詐騙集團拿去當作「人頭帳戶」,用來騙取別人的錢。受害者傅先生被騙了上百萬元,這些錢都匯到了鄭小姐的帳戶,然後就被領走了。

法律怎麼判? 法院發現,鄭小姐之前就曾經因為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而被警方偵辦過,所以她應該很清楚提供帳戶的風險。因此,法院認定鄭小姐雖然沒有直接去騙傅先生,但她的行為是幫助詐騙集團完成犯罪,構成《民法》第185條的「共同侵權行為人」。結果呢?鄭小姐必須和詐騙集團的成員「連帶」賠償傅先生所有的損失。法院特別強調,即使鄭小姐辯稱不知情,但因為她曾有類似經驗,所以不能說完全沒責任。這個案例再次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因為貪小便宜或一時輕信,就提供自己的帳戶,否則將承擔嚴重的法律責任!

保護您的錢包:實用防詐騙建議

看了這些案例,您是不是更了解詐騙的嚴重性了呢?以下幾點,請您務必記在心裡,好好保護自己:

  • 提高警覺,凡事多問: 對於任何要求匯款、提供個人資料,或是聲稱能「輕鬆賺大錢」的要求,都要打上大大的問號。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
  • 查證再查證: 收到可疑電話或訊息,不要急著回覆或點擊連結。最好的方法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或找信任的家人、朋友討論。
  • 保護個人資訊: 您的銀行帳戶、提款卡、身分證、手機門號,都是非常重要的個人財產,絕對不能隨意給陌生人或不清楚的單位。不論對方說什麼理由,都不要輕易提供。
  • 小心「假冒」: 詐騙集團很喜歡假冒檢察官、警察、銀行行員、醫院人員,甚至您的子女或親友。他們會用各種急迫的理由,要求您匯款或提供資料。請記住,公家機關不會在電話中要求您轉帳或監管您的帳戶!
  • 立即報案止損: 萬一不幸被騙了,請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報案,並聯繫銀行,請求「圈存」(也就是把錢凍結住),盡可能減少損失。

結語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詐騙無孔不入。但只要我們多一份警覺,多一份了解,就能為自己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法律雖然能保障我們的權益,但「預防勝於治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各位長輩朋友更清楚地認識詐騙的法律責任,並且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讓我們一起努力,守護好自己的辛苦錢,安心享受退休生活!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的錢如果被詐騙了,真的能拿回來嗎?

A: 被詐騙的錢,法律上確實有權利要求詐騙集團成員及提供幫助的人(如人頭帳戶提供者)賠償。您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他們返還您的損失。但實際能否拿回錢,會受到詐騙集團是否有財產、是否能找到人等因素影響。建議您第一時間就報警並聯繫銀行止付,才能提高追回款項的機會。

Q: 我只是把提款卡借給朋友,他說只是要幫忙處理金流,會不會有事?

A: 千萬不要!即使對方是您的朋友,只要他要求您提供提款卡、帳戶、網路銀行密碼,或是手機門號給他使用,幾乎都與詐騙或洗錢有關。在法律上,這會被認定為詐欺或洗錢的「幫助犯」,您可能面臨刑事責任(被判刑)和巨額的民事賠償責任。法院會根據您是否「應該預見」帳戶可能被不法利用來判斷您的責任,就算您聲稱不知情,也很難免責。

Q: 我怎麼知道現在的詐騙手法有哪些?我該去哪裡了解?

A: 您可以用幾個方式來了解最新的詐騙手法: 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這是政府專門設立的反詐騙專線,您可以隨時打電話諮詢,他們會告訴您最新的詐騙資訊。 關注警政署165反詐騙宣導網站: 網站上會定期更新各種詐騙案例和預防方法。 參加社區或里辦公室舉辦的防詐宣導活動: 這些活動通常會用很生活化的方式,教導長輩如何識破詐騙。 多跟家人朋友討論: 如果您收到任何可疑訊息,先跟信任的家人或朋友聊聊,聽聽他們的意見。

Q: 如果不小心被騙了,我第一時間除了報警,還能做什麼?

A: 除了立即撥打165報案外,您還應該: 聯繫您的銀行: 盡快撥打銀行客服電話,告知您被詐騙,請求銀行協助「圈存」或「止付」您匯出去的款項。越快行動,錢被領走的機會就越小。 保留所有證據: 包括對話紀錄、匯款單據、可疑電話號碼、對方提供的帳號等等,這些都是報案時的重要證據。 尋求家人的支持: 不要因為被騙而感到羞恥或自責,及時向家人坦白,他們會是您最大的後盾。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