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銀行帳戶被盜用?詐騙財損求償,家屬必知法律權益與步驟

銀行帳戶被盜用?詐騙財損求償,家屬必知法律權益與步驟

律點通
2025-06-21
5分鐘
刑事詐騙防制財產損失
LINE

親愛的家屬們,您好。

當您或您的親人不幸遭遇銀行帳戶被詐騙盜用,辛苦積攢的血汗錢一夕之間化為烏有,那種心痛、憤怒與無助,律點通完全能感同身受。在這樣艱難的時刻,您可能徬徨無措,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追討損失。別擔心,這篇文章將作為您的指南,律點通將以最白話的方式,為您解析銀行帳戶被盜用後的法律權益,並提供具體可行的步驟,幫助您釐清狀況,勇敢捍衛屬於您的財產權益。

帳戶被盜用,錢去了哪裡?誰該負責?

當您的款項被詐騙轉出,通常會匯入另一個不明帳戶,然後很快被提領。這時,涉及的法律責任主要有兩種:

1. 向「收錢的人」或「提供帳戶的人」求償:不當得利與侵權行為

您的錢,在法律上是「無法律上原因」地進入了別人的口袋。這時候,您可以依據《民法》向實際收到款項的人(通常是詐騙集團成員或他們的人頭帳戶持有人)追討回來。這在法律上稱為「不當得利」。

《民法》第179條:「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

簡單來說,就是別人不該拿的錢,就應該還給您。

此外,如果提供帳戶的人明知或可預見其帳戶會被用於詐騙,卻仍將帳戶提供給詐騙集團使用,那麼他就是詐騙行為的「幫助犯」,需要負上「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這表示,只要對方有過失(例如沒有妥善保管帳戶,或輕率地將帳戶交給陌生人),且因此造成您的財產損失,他就要賠償。而且,如果有多人(例如詐騙集團成員與人頭帳戶持有人)共同參與了詐騙行為,他們將負《民法》第185條「連帶賠償責任」,也就是您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人要求全部賠償。

2. 銀行是否有責任?

銀行與存款人之間是《民法》第603條第1項「消費寄託」關係,銀行有義務保管您的存款並依指示返還。然而,如果款項是透過合法的轉帳程序(例如語音轉帳,且密碼正確)被盜領,即使不是您本人操作,銀行在不知情且已盡到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的情況下,可能依《民法》第310條第2款主張已向「債權之準占有人」清償而免責。

《消費者保護法》雖然規定銀行作為企業經營者,應確保其服務的安全性(《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第1項),但實務上要證明銀行系統有「瑕疵」導致您的損失,門檻相當高。通常,如果損失是因您個人洩漏密碼、帳號等資訊所導致,法院較難將責任歸咎於銀行。

血淚案例:人頭帳戶提供者,難逃法律責任

法院在處理詐騙案件時,對於提供銀行帳戶給詐騙集團使用的人,態度日趨嚴格。許多人會說自己「不知情」或「帳戶被盜用」,但法院通常會從客觀事實判斷,認為這些帳戶持有人應能預見其行為可能造成不法。

案例一:借出帳戶,代價慘重

一位王先生,因為一時輕信,將自己的銀行帳號、密碼,甚至配合辦理外幣轉帳及提高額度等業務,提供給一個聲稱是投資顧問的陌生人。結果,被害人的錢被詐騙集團匯入王先生的帳戶後,立刻被提領一空。王先生雖然聲稱不知情,但法院認為,他將帳戶資料交給陌生人,並配合進行不符常理的金融操作,明顯可預見帳戶可能被不法利用。因此,法院判決王先生必須對被害人負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賠償所有損失。

案例二:年輕人輕率提供,背負20萬債務

另一位年輕的小陳,也因為聽信不明人士,將自己的銀行帳戶提供給對方使用。同樣地,詐騙集團利用小陳的帳戶,成功詐騙了20萬元。法院審理後認為,小陳雖然可能沒有直接參與詐騙,但他提供帳戶的行為,無疑是為詐騙集團開啟了方便之門,提供了實施犯罪的「助力」。最終,法院判決小陳必須賠償被害人全部的20萬元及利息。

這些案例都提醒我們,提供帳戶給他人使用,即使是「借用」或「代收」,都潛藏巨大的法律風險。帳戶持有人很可能不僅面臨刑事責任,還需背負高額的民事賠償。

我該怎麼辦?被害人家屬的實務操作指引

面對親人被詐騙的困境,請務必採取以下關鍵步驟:

  1. 立即報案並通知銀行: 一旦發現帳戶有異常,或確認親人被詐騙,請立刻撥打全國反詐騙專線 165 報案。同時,務必「親自」前往任一家存款業務機構告知您遭遇詐騙的情況。銀行會協助您確認身分、匯款資訊,並請您填寫切結書,並依據《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防制詐欺犯罪危害應遵循事項辦法》第28條規定,向收款銀行通報。警察機關也會在2小時內將該帳戶列為「警示帳戶」,暫停其所有交易功能。

  2. 追蹤警示帳戶與款項: 警示帳戶一經通報,銀行會依《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第5條規定,立即暫停該帳戶全部交易功能,並查詢款項流向。如果款項已被轉出,銀行會通知受款行。

  3. 申請發還警示帳戶剩餘款項: 如果詐騙集團尚未將所有款項提領完畢,警示帳戶中仍有剩餘款項,您可以依《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第11條及《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防制詐欺犯罪危害應遵循事項辦法》第53條規定,檢具刑事案件報案三聯單、身分證明文件及切結書,向銀行申請發還。銀行會依據款項匯入的時間順序,認定尚未被提領的部分進行發還。

  4. 考慮民事求償: 若款項已被全數提領,您也別氣餒。您可以依據上述的《民法》不當得利(第179條)或侵權行為(第184條、第185條),向實際提領款項者(通常是詐騙集團成員或人頭帳戶持有人)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返還款項及遲延利息(《民法》第233條第1項)。這需要您收集相關證據,例如匯款證明、報案紀錄等。

總結與提醒

面對詐騙,時間就是金錢!越早採取行動,追回損失的機會就越大。雖然追討被騙款項的過程可能艱辛且漫長,但法律賦予您捍衛自身權益的途徑。請務必記住:

  • 第一時間報案與通知銀行 是關鍵!
  • 務必蒐集所有與匯款、轉帳、對話相關的 證據
  • 了解您可以向 人頭帳戶持有人 提起民事求償。
  • 切勿將個人銀行帳戶、提款卡、密碼交給任何人,以免成為詐騙共犯。

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正處於困境的您提供一絲光明與指引。律點通會持續陪伴您,共同面對挑戰。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帳戶被盜用後,第一時間該做什麼?

A: 請務必立即撥打全國反詐騙專線165報案,並親自前往任一家銀行告知您遭遇詐騙的情形。銀行會協助您確認身分與匯款資訊,並請您填寫切結書。同時,銀行會向收款銀行通報,警察機關也會在2小時內將相關帳戶列為「警示帳戶」,暫停其所有交易功能,避免損失擴大。

Q: 被詐騙匯出的錢還有機會拿回來嗎?

A: 有機會,但需視情況而定。如果被詐騙匯入的警示帳戶中,款項尚未被提領或轉出,您可以檢具報案三聯單等文件向銀行申請發還。若款項已被全數提領,則需要透過民事訴訟,依據《民法》向實際提領款項的人(人頭帳戶持有人或詐騙集團成員)請求返還或損害賠償。

Q: 如果我知道錢匯到哪個帳戶,我可以自己去找對方嗎?

A: 強烈建議不要! 詐騙集團成員或人頭帳戶持有人通常背景複雜,自行接觸可能危及您的人身安全,甚至觸犯法律。正確的做法是將所有證據交給警方,並透過司法途徑(如提起民事訴訟)來追討款項,一切應由公權力介入處理。

Q: 銀行在這次詐騙事件中,是否應負法律責任?

A: 銀行作為金融服務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確實有提供安全服務的義務。然而,實務上要證明銀行系統存在「設計瑕疵」或「安全漏洞」導致您的損失,門檻相當高。通常,如果損失是因您或親人自身不慎洩漏帳號、密碼等關鍵資訊所導致,法院較難將責任歸咎於銀行。您可以嘗試評估是否有銀行服務瑕疵的證據,但主要求償對象仍會是詐騙集團及人頭帳戶持有人。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